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言 :
SWEWE 會員 :登錄 |註冊
搜索
百科社區 |百科問答 |提交問題 |詞彙知識 |上傳知識
上一頁 1 下一頁 選擇頁數

婁門

婁門位於城東北。 (圖中遠景即為婁門)原稱疁門。 《吳地記》載:"婁門,本號疁門,東南,秦時有古疁縣,至漢王莽改為婁縣。 "門遂改稱婁門。城門分外城、中城、內城三重。內城築有城樓,三重陸城門之間有空地和閘門裝置,十分堅固。城門南面還有三道水城門,也備有閘門裝置。城里和城外以外城河為界,通過吊橋與城外貫通。並有水陸通婁江,向外跨塘延伸。外城、中城及內城門上的城樓約在民國37年(1948)間被拆除,僅保存一重城門,直到1958年大煉鋼鐵時,城門陸續拆盡,至今已無痕跡。水城門也被拆除,現在只剩下依稀痕跡可供辨認。圖中近景為永寧橋,又俗稱永林橋。位於婁門西街北端,跨婁江。民國《吳縣志》載:"永寧橋,宋崇寧初建,明弘治十一年(1498)盧珪重建,萬曆五年(1577)顧豫、蔣二南出資整修。清乾隆元年(1736)修,道光十八年(1838)把總宋天培等重修。同治間善後局修。 "橋寬4米,長29.9米,單孔,跨度11.2米。永寧橋為單孔石拱橋,造型規整秀麗,與周邊的民居建築和遠處的婁門相得益彰。可惜的是,永寧橋已於近年被拆除。

圖為婁門與永寧橋,現無存。約於20世紀30年代。


上一頁 1 下一頁 選擇頁數
用戶 評論
還沒有評論
我要評論 [遊客 (3.146.*.*) | 登錄 ]

語言 :
| 校驗代碼 :


搜索

版权申明 | 隐私权政策 | 版權 @2018 世界百科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