語言 :
SWEWE 會員 :登錄 |註冊
搜索
百科社區 |百科問答 |提交問題 |詞彙知識 |上傳知識
上一頁 2 下一頁 選擇頁數

壽縣

壽縣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和安徽省重要旅遊城市,在縣城3.65平方公里的老城區內,居住了近12萬人口,人口密度罕見。壽縣古城牆為全國七大古城牆中唯一保存較完好的一座宋代城牆,磚壁石基,周長7147米。

為提升這座歷史文化名城的品位,當地政府按照“保護古城,旅遊興縣”的設想,制定並評審通過了縣城總體規劃、歷史文化名城保護規劃、壽春城遺址保護規劃,實施人口出城工程,力爭通過5年的努力,使老城區人口出城一半。從2008年起,壽縣停止了古城區商品房開發項目,引導居民出城;老城內一律不再批准新的改擴建工程,出城後的機關、企事業單位原用地一律暫緩處置,待古城控規出台後嚴格按規劃執行。同時,壽縣創新城市經營理念,進一步拓寬投融資渠道,政府投資近10億元的古城書畫一條街、美食一條街、民俗文化一條街、休閒娛樂一條街、旅遊購物一條街等34項重點工程,已陸續開工,古民居、古商舖和名人故居等一批古街古貌改造已全面啟動。留犢祠巷古街區、西大街歷史街區、狀元府、清真寺、孔廟等古建築將得到全面修繕。

申報世遺

安徽省文物局2012年4月23日透露,壽縣古城牆和鳳陽明中都皇故城,正式向國家文物局申報世界文化遺產,兩古城已正式列入中國明清城牆聯合申遺名單。

壽縣古城牆,始建於南宋,是保持著明清兩朝風格的州級衙署所在地,也是全國保存完好的七個古代城牆之一,既擁有完整的軍事防禦體系,也具備防水防洪功能,是具有雙重功能的州級行政建制的城牆。壽縣古城牆現已被列為第五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經過多次保護維修,保存狀況良好。

基本縣情

壽縣位於安徽省中部、淮河中游南岸,依八公山,傍淮、淠河,同省會合肥市接壤,與國家能源城淮南市毗鄰。介於東經116°27—117°04,北緯31°54—32°40之間。全縣總面積2986平方公里,耕地178萬畝,轄25個鄉鎮。總人口139萬。

歷史悠久

古稱壽春、壽陽、壽州,屢為州、府、道、郡等治所。它古屬淮夷部落,夏為揚州域,商周為州來國地,春秋屬楚,戰國後期楚國遷都於此。三國是為魏地,已是十餘萬人的重鎮。自晉以後到唐、宋,壽縣繼續以繁華著稱於世,所謂“揚(州)壽(州)皆為重鎮。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壽縣博物館內更有許多珍貴的收藏”。

文化燦爛

是楚文化的故鄉,是中國豆腐的發祥地,是“淝水之戰”的古戰場。以楚文化為底蘊形成了自己獨特的鄉土文化,尤以正陽肘閣、壽州鑼鼓等廣受歡迎。壽縣勝跡宏博,現在的古建築有發始建於唐貞觀年間的報恩寺、宋嘉定時期的古城牆、元代的黌學、明朝時期華東最大的清真寺、典雅肅穆的孫公祠等;名人古墓星羅棋布,主要有蔡候墓、楚王墓、淮南王墓、廉頗墓、宓子墓等;古遺址有古郢都遺址、安豐城遺址、淝水之戰古戰場等;其它還有春申坊、時公祠、鬥雞台、呂蒙正寒窯、陳玉成囚室、狀元府、淮王丹井,以及早在清代就載於方志的壽州內八景和外八景等等。全縣存有古蹟160多處,其中唐、宋、明、清建築10多處,古墓葬多達80多座,古遺址29處。壽縣文物眾多,有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3處,省級文物保護單位7處,縣博物館珍藏國家一級文物160多件,二、三級文物2000多件,有“地下博物館”之稱。

人文薈萃

春秋時楚國令尹孫叔敖修的安豐塘(芍陂),與都江堰、鄭國渠,漳河渠並稱中國古代四大水利工程。壽縣是世界管狀射擊武器、垂體激素藥物、豆腐的發源地“天下第一塘”安豐塘所在地,因而又被世人稱為“四個世界之最”。特別是豆腐文化的始祖--淮南王劉安及其門人編著的宏篇巨著《淮南子》,集自然科學、哲學、史學、文學價值於一體,博大精深,在亞洲和世界上都廣有影響,現今許多國家和地區都有專門研究《淮南子》的學術團體。 “時苗留犢”的典故早在唐代就被作為兒童啟蒙教育的典範,“投鞭斷流”、“風聲鶴唳”、“草木皆兵”、“一人得道、雞犬升天”等成語膾炙人口,國人皆知……。宋代政治家呂夷簡、呂公著和詩人呂本中,清代一代帝師孫家鼐、民國英傑柏文蔚,以及抗日名將方振武等一大批仁人誌士,已名垂青冊,萬古流芳。壽縣是革命老區,誕生了安徽省最早的黨組織--中共壽縣小甸集鎮特別支部,走出了曹淵、曹蘊真、薛卓漢、方運熾、孫一中等一批談民族獨立和解放而光榮獻身的革命先烈,為中國革命做出了重大貢獻。

資源豐富

是全國糧食、油料、水產品生產百強縣和全國平原綠化先進縣,已形成優質糧油棉、水產、生豬、白鵝、肉雞、席草、果菜、林木等八大主導產業。地方特產壽霍黑豬、皖西白鵝聞名遐邇,淮王魚、銀魚、瓦蝦歷​​史上被列為貢品,八公山豆腐、酥梨、水蜜桃、廷龍瓜子、壽州香草等,一直深受海內外賓客青睞。壽縣是國務院1986年頒布的中國歷史文化名城之一,是省政府確定的全省7個重點旅遊城市之一,旅游資源豐富,年接待遊客30多萬人次。壽縣交通便捷合淮阜高速公路穿境而過,距鐵路淮南站約25公里,正在興建的合肥新橋國際機場位於縣界,區位優勢明顯。省級開發區壽縣工業園位於縣城西郊,入園企業30多家,已初具規模。省級臨空(新橋機場)工業園已獲省政府初步批准,正在編制規劃。鄉鎮工業聚集區也有了長足進步。

經濟社會

改革開放以來,壽縣積極搶抓機遇,奮發圖強、勵精圖治,國民經濟和社會事業取得了長足發展。人民群眾收入顯著增長,城鄉面貌明顯改善,精神文明活動深入推進,先後榮獲全國科技、體育、殯改、司法、廣播電視先進縣稱號。

社會狀況

綜合介紹

“十一五”時期,在縣委堅強領導下,全縣上下認真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解放思想,務實苦幹,不甘落後,奮力追趕,克服金融危機等各種不利因素,加快構建“南工北旅”進程,保持了經濟社會平穩健康發展態勢,完成了"十一五"規劃主要目標任務。

這五年,是經濟持續快速發展、綜合實力明顯增強的五年。全縣地區生產總值由45億元增至104億元,年均增長12%,實現翻番目標。財政收入由1.52億元增至3.94億元,年均增長21%。三次產業比重調整為36∶35∶29。糧食總產突破34億斤,5年連續增長,4次榮獲全國糧食生產先進縣稱號。規模工業增加值由7億元增至24.9億元,年均增長28.7%。旅遊發展加快,建成4A級、3A級景區各2個。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由20.3億元增至44.5億元,年均增長17%。

農業情況

糧食產量創歷史新高。 2011全年糧食播種面積342.2萬畝,比上年增長3.3%,總產創歷史新高,連續多年實現增產;肉類總產量13.7萬噸,增長3%。全年實現農業總產值72.5億元,增長6%。

2012年夏糧增產,縣內糧企已收購小麥9萬噸,居全市首位。 [2]

重點行業

全年實現工業增加值19.68億元,比上年增長20.7%。其中,規模以上工業實現增加值17.9億​​元,增長24.4%。在規模以上工業中,國有及國有控股企業增加值1.38億元,同比增長1.5%;股份制企業增加值12.2億元,增長25.9%;外商及港澳台投資企業增加值3856萬元,增長28.4%。輕、重工業分別增長25.4%和21.5%。

在統計的20個行業類別中,年生產總值實現增長的有17個;其中:黑色金屬礦採選業增長151.6%,飲料製造業增長48.4%,紡織業增長38.9%,服裝鞋帽製造業增長24.7%,木材加工及木、竹、藤、草製品業增長15.9%,工藝品及其他製造業增長75.4%,農副食品加工業增長43.5%。

在主要工業產品產量中,食用植物油、軟飲料、棉紗、非織造布和服裝分別比上一年增長106.1%、39.5%、14.6%、57%和75.7%;鮮冷藏凍肉、化肥和水泥分別比上一年年下降52.8%、79%和12.7%。

企業經濟效益提升。全縣年末規模以上工業經濟效益綜合指數達到262.7%,比上年提高4.9個百分點,創歷年最好水平。規模企業主營業務收入621006萬元,比上年增長34.4%;實現利稅28438萬元,增長19.4%,其中:利潤19941萬元,增長38.7%。


上一頁 2 下一頁 選擇頁數
用戶 評論
還沒有評論
我要評論 [遊客 (18.217.*.*) | 登錄 ]

語言 :
| 校驗代碼 :


搜索

版权申明 | 隐私权政策 | 版權 @2018 世界百科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