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言 :
SWEWE 會員 :登錄 |註冊
搜索
百科社區 |百科問答 |提交問題 |詞彙知識 |上傳知識
上一頁 1 下一頁 選擇頁數

縱式結構

中文名:縱式結構

含義:以事物的縱向發展、延伸安排結構

別稱:縱貫式結構、演進結構或垂直結構

方法:順敘、倒敘、插敘和補敘

特點:按事情起因、發展、高潮、結局寫

指文章的層次以事物的縱向發展、延伸進行安排的一種結構形式。一般用來表現事物的歷史過程。又稱縱貫式結構、演進式結構,或垂直結構。與橫式結構相對。

縱式結構可以使讀者原原本本的了解人物的經歷或事件發展的過程,掌握人物成長或事件發展的來龍去脈,比較容易突出中心,給人以深刻完整的印象。但寫作時要注意確定起止,有詳有略,突出重點,切忌平鋪直敘,記流水帳。

按時間先後或事情發生髮展的過程順序來組織材料,進行敘述的方法叫順敘。在縱式結構中除了順敘的方法外,還有倒敘、插敘和補敘三種敘述方法。

所謂倒敘,就是不完全按時間的先後順序寫,先寫事情的結果或後發生的某件事情,再寫事情的原因,事情的發生、發展的過程。

所謂插敘,就是在敘述中心事件的過程中,暫時中斷敘述的線索,插入一段與中心事件相關的情況,以對情節起補充、襯托作用,使中心思想更加鮮明。

所謂補敘,就是在有的記敘文中,往往用兩三句話或一小段話對與主要內容有關的人或事件作一些簡單的補充交代。

補敘與插敘的區別是:插敘是情節發展的補充,能使文章顯得波瀾起伏;插敘部分的前後往往要有起過渡作用的話,前者是把話題過渡到插敘部分來,後者是把話題再過渡回去。補敘大都沒有什麼情節,前後也往往沒有什麼過渡的話,如果去掉補敘的話,前後內容仍可連接。

順敘、倒敘、插敘、補敘沒有呆板的格式,寫作時,可以根據表達中心思想的需要組織材料,安排順序,靈活運用。

縱式結構的特點

A、B、C、D表示的是幾個層次,這幾個層次呈現的是遞進關係。寫一件事,往往是按照事情的起因、發展、高潮、結局來寫;寫幾件事,往往是按照時間順序來寫;寫議論文,往往是體現一個剝筍式的論證步驟。它沿著人們邏輯思維的常規順序,對事物一層一層地展開闡述,逐層遞進。寫說明文,它對說明的特徵,也是一層一層地展開,一步一步地說明,或由表及里,或逐層遞進。

縱式結構應用舉例

說明文

在說明文中,縱式結構常用於說明事物的過程、程序。如亨利·法希爾的《蟬》。文章雖用倒序,在介紹蟬的生活習性時,卻一直穿著對蟬的生長過程的說明。這一過程是:第一階段,蟬卵孵化成幼蟲;第二階段,幼蟲鑽入地下又爬上地面;第三階段,幼蟲蛻皮到扔下皮飛去;第四階段,成蟲在陽光中歌唱。

例如《微型電子計算機》,追述了電子計算機的發展歷史。從1946年產生的第一台電子管電子計算機,到1948年的晶體管電子計算機,再到1964年的集成電路電子計算機,最後到大規模集成電路第四代電子計算機——微型電子計算機,寫出計算機在不長的時間裡迅速發展、變化更新的歷程。再如葉聖陶的《景泰藍的製作》,敘述了景泰藍這一手工藝品的工藝流程,介紹了景泰藍由制胎到掐絲、點藍、燒藍、打磨、鍍金等的全部操作工序。

議論文

在議論文中,縱式結構表現為用顯示歷史進程和今昔變化的事實為論據對論點進行論證的結構。如毛澤東的《第二次世界大戰的轉折點》,從第一次世界大戰中的凡爾登戰役說起,隨即轉入對斯大林格勒戰役的三個階段的介紹和分析,從而論證了這一戰役是希特勒走向滅亡、反侵略戰爭走向勝利的轉折點,一切對世界形勢作悲觀估計的人們應將自己的觀點改變過來。又如魯迅雜文《記念劉和珍君》,從追悼會寫起,然後敘及對劉和珍過去的印象,她被害的經過,她和戰友之死的影響、作者的評價等,雖夾敘夾議,但全文以“三·一八”慘案作貫穿全文的線索,表現作者對烈士們的懷念和謳歌,是以縱式結構為框架。

記敘文

在記敘文中,縱式結構表現為通過過程的敘述來寫人、敘事、寫景。如朱德的《回憶我的母親》,即通過回憶幼年、外出求學和參加革命等不同時期母親的表現與經歷,讚揚了母親的品德,表達了對母親的崇敬和懷念。又如漢司馬遷《史記》中的鴻門宴一段,以宴會前、宴會上和宴會後的整個過程為序,寫了開端、發展、高潮、結局和尾聲等完整情節。再如劉白羽的《長江三峽》一文,則是以船過三峽整個航程為框架,通過航程中的所見所聞,描繪了三峽瑰麗奇特的風貌。

縱式結構和時序結構

縱式結構和時序結構有聯繫,也有區別。以時間為序,寫事物隨時間推移而發生的演變和進展這種時序結構,自然也可稱作縱式結構;但以時間為線索,寫事物在不同時間裡的不同情狀,有時著重點不在事物本身的變遷,而在表現不同時態裡形象的多彩多姿,這就不是縱式結構,而應為橫式結構。且縱式結構,不一定與時序有關。另外,時序結構特別強調交代時間;縱式結構則不一定點明時態。


上一頁 1 下一頁 選擇頁數
用戶 評論
還沒有評論
我要評論 [遊客 (54.163.*.*) | 登錄 ]

語言 :
| 校驗代碼 :


搜索

版权申明 | 隐私权政策 | 版權 @2018 世界百科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