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言 :
SWEWE 會員 :登錄 |註冊
搜索
百科社區 |百科問答 |提交問題 |詞彙知識 |上傳知識
上一頁 1 下一頁 選擇頁數

中美上海公報

簡稱《上海公報》。中美兩國政府於1972年2月28日美國總統尼克松訪問中國期間在上海發表。雙方就國際形勢闡明了自己的立場和態度。關於台灣問題,中方重申:“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是中國的唯一合法政府”;“台灣是中國的一個省”;“解放台灣是中國內政,別國無權干涉”」。美方聲明:“在台灣海峽兩邊所有的中國人都認為只有一個中國,台灣是中國的一部分。美國政府對這一立場不提出異議”。雙方“確認從台灣撤走全部美國武裝力量和軍事設施的最終目標”。中美上海公報的發表結束了兩國間22年的敵對關係,並開始了中美關係正常化的進程。歷史時刻

1972年2月21日,美國總統尼克松乘專機來華,隨同訪華的有國務卿羅傑斯、國家安全事務助理基辛格等人。當天上午11時30分,總統專機抵達北京機場。尼克鬆在歡迎的掌聲中走下舷梯,急忙伸手向前來迎接的周總理走去,主動同周總理熱情握手。尼克鬆在事後說:“當我們的手相握時,一個時代結束了,另一個時代開始了。”

當天下午,毛澤東主席在書房裡會見了尼克松。訪問期間,週總理同尼克松進行了五次會談(四次在北京,一次在上海),雙方就國際形勢和中美關係深入地交換了意見。在同周總理的會談中,尼克松坦率地說:“多少年來我對人民共和國的態度是主席和總理完全不能同意的。把我們帶到一起來的是,認識到世界上出現了新的形勢。 ”他表示同意週總理所說的,一個舵手一定要順應潮流。如今世界變了,美中關係也必須改變。關於台灣問題,尼克松重申了美國處理台灣問題的原則:承認只有一個中國,台灣是中國的一部分,今後不再說台灣地位未定;不支持台灣獨立運動;支持任何關於台灣問題的和平解決辦法,不支持台灣當局用任何軍事方法回到大陸的企圖;尋求美中關係正常化,決定在4年內逐步從台灣撤走軍事人員和設施。但是,尼克松強調因在政治方面尚有困難,不能馬上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是中國唯一合法政府,他希望在其第二屆任期內實現中美關係正常化。

週總理指出:“還是那句老話,不願意丟掉'老朋友',其實老朋友已經丟掉一大堆了。'老朋友'有好的,有不好的,應該有選擇嘛。”關於以和平方法解決台灣問題,週總理說:用什麼方式完成中國的統一,這是中國的內政,外國無權干涉。就我們的願望來說,“我們只能說爭取和平解放台灣。為什麼說'爭取'呢?因為這是兩方面的事。我們要和平解放,蔣介石不干怎麼辦?”

與此同時,姬鵬飛外長同羅傑斯國務卿也舉行了五次會談。著重討論了發展中美兩國經貿合作和科學技術文化交流問題。

中美雙方經過六天的反复磋商,並對《聯合公報》的文本進行多次修改後,於28日在上海簽署了《聯合公報》(又稱《上海公報》)。 [1]

主要內容

《聯合公報》主要內容有

· 兩國對越南問題以及亞洲其他地區政治局勢的不同看法;

· 中美關係正常化符合兩國利益;

· 國際爭端應在尊重主權、不干涉別國內政等基礎上解決,反對任何國家在亞洲建立霸權或在世界範圍內劃分利益範圍;

· 中方反對美方在台灣問題上所持立場,反對一中一台、兩個中國、一國兩府、台灣獨立和台灣地位未定論;

· 美方認知到海峽兩岸都堅持一個中國,並對此不表異議,支持和平解決兩岸問題,將逐步減少在台美軍設施和武裝力量;

· 擴大兩國民間交流與往來,為雙邊貿易提供便利;

· 保持接觸管道.。 [1]

雙方意見

《聯合公報》並列了中美雙方對一系列重大國際問題的不同看法,承認中美兩國的社會制度和對外政策有著本質的區別。雙發同意,各國不論社會制度如何,都應根據和平共處五項原則來處理國與國之間的關係。雙發聲明:“中美兩國關係走向正常化是符合所有國家的利益的”;“雙方都希望減少國際軍事衝突的危險”;“任何一方都不應該在亞洲—太平洋地區謀求霸權,每一方都反對任何其他國家或國家集團建立這種霸權的努力”;“任何一方都不准備代表任何第三方進行談判,也不准備同對方達成針對其他國家的協議或諒解”。

有關台灣問題,中國方面重申自己的立場:“台灣問題是阻礙中美兩國關係正常化的關鍵問題;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是中國的唯一合法政府;台灣是中國的一個省,早已歸還祖國;解放台灣是中國內政,別國無權干涉;全部美國武裝力量和軍事設施必須從台灣撤走。中國政府堅決反對任何旨在製造'一中一台'、'一個中國,兩個政府'、'兩個中國'、'台灣獨立'和鼓吹'台灣地位未定'的活動。”

美國方面聲明:“美國認識到,在台灣海峽兩邊的所有中國人都認為只有一個中國,台灣是中國的一部分,美國政府對這一立場不提出異議。 它重申它對由中國人民自己和平解決台灣問題的關心。考慮到這一前景,他確認從台灣撤出全部美國武裝力量和軍事設施的最終目標。在此期間,它將隨著這個地區緊張局勢的緩和和逐步減少它在台灣的武裝力量和軍事設施。”

雙發同意,擴大中美兩國人民之間的了解是可取的,並各自承諾對進一步發展這種聯繫和交流提供便利。雙發一致認為平等互利的經濟關係是符合兩國​​人民的利益的,並同意為逐步發展兩國間的貿易提供便利。

雙發同意,他們將通過不同的渠道保持接觸,包括不定期地派遣高級代表前來北京,就促進兩國關係正常化進行具體磋商並繼續就共同關心的問題交換意見。 [1]

公報意義

《聯合公報》的簽署與發表,標誌著中美兩國關係進入了一個新時期,它對亞洲及世界的和平與穩定發揮了重大作用,並對世界形勢的發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聯合公報》是尼克森訪華的主要成果,代表中美關係的相對緩和。對美國而言,該公報的最主要意義在於拉攏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在國際上進一步孤立蘇聯及其衛星國家,利用中蘇分裂加強美國的國家安全。而對於中國,雖然當時兩國存在意識形態上的不同,但是中國領導人認為因地理​​原因,蘇聯依然是對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最大的威脅,因此與美國改善關係對中國也有利。而今天,《聯合公報》最大的意義則在於美國對一個中國的立場首次正式表明了不表異議。 [1]

相關文章

錢其琛就中美上海公報30週年發表文章

《青山遮不住畢竟東流去》-紀念中美上海公報發表三十週年



30年前,1972年2月28日,中美兩國政府在上海發表了第一個聯合公報,即著名的上海公報。這標誌著中美長期隔絕的結束和兩國關係正常化進程的開始,是當代國際關係中的一個重要事件,對世界形勢有著深遠的影響。

中美關係走向正常化,是兩國適應國際形勢變化,各自調整外交政策的結果。 1949年新中國成立後,美國政府對中國採取敵視和封鎖政策,致使兩國交往隔斷了22 年。 20世紀70年代初,世界政治力量對比發生了巨大變化。美蘇爭奪激烈,美國深陷越戰泥淖,急於脫身,在此情況下,美國政府開始調整對華政策,謀求與中國改善關係,以鞏固其在全球的戰略地位。毛澤東主席和周恩來總理對國際戰略格局的演變作出準確判斷,基於中國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從促進世界和平和維護本國安全利益出發,對美國調整對華政策作出了積極回應。


上一頁 1 下一頁 選擇頁數
用戶 評論
還沒有評論
我要評論 [遊客 (3.144.*.*) | 登錄 ]

語言 :
| 校驗代碼 :


搜索

版权申明 | 隐私权政策 | 版權 @2018 世界百科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