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言 :
SWEWE 會員 :登錄 |註冊
搜索
百科社區 |百科問答 |提交問題 |詞彙知識 |上傳知識
上一頁 1 下一頁 選擇頁數

重門

中文名:重門

外文名:Endless Entrance

拼音:chóngmén

來源:西京賦1. 謂層層設門。 2. 宮門;屋內的門。 3. 猶重關。喻指​​邊防要塞。重門,之所以留名於史、傳名至今,主要在於它是曹魏第三代皇帝曹芳(史稱少帝或邵陵公)的王宮(齊王宮)和被司馬氏廢除後重又降為齊王而被禁的幽宮。從景初三年(239)曹芳繼位魏帝到泰始十年(274)曹芳幽憤而死,直至永嘉四年(310年)石勒同劉曜於此結盟,先後70餘年,魏晉時期曹魏家族與西​​晉司馬氏集團爭奪天下的政治風雲,始終飄浮在重門上空。

重門

1. 翻譯為層層設門。漢張衡《西京賦》:“重門襲固,姦宄是防。” 晉左思《蜀都賦》:“華闕雙邈,重門洞開。” 唐杜甫《彭衙行》:“延客已曛黑,張燈啟重門。” 宋張先《青門引》詞:“樓頭畫角風吹醒,入夜重門靜。”

2. 宮門;屋內的門。 《文選·謝朓詩》:“平明振衣坐,重門猶未開。” 呂向注:“重門,帝宮門也。” 唐李白《酬坊州王司馬與閻正字對雪見贈》詩:“價重銅龍樓,聲高重門側。” 宋張元幹《怨王孫》詞:“紅潮醉臉,半掩花底重門。” 明陳汝元《金蓮記·閨詠》:“鎖香閨慵窺蝶翅,掩重門休看蜂隊。” 清王灼《遊歙西徐氏園記》:“由堂左折,循牆入重門,中敞以廣庭,前繚以曲榭。”

3. 猶重關。喻指​​邊防要塞。 《梁書·武帝紀下》:“不能使重門不閉,守在海外,疆埸多阻,車書未一。”《明史·孫繼魯傳》:“天設重險,以藩衛國家,豈可聚師曠野,洞開重門以延敵?”

基本信息

重門chóngmén

重門,有史料證明它是東漢乃至魏晉時期共地的一個重鎮,而今則是輝縣市高莊鄉一個普通行政村——大史村的一隅。

現存的重門城(齊王宮)故址、迎恩閣及方圓寺等文化遺跡,若從時空上講,不能說不是三國文化及魏晉文化的一個支流。再從地域上講,被酈道元寫入《水經註》的古之重門也好,今之大史村也罷,無非是古共大地一隅,就其顯現的文化現象,無疑也是中原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重門文化,作為一種歷史文化現象,其發展必然有歷史的繼承性,階級社會的階級性,同時也具有民族性、地域性。它和其它文化一樣,是一定社會的政治和經濟的反映,同時又給予一個時期的政治和經濟以巨大的影響,在初探重門文化過程中,從一開始筆者就注重努力從政治方面和經濟方面,物質方面和精神方面去挖掘他的全部內涵。基於資料匱乏,筆者認識問題、分析問題的水平又有很大局限,所以僅從以下幾個方面闡述,權且作為方家和同仁探討重門這一地域文化的引玉之磚。

重門釋名

《中國古今地名大辭典》曰:“重門城,在河南輝縣西北,'三國志·魏志·齊王芳紀'使者持節送衛。營齊王宮於河內重門。《水經註》,重門城在共縣故城西北二十里。”

《中國歷史大辭典·歷史地理》曰:“重門,在今河南輝縣市北二十里。《三國志·魏志·三少帝紀》嘉平六年(254)齊王芳為司馬師所廢,'營齊王宮於河內重門',即此。”

《水經註·清水》曰:“重門城,昔齊王宮為司馬師廢之,宮於此,即《魏志》所謂送齊王於河內重門者也。”“城在故城西北二十里,城南有安陽陂,次東又得卓水陂,次東有北門陂,陂方500步,在共縣故城西……”

《河南省新鄉市地名辭典》曰:“重門城,古城名,亦名方城。在今輝縣市市區西北10千米,黃水河東側的大史村西北隅。以東部的重門山(即蘇門山)得名。魏時屬河內郡共縣。魏廢帝齊王芳築宮於此,毀於清朝,僅剩南北故址。”

《河南大辭典(1991年版)》曰:“重門城,古城,在今輝縣市西北,西晉末劉曜、石勒結盟於此。”

《輝縣志(道光)》曰:“重門城,三國志:齊王芳紀,營齊王宮於河內重門。水經註雲:在共縣古城西北二十里,據府志。”“方城” ,疑即重門城,在縣西二十里西史村,廣二百二十步,南門故址尚存。

《輝縣市志·古遺址》曰:“重門城,在市區西北10公里史村東南。《三國志·魏志·齊王芳紀》營齊王宮於河內重門。《水經註》雲:在共縣故城西北20裡史村,廣二百二十步,南門故址尚存。”“方城,疑即重門城。”

綜上所述,正如本文開始所說,重門是東漢乃至魏晉時期共地的一個重鎮,而今則是輝縣市高莊鄉一個普通行政村——大史村的一隅。今齊王宮遺址亦即古重門遺址。

涉及重門的史實

1.《三國志·魏志·齊王芳紀》曰:“使者持節送衛,營齊王宮於河內重門。”

原文說:“嘉平六年(254)九月,大將軍司馬景王(司馬師)將謀廢帝,以聞太后。甲戌,太后令曰:皇帝芳春秋已長,不親萬機,耽謠內寵,沈漫女德,日延倡憂,縱其忍謔;迎六宮家人留止內房,毀人倫之敘,亂男女之節;恭孝日虧,博傲滋甚,不可以承天緒,奉宗廟。使兼太尉高柔奉策,用一元大武告於宗廟,遣芳歸藩於齊,以避皇位。'是日,遷居別宮,年二十三,使者持節送衛,營齊王宮於河內(之)重門,制度皆如藩國之禮。”《通鑑記事本末》說“為齊王築宮於河內。”

2.石勒增援劉粲寇洛,曾留輜重於重門

《晉書·石勒傳上》曰:“永嘉四年(310)冬,十月,劉粲率眾四萬寇洛陽,勒留輜重於重門,率騎二萬會粲於大陽(今山西平陸縣之西)大敗王師於澠池,遂至洛川……圍陳留太守王贊於倉垣(開封縣西北,古之倉垣亭)為贊所敗,退至文石津(延津胙城東北),將北攻王濬,會浚將王甲始率遼西、鮮卑萬餘騎敗趙固於津北,勒乃燒船棄營,引軍向柏門(《魏書·地形志上》雲,共有柏門山。柏門水南流名太清水,柏門水,即百門泉,柏、百同音通用),迎重門輜重,至於石門(東漢靈帝建寧四年於贊城壘石為門,以遏渠口,謂之石門。《水經註》濟水曰:'滎口石門也!')濟河,攻襄城太守崔曠於繁昌(河南臨穎縣西北三十里)害之。”

3.劉曜、石勒結盟於重門

按《河南大辭典(1991年版)》的釋文,劉曜、石勒確於重門結盟,但他們結盟的具體時間、地點及其內容,由於史料缺乏,我們已無可查證,但是《晉書·劉曜傳》中“咸和三年(328),石勒遣石季龍率眾四萬,自軹關(濟源市北,'太行八徑'之一徑)西入伐曜,河東應之者五十餘縣,進攻蒲坂(今山西永濟縣北三十里)。曜將東救蒲坂,懼張駿、楊難敵承虛襲長安,遣其河澗王述發氐羌之眾屯於秦洲(甘肅之甘谷縣東)。曜盡中外精銳水陸赴之,自衛關(即今潼關)北濟,季龍懼,引師而退。追之,及於高候,大戰敗之,斬其將軍石瞻,枕屍二百餘里,收其資仗億計。季龍奔於朝歌(今河南淇縣一帶),曜遂濟之大陽(今山西平陸之西南),攻石生於金墉(洛陽東北之金墉城),決千金土曷(洛陽東北,東漢初置谷、洛水堰)以灌之。曜不撫士眾,專於嬖臣飲博,左右或諫,曜怒,以為妖言斬之。大風拔樹,昏霧四塞,聞季龍近據石門,續知勒自率大眾已濟,始議增滎陽戍,杜黃馬關(今河南滎陽縣西汜水鎮西四十里)。俄而洛水候者與勒前鋒交戰,擒羯,送之。曜問曰:'大胡自來邪?其中大小復如何?'羯曰:'大胡自來,軍盛不可當也。'曜色變,使攝金墉之圍陳於洛西,南北十餘里。曜少而淫酒,末年尤甚。勒至,曜將戰,飲酒數鬥,常乘赤馬無故局頓,乃乘小馬。比出,复飲酒鬥餘。至於西陽門,揮陣就平,勒將石堪因而乘之,師遂大潰。曜昏醉奔退,馬陷石渠,墜於冰上,被瘡十餘,通中者三,為堪所執,送於勒所。曜曰:'石王!憶重門之盟不?'勒使徐光謂曜曰:'今日之事,天使其然,復云何邪!'幽曜於河南丞廨,使金瘡醫李永療之,歸於襄國。”這一大段文字記述,卻旁證了這一事實。


上一頁 1 下一頁 選擇頁數
用戶 評論
還沒有評論
我要評論 [遊客 (18.119.*.*) | 登錄 ]

語言 :
| 校驗代碼 :


搜索

版权申明 | 隐私权政策 | 版權 @2018 世界百科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