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言 :
SWEWE 會員 :登錄 |註冊
搜索
百科社區 |百科問答 |提交問題 |詞彙知識 |上傳知識
上一頁 1 下一頁 選擇頁數

陳珪

東漢末年大臣

陳珪,字漢瑜,下邳(治今江蘇睢寧西北)人,廣漢太守陳亹之孫,太尉陳球之甥,吳郡太守陳瑀(一作陳璃)、汝陰太守陳琮的從兄弟,陳應、陳登之父。沛相。

歷史傳記

呂布之沛相。從父球,漢光祿大夫。珪與袁術俱公族子孫,少共交遊。術圖篡逆,以書招珪,珪中子應時在下邳,術並脅質應,圖必致珪,珪書斥之。及呂布襲徐州,術欲結佈為援,乃為子索布女,布許之。術遣使韓胤以僭號議告布,並求迎婦。珪恐術、布成婚,則徐、揚合從,將為國難,於是往說布從曹公。布亦怨術初不己受也,女已在塗,追還絕婚,械送胤,梟首許市。珪欲使子登詣曹公,布不肯遣。會使者至,拜布左將軍。布大喜,即聽登往,並令奉章謝恩。登見公,因陳布勇而無計,輕於去就,宜早圖之。太祖即增珪秩中二千石。後布從曹公討術,布用珪策,遣人說韓暹、楊奉,使與己並力共擊術軍,軍資所有,悉許暹、奉。於是暹、奉從之,術大破敗。演義傳記

曾任沛相,後養老在家。呂布欲與袁術聯姻,他竭力勸阻。曹操贈其秩中二千石,拜陳登為廣陵太守,囑其父子為內應,以圖呂布。建安三年(198),曹操攻呂布,佈出戰,命他守徐州,他趁機與糜竺將城獻給曹操,被加贈十縣之祿。

漢末名士

漢末三國時期是士族階級佔統治地位的時期,三國時有許多名士,而陳珪是其中之一。

所謂名士,是指界於“仕”與“隱”之間的一批知識分子。由於他們特殊的社會地位和心理狀態,構成了獨具特色的傳統文化景觀,因而受到人們的關注。名士的大量出現,跟魏晉時代名教的興起有很大的關係,因此,名士也可以解釋成“名教之士”,但是,名教(其實質性內核仍為儒學)除給名士們注入入世的情結和道德人格之外,在禮法制度大壞的魏晉時期,名士們更多的是吸取了玄學中的玄遠之思和高尚節操,即主體個性上的獨立和自由。在倫理宗法社會裡,名士尊重個性的價值觀往往跟禮法發生衝突,這就決定了名士既不像篤儒之士那麼熱衷於仕進,又不像高隱們那樣放棄人間的生活。

早期名士文化受隱逸文化的影響,總體趨勢上表現出遠世高志的一面,但是,名士跟隱士不同,隱士為了追求個性的自由,自原放棄世俗的生活,尋求出世之樂,以葆性情之真。名士雖也視個性自由為人生第一要義,但他們仍心存“兼濟”之志,其價值觀顯然跟隱士不同。為了實現其濟世的理想,名士可以在保持人格尊嚴的前提下,跟“正真”的官僚接觸,並存在著以此打通仕途的幻想。隨著封建社會內部矛盾的不斷顯露,私家講學之風的不斷盛行,以及俠文化中氣節豪情內涵的不斷滲入,名士文化從重“無為”之“隱”發生了向“有為”立身的轉變。名節之士,以布衣之身,從宋元以前的置身山林或行走江湖,一變而為設館授徒、主持講壇、批評朝政、裁量人物,其乾政的手段從當初的親身入仕到旁觀清議,雖然其“仕”之情結未改,但對“仕”和“仕途”的認識卻更為全面了。

名士雖有出“仕”的慾望,卻又保持著“在野”的情懷。他們出仕絕不像真正的儒士那麼執著,而始終對官場保持一定的距離,絕不同流合污。無論“仕”“隱”,對他們而言,都已落入第二義。潔身自好、守持心性真實,才是他們最大的人生追求。所以他們能在強權面前從容不迫,不為淫威所屈服,面對物質生活的困窘,也能泰然處之,安貧樂道,吟嘯自如。名士文化最大的特色就在於它以精神上的超脫或者獨立在現實的社會中佔有了一席之地,表現出人格完整的價值取向和個性自由的追求。

演義故事

在《三國演義》中,陳珪破壞呂布和袁術的聯姻,見《三國演義》第十六回《呂奉先射戟轅門,曹孟德敗師淯水》:時陳元龍之父陳珪,養老在家,聞鼓樂之聲,遂問左右。左右告以故。珪曰:“此乃疏不間親之計也。玄德危矣。”遂扶病來見呂布。布曰:“大夫何來?”珪曰:“聞將軍死至,特來弔喪。”布驚曰:“何出此言?”珪曰:“前者袁公路以金帛送公,欲殺劉玄德,而公以射戟解之;今忽來求親,其意蓋欲以公女為質,隨後就來攻玄德而取小沛。小沛亡,徐州危矣。且彼或來借糧,或來借兵:公若應之,是疲於奔命,而又結怨於人;若其不允,是棄親而啟兵端也。況聞袁術有稱帝之意,是造反也。彼若造反,則公乃反賊親屬矣,得無為天下所不容乎?”布大驚曰:“陳宮誤我!”急命張遼引兵,追趕至三十里之外,將女搶歸;連韓胤都拿回監禁,不放歸去。卻令人回复袁術,只說女兒妝奩未備,俟備畢便自送來。陳珪又說呂布,使解韓胤赴許都。布猶豫未決。

三國時魏國大臣

陳珪,魏國司馬,與東漢末年陳珪不是同一個人。以參謀的身份參加了司馬懿平定遼東公孫淵的戰役。

相關記載

《資治通鑑》卷第七十四魏紀六凡八年【五〇九】司馬出征

六月,司馬懿軍至遼東,公孫淵使大將軍卑衍、楊祚將步騎數万屯遼隧,圍塹二十馀裡。諸將欲擊之,懿曰:“賊所以堅壁,欲老吾兵也,今攻之,正墮其計。且賊大眾在此,其巢窟空虛。直指襄平,破之必矣。 ”乃多張旗幟,欲出其南,衍等盡銳趣之。懿潛濟水,出其北,直趣襄平;衍等恐,引兵夜走。諸軍進至首山,淵複使衍等逆戰,懿擊,大破之,遂進圍襄平。秋,七月,大霖雨,遼水暴漲,運船自遼口徑至城下。雨月馀不止,平地水數尺。三軍恐,欲移營,懿令軍中:“敢有言徙者斬!”都督令史張靜犯令,斬之,軍中乃定。賊恃水,樵牧自若,諸將欲取之,懿皆不聽。司馬陳珪曰:“昔攻上庸,八部俱進,晝夜不息,故能一旬之半,拔堅城,斬孟達。今者遠來而更安緩,愚竊惑焉。”懿曰:“孟達眾少而食支一年,將士四倍於達而糧不淹月;以一月圖一年,安可不速!以四擊一,正令失半而克,猶當為之,是以不計死傷,與糧競也。今賊眾我寡,賊飢我飽,水雨乃爾,功力不設,雖當促之,亦何所為!自發京師,不憂賊攻,但恐賊走。今賊糧垂盡而圍落未合,掠其牛馬,抄其樵採,此故驅之走也。夫兵者詭道,善因事變。賊憑眾恃雨,故雖飢困,未肯束手,當示無能以安之。取小利以驚之,非計也。”朝廷聞師遇雨,咸欲罷兵。帝曰:“司馬懿臨危制變,禽淵可計日待也。”雨霽,懿乃合圍,作土山地道,楯櫓鉤衝,晝夜攻之,矢石如雨。淵窘急,糧盡,人相食,死者甚多,其將楊祚等降。八月,淵使相國王建、御史大夫柳甫請解圍卻兵,當君臣面縛。懿命斬之,檄告淵曰:“楚、鄭列國,而鄭伯猶肉袒牽羊迎之。孤天子上公,而建等欲孤解圍退舍,豈得禮邪!二人老耄,傳言失指,已相為斬之。若意有未已,可更遣年少有明決者來!”淵復遣侍中衛演乞克日送任,懿謂演曰:“軍事大要有五:能戰當戰,不能戰當守,不能守當走;馀二事,但有降與死耳。汝不肯面縛,此為決就死也,不須送任!”任午,襄平潰,淵與子修將數百騎突圍東南走,大兵急擊之,斬淵父子於梁水之上。懿既入城,誅其公卿以下及兵民七千馀人,築為京觀。遼東、帶方、樂浪、玄菟四郡皆平。淵之將反也,將軍綸直、賈範等苦諫,淵皆殺之,懿乃封直等之墓,顯其遺嗣,釋淵叔父恭之囚。中國人欲還舊鄉者,恣聽之。遂班師。

明初大臣

人物簡​​介

陳珪(1335-1419)泰州人。明洪武朝從大將軍徐達平中原,授龍虎衛百戶,改燕山中護衛。建文朝歷任副千戶、指揮同知、都督僉事。永樂朝從成祖出塞為前鋒,積功至指揮同知,累遷都督僉事,封泰宁侯,祿千二百石。永樂四年(一四零六年)五月,改建北京城及宮殿,泰宁侯陳珪被任命為工程總指揮,“董治其事”。陳珪計劃周密、條理分明,在建都工程中盡心盡力,深得皇帝器重和信任。陳珪卒於一四一九年,享年八十五歲,贈靖國公,諡忠襄。他的後代子孫共有十三人相繼承襲爵位,直到明朝滅亡。

史籍記載

《明史》——列傳第三十四

陳珪,泰州人。洪武初,從大將軍徐達平中原,授龍虎衛百戶,改燕山中護衛。從成祖出塞為前鋒,進副千戶。已,從起兵,積功至指揮同知。還佐世子居守。累遷都督僉事,封泰宁侯,祿千二百石。佐世子居守如故。永樂四年董建北京宮殿,經畫有條理,甚見獎重。八年,帝北征,偕駙馬都尉袁容輔趙王留守北京。十五年命鑄繕工印給珪,並設官屬,兼掌行在後府。十七年四月卒,年八十五。贈靖國公,諡忠襄。

子瑜嗣。二十年從北征。失律,下獄死。兄子鐘嗣。再傳至瀛,歿土木,贈寧國公,諡恭愍。弟涇嗣。天順六年鎮廣西。明年九月,瑤賊作亂,涇將數千人駐梧州。是冬,大藤賊數百人夜入城,殺掠甚眾。涇擁兵不救。徵還,下獄論斬。尋宥之。卒。子桓嗣。弘治初,鎮寧夏。中貴人多以所親冒功賞,桓拒絕之,為所譖,召還。卒。數傳至延祚,明亡,爵除。 [1]  

明代教育家

廣東東莞虎門北柵人,明承事郎。天順四年,與弟陳璋(將仕郎)在鄉中倡建“鳳崗書院”並歲捐膏火,置學田,開虎門教育之盛。該書院及辦學傳統延至民國,其倡教勵學,人才迭出,功垂莞邑。


上一頁 1 下一頁 選擇頁數
用戶 評論
還沒有評論
我要評論 [遊客 (3.133.*.*) | 登錄 ]

語言 :
| 校驗代碼 :


搜索

版权申明 | 隐私权政策 | 版權 @2018 世界百科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