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言 :
SWEWE 會員 :登錄 |註冊
搜索
百科社區 |百科問答 |提交問題 |詞彙知識 |上傳知識
上一頁 1 下一頁 選擇頁數

天封塔

中文名:天封塔

外文名:Tianfeng Tower

天封塔位於寧波市海曙區大沙泥街西端與解放南路交匯處。始建於唐武則天“天冊萬歲”至“萬歲登峰”(695—696)年間,因建塔年號始末“天”“封”而得名。建成後塔高18丈,約51米,共14層,分7明7暗(包括地宮),六角形。

歷史天封寺,先塔後寺,寺以塔成,建於五代後漢乾祐三年(950),初名“天封塔院”,後賜名為“天封院”。

南宋建炎三年(1129),金兵攻占寧波,天封塔、寺毀於兵火。紹興十四年(1144)重建。嘉定十三年(1220)再毀。

元泰定三年(1326)大圮,至順元年(1330)修復。至正年間(1341—1368),平章方國珍、弟國珉重建塔院。

明永樂十年(1412)雷火擊毀三層,同年重修。嘉靖三十六年(1557)颱風飛墮塔頂,三十八年重修。

清順治十七年(1660)大修。乾隆十六年(1751)八月,颱風大作,飛墮塔頂;二十一年(1756)重修,嘉慶三年(1798)十二月修塔將成事,因塔燈失火,致塔檐、平座、欄杆具焚,只餘磚砌塔身。

1935年重修。

1984年6月,寧波市考古研究所對地宮進行了考古發掘,共出土銀殿、銀塔等文物140餘件,其中銀殿、銀塔等鐫有“紹興十四年”銘文。

1989年12月,按宋塔風貌落架重修工程竣工。

1981年12月,天封塔被寧波市人民政府公佈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現為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

結構

天封塔

天封塔為中國江南特有典型的仿宋閣樓式磚木結構塔,具有宋塔玲瓏精巧、古樸莊重之特點;是古代明州港江海通航的水運航標,港城重要標誌。唐以來,明州港崛起並成為中國著名的三大對外貿易港口之一。外國使節、留學生與商旅由明州港入口岸,經浙東運河、京杭大運河直達京都。中國中外關係史學會會長耿升教授在講到法國人在《中國出口貿易實地考察》中描述到:“中國最美的寧波城……具有大量的歷史古蹟。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名為敕封塔(即天封塔)……在塔壁上發現了法國三帆阿爾克梅納號上多名海員題畫的名字,該船曾於前一年訪問過寧波。”天封塔是歷史的見證,是“海上絲綢之路”的重要文化遺存。

古塔意義

遺跡

天封塔共7級(俗稱七級浮屠)分七明七暗,實際地宮即第一暗層,以此類推共14層,從拆卸中發現的主要遺跡。

1、每層有平座,包括平座出跳、腰沿、補間鋪作、轉角鋪作、以及倚柱、檐柱等結構的遺存和印痕。

2、每層塔身內發現有如梁、枋和加固木等構件殘存。

3、除塔身結構有關遺跡外,為了珍藏文物,在塔身中(元代重修的壺門頂上)砌有放置文物的穹窿和龕。

遺物

第一類:盒裝文物

1、錫盒一件:內裝白瓷觀世音、雄精佛像(殘)、銅佛像各一尊。

2、石匣三件:二件破損,內裝《妙法蓮華經》殘蝕,系元致和年間之物。

3、木盒二件:一件殘蝕,一件內藏《大乘妙法蓮華經》,保存較為完整,是少見的元代版本,可惜也難起動。

第二類:筒裝文物

外為銅皮製成的經筒,內藏《妙法蓮華經》經卷,出土時有的尚能辨認,見風即化。在元代重修時安置的共發現25件。

第三類:錢幣


上一頁 1 下一頁 選擇頁數
用戶 評論
還沒有評論
我要評論 [遊客 (34.207.*.*) | 登錄 ]

語言 :
| 校驗代碼 :


搜索

版权申明 | 隐私权政策 | 版權 @2018 世界百科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