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言 :
SWEWE 會員 :登錄 |註冊
搜索
百科社區 |百科問答 |提交問題 |詞彙知識 |上傳知識
上一頁 1 下一頁 選擇頁數

海塞

海塞(Hesse Hermann,1877∼1962),德裔瑞士作家。 1877年7月2日生於德國施瓦本地區卡爾夫鎮一個新教牧師家庭,1962年卒於瑞士蒙塔尼奧拉。 1946年“由於他富於靈感的作品具有遒勁的氣勢和洞察力,為崇高的人道主義理想和高尚風格提供一個範例”,獲諾貝爾文學獎。

簡介

1891年進毛爾布隆神學校學習,次年逃離該校。此後上過文科中學,當過書店學徒,學過機械,經營過書店。 1899年發表處女作詩集《浪漫主義之歌》和散文集《子夜後的一小時》。 1907∼1912年與一位諷刺作家一起創辦《三月》雜誌。 1912年移居瑞士,1923年加入瑞士國籍。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後,公開發表反戰文章,號召各國知識分子繼續忠於人道主義原則。大戰期間在瑞士從事對德國戰俘的醫護和教育工作,並且主編啟發教育戰俘的反戰報刊和叢書。在法西斯橫行的年代以及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他隱居瑞士鄉間悉心寫作。成名作

成名作長篇小說《彼得·卡門青》,描寫一位農民的兒子成長過程。富於文學和藝術才華的卡門青由於厭倦大城市的虛偽生活而返回故鄉,在為集體事業服務中,在純樸的鄉親和美麗的大自然中得到了慰藉。小說表現的是主人公對人生意義的探索。 《格特魯德》和《羅斯哈爾德》(又譯《駿馬山莊》)兩部長篇小說的主題都是表現藝術家的孤獨和擺脫孤獨的努力。

造詣

海塞曾醉心於尼采哲學,也對弗洛伊德和榮格的精神分析學以及東方的佛教和老莊哲學發生濃厚的興趣,創作上不斷探索,提出“走向內心”的主張,並以此作為擺脫生活矛盾的手段。在長篇小說《德米安》中作家第一次把“自我”作為探索的對象。小說主人公埃米爾對資產階級虛偽的道德感到失望,他的朋友德米安,亦即主人公的另一個“我”,給他指明走向自我、走向自然的道路,也就是探索新生活的道路,說明人是在自我的兩極對立、補充和統一中發展和完善的。長篇小說《荒原狼》是作家的代表作之一。主人公是位富於正義感的作家,他的內心痛苦源於自己身上人性和獸性並存的矛盾和鬥爭,反映了魏瑪共和國時期德國知識分子的精神危機。長篇小說《納爾齊斯和戈爾德蒙》以中世紀修道院為背景,再次塑造了兩個性格迥異、但又相輔相成的形象,在對理想追求過程中最後達到和諧和統一。最後的一部長篇小說《玻璃球遊戲》寫主人公由於潛心鑽研《易經》等中國古代哲學,精通了一種高度發展的符號系統玻璃球遊戲的規則,而被卡斯塔利亞這個科學和藝術的王國選為這項遊戲的大師,後來他認識到,最重要的是到現實生活中去,教育青年一代,這才是拯救理性王國的唯一途徑。這部寓言小說表達了作家對世界的未來,對人類文明,特別是藝術的命運的思考。

海塞是小說家,也是詩人和散文家,早期作品帶有浪漫主義色彩。他的創作一般不注重外部事件,常常進入人物的潛意識中,用意識流、夢幻等手法展示人物的深層心理,把現實主義和現代主義融合在一起。在作品中,他還常常塑造兩個性格截然不同、又互為補充的形象來表現同一人物的兩極,以便更好地揭示人物在內在雙重性的對立和互補中達到和諧的統一。作品富於哲理性。他畢生致力於溝通東西方精神,並在東西方的宗教、哲學中去尋覓理性世界。

海塞其他作品有小說《在輪下》、《克努爾普》、《林索爾最後的一個夏天》、《席德哈塔》、《東方之旅》等。


上一頁 1 下一頁 選擇頁數
用戶 評論
還沒有評論
我要評論 [遊客 (18.223.*.*) | 登錄 ]

語言 :
| 校驗代碼 :


搜索

版权申明 | 隐私权政策 | 版權 @2018 世界百科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