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言 :
SWEWE 會員 :登錄 |註冊
搜索
百科社區 |百科問答 |提交問題 |詞彙知識 |上傳知識
上一頁 1 下一頁 選擇頁數

顧野王

顧野王(519—581)南朝梁、陳間官員、文字訓詁學家、史學家。字希馮,原名體倫,吳郡吳縣(今江蘇蘇州)人。歷梁武帝大同四年太學博士、陳國子博士、黃門侍郎、光祿大夫,博通經史,擅長丹青,著《玉篇》。

生平簡介

顧野王出身吳地名門望族,祖父是顧子喬,梁東中郎武陵王府參軍事,父親顧烜,信威臨賀王記室兼本郡五官掾。顧野王從小聰明穎異,9歲曾寫成《日賦》,文采可觀,領軍朱异見了大為驚奇。 12歲隨父去建安(今福建建甌),撰成《建安地記》兩篇。他博學宏才,天文地理、蓍龜佔候、蟲篆奇字,無所不通。梁大同四年(538),拜太學博士,不久升為中將軍、臨賀王府記室參軍。侯景之亂,野王回海鹽,召募鄉黨數百人,支援京城。亂平,太尉王僧辯命其作海鹽縣監。陳武帝時,曾任金威將軍、安東監川王府記室參軍、府諮議參軍。陳宣帝太建年間,遷國子監博士、太子率更令。不久領大著作,掌國史,為知梁史事兼東宮通事舍,後以才學顯著,遷為黃門侍郎、光祿卿。太建十三年卒,詔贈秘書監、右衛將軍。至德二年,又贈右衛將軍。

後代紀念

顧公廟

據明弘治《吳江志》、清乾隆《吳江縣志》、光緒《吳江縣續志》等方志記載,顧公廟所在的顧墟為吳江北門外一都之地,原為顧野王之舊宅,相傳為其著《玉篇》之處(宅內有一軒,名“聽江軒”),後立廟於此(俗傳此地在吳淞江濱,常有潮患漂沒田廬,顧公喝之,遂止,當地百姓稱顧公為“喝潮大王”)。

顧公廟初建無考,宋建中靖國元年(1101)秋九月,吳江知縣石處道因事來至顧墟,見一古祠甚為簡陋,遂問隨行之人,答曰為顧公廟。石知縣進祠拜謁,見只將顧公之像“繪形於板”,且“衣冠不正”,於是,“撤除腐弊,改作基構,立其像,設榜以位號,春秋祀之”,並自作改建之記。明宣德二年(1427),知縣賈忠重建。成化八年(1472),知縣王迪修。崇禎七年(1634),知縣章日炌重修。清順治十八年(1661),重繪神像。康熙七年(1668),增建兩廡門樓,在祀三高祠(該祠祀范蠡、張翰和陸龜蒙)的同日致祭,祝文中云道:“惟公居陳國之顯官,任黃門之清職,制玉篇以深裨於士教,捍潮勢以廣益於農田,茲其美功合登祀典式……”。嘉慶十二年(1807),祠圯,顧野王后裔貴誠修之未畢,後十六年,汝敬“以聞於當道時撫吳大中丞章公煦以公祠列於防護之案”,於是“援例具奏”,“諭旨給帑銀八百四十七兩有奇”,使“廟貌一新”。同治十一年(1872),祠又重建。

顧公廟歷經滄桑。據三里橋村的徐有連老先生說,上世紀五十年代顧公廟改為了學校,廟內顧公、顧夫人兩尊塑像暫置於校內,隨後,由鄉民移放於夾浦橋附近的吳淞江邊一個草棚裡,後又請了回來。 “文革”開始後,顧公廟遭受了滅頂之災,被予以拆除,兩尊塑像則由鄉民偷偷放置於蘇州觀音山中峰寺裡。上世紀九十年代,當地鄉民們在顧公廟原址附近,搭建起了一座小型的顧公廟,兩尊塑像重回故地。

讓人慶幸的是,在吳江市委、市政府的重視下,顧公廟(顧野王紀念館)於2006年正式恢復重建。經前後一年餘時間,於2007年下半年竣工。

重建的顧公廟位於三里橋生態園內,四周花樹扶疏,池水瀲灩,假山錯落,一派春意盎然的景象。廟西傍京杭大運河,西南與吳江市文物保護單位三里古橋相望,組成了一幅“黛瓦高橋迎綠水,紅花繁樹掩黃門”的美妙圖畫。

重建的顧公廟由石牌坊、山門和大殿組成。石牌坊為四柱三門,南北兩向均鐫刻著坊額,南向為“先賢顧公”、“秘書篤學”和“力闢道扃”,北向為“侍郎故里”、“古吳紹韻”和“梁陳遺風”,並鐫刻著四副對聯,其中一副為清人吳時森句,其他三副為里人陳志強、張舫瀾所撰。山門和大殿將進行陳列佈置,完整、生動地再現顧野王這位歷史人物和民間傳說人物的雙重形象。

墓地

光福寺,相傳曾是顧野王第宅。寺旁有“墨池”(又稱“墨沼”),傳說顧野王在此著書洗硯。寺邊有祠堂以祭祀。其墓為市級文保單位,一直位於蘇州石湖南岸的下舟村,現已無該村,建為蘇州國際教育園,墓地未受影響,進蘇州市職業大學校園可以尋見(從職大8號門進入,沿顧公路向北走約200米,過橋便是墓區)。佔地約50平方米,封土存高2米,直徑10米。墓上下有大石五塊,傳為隕石,故俗稱“落星墳”。內一石鐫清嘉慶八年(1803)錢大昕“陳黃門侍郎顧公之墓”。墓前原有“顧公神道”兩柱出頭無樓石坊一座及乾隆年間所立墓碑,毀於1966年。顧野王墓於1957年被列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1982年降格為蘇州市文物保護單位。

個人成就

顧野王工詩文,善書法、丹青,擅長人物,尤工草蟲。宣城王陳項為揚州刺史,建官舍,請他繪《古賢像》於壁,又請瑯琊王褒題贊,時人稱為“二絕”。宋徽宗趙佶曾得其《草蟲圖》,稱為精工之作,著錄於《宣和畫譜》。

任梁太學博士時,奉命編撰字書,“總會眾篇,校讎群篇”,搜羅考證漢魏齊梁以來古今年內文字形體、訓詁的異同,編撰成“一家之製”的《玉篇》30卷,當時他年方25歲。此書為繼東漢許慎《說文解字》後​​又一部重要字典,也是我國現存最早的楷書字典。

顧野王一生著作豐富,內容涉及文學、文字學、方志、史學等多方面。其編纂的《輿地志》是全國性總志;另著有《符瑞圖》、《顧氏譜傳》、《分野樞要》、《玄象表》及志怪小說《續洞冥記》等;另撰《通史要略》、《國史紀傳》,未竟而卒。


上一頁 1 下一頁 選擇頁數
用戶 評論
還沒有評論
我要評論 [遊客 (18.213.*.*) | 登錄 ]

語言 :
| 校驗代碼 :


搜索

版权申明 | 隐私权政策 | 版權 @2018 世界百科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