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言 :
SWEWE 會員 :登錄 |註冊
搜索
百科社區 |百科問答 |提交問題 |詞彙知識 |上傳知識
上一頁 1 下一頁 選擇頁數

中國漢字

基本信息

拼音:fēng

注音:ㄈㄥ

簡體部首:阝,部外筆劃:18,總筆劃:20

五筆86:DHDB

五筆98:MDHB倉頡:UTNL

鄭碼:CIY

四角號碼:27127

UniCode:CJK

統一漢字:U 9146[1]

漢字釋義

基本字義

◎ 〔∼都(dū)城〕迷信傳說指陰間。

◎ 姓。酆姓。 [1]

詳細字義

1、〈名〉古地名,又稱“酆京”,我國西周時期的國都,在今西安市戶縣北。

史載西周國都為酆、鎬兩座城池,灃水西稱酆京,灃水東稱鎬京,史稱“酆鎬二京”。

周文王滅崇侯虎後曾都於此,後為周武王之弟的封國。

酆,周文王所都,在京兆杜陵西南,從邑,豐聲。 ――《說文》

畢原酆郇。 ――《左傳·僖公二十四年》

康有酆宮之朝。 ――《左傳·昭公四年》

2、地名,四川省酆都縣(漢字簡化後作“豐都縣”,1997年後改屬重慶市)

3、姓氏,祖先據說出自山西省洪洞縣,後來遭遇大災荒,多數姓酆的向北方遷移。如今多數遷出的人們居住山西省朔州一帶,大同也有一些。

〔∼都(dū)城〕迷信傳說指陰間。 [1]

姓氏

酆氏源流

單一淵源酆(Fēng)姓源流單純:  出自姬姓,周文王姬昌第十七子子於之後,以邑名為氏。據《姓篡》、《通志·氏族略》等所載,酆姓始祖為周文王姬昌之子子於,起源於西周初年,是以封邑命姓的姓氏。周武王克商以後,封自己的弟弟,即周文王的第十七​​子於酆邑,建立侯國,世稱酆侯。周成王時,酆侯被廢黜,其後人遂散居各地,約以原封邑名為姓。遂成酆氏。 得姓始祖 子於。酆姓出自姬姓,是3000多年前周文王的後代。根據《元和姓纂》上的記載,上古時,周武王建立周朝後,將他的弟弟(即周文王的第十七​​子)子於封於酆邑,享用那裡的物產,酆姓就由此產生的。酆邑就在現今的陝西省戶縣一帶,古時那裡農作和桑葉都盛產,是個好地方。武王的這個弟弟受封後就稱為酆侯,他的後代以酆為姓,散居各地。因為酆侯太喜歡醉酒,周朝朝廷覺得由他​​治理酆邑不合適,在周成王執政時,就改變了周武王的命令,不讓他當那裡的首領了。酆侯的兒孫們就約好,以後不管到那裡,都姓酆。故酆氏後人奉子於為酆姓的得姓始祖。各支始祖酆隆:西晉時期封新城侯,始居洛陽。由晉及唐,酆隆第十四世孫酆徽任江西吉州別駕,遂家於吉州。遞傳至酆遜,由豐城縣黃埠遷臨江府清江縣車溪。再傳至酆承亶,向服賈鄂漢,清乾隆間土匪起,迂道回梓,路出平江獻鐘,見其山水秀麗,遂購市廛居之。生酆啟囗、酆啟陯、酆啟隈三子。子孫日繁,散佈於平邑獻鐘、長壽、百峰洞及長沙縣。郡望堂號

京兆郡:漢以京兆尹、左馮翊、右扶風為三輔。魏改建京尹郡,“尹”為太守。唐以雍州為京兆府,置京兆尹。以上稱京兆者,均指京師及其附近地區。金元在陝西置京兆府(路),此“京兆”與建都之地無關。民國改順天府為京兆地方,府尹為京兆尹,符合金以前“京兆”之意。國民黨政府成立時廢。酆姓在京兆郡發展成望族,世稱京兆望。


上一頁 1 下一頁 選擇頁數
用戶 評論
還沒有評論
我要評論 [遊客 (18.188.*.*) | 登錄 ]

語言 :
| 校驗代碼 :


搜索

版权申明 | 隐私权政策 | 版權 @2018 世界百科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