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言 :
SWEWE 會員 :登錄 |註冊
搜索
百科社區 |百科問答 |提交問題 |詞彙知識 |上傳知識
上一頁 1 下一頁 選擇頁數

宋人御馬

原文

宋人有取道者①,其馬不進,倒而投之鸂水②。又復取道,其馬不進,又倒而投之鸂水。如此者三。雖造父之所以威馬③,不過此矣。不得造父之道,而徒得其威,無益於禦。人主之不肖者,有似此。不得其道,而徒多其威。威愈多,民愈不用。亡國之主,多以多威使其民矣。故威不可無有,而不足專恃。譬之若鹽之於味,凡鹽之用,有所託也④,不適則敗托而不可食。威亦然,必有所託,然後可行。

――節選自呂不韋《呂氏春秋》

註釋

①取道:趕路。 ②倒:斷首。鸂水:即溪水。 ③造父:古代善於御馬的人,曾為周穆王的御者。威馬:對馬樹立自己的威嚴。 ④托:依托。

知識鉤玄

通假字

取通趣,趕;如“宋人有取道者”。

古今異義

所以

今常用義:表示因果關係的連詞。文中古義:用來……的方法;如“雖造父之所以威馬,不過此矣”。

然後

今常用義:連詞,表示接著某種動作或情況之後。文中古義:這樣以後;如“必有所託,然後可行”。

不適

今常用義:(身體)不舒服。文中古義:不適量;如“不適則敗托而不可食”。



今常用義:手掌或其他東西向上承受(物體)。文中古義:依仗;如“凡鹽之用,有所託也”。

一詞多義



(1)動詞,前進; 如“宋人有取道者,其馬不進”。

(2)動詞,出仕;如“是進也憂,退也憂”。 (《岳陽樓記》)



(1)連詞,即使;如“雖造父之所以威馬,不過此矣”。 “雖我之死,有子存焉”。 (《愚公移山》)

(2)連詞,雖然;如“故餘雖愚,卒獲有所聞”。 (《送東陽馬生序》)



(1)動詞,超過;如“雖造父之所以威馬,不過此矣”。

(2)動詞,走過,經過;如“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 (《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

(3)動詞,犯錯誤;如“人恆過,然後能改”。 (《生於憂患,死於安樂》)




上一頁 1 下一頁 選擇頁數
用戶 評論
還沒有評論
我要評論 [遊客 (3.140.*.*) | 登錄 ]

語言 :
| 校驗代碼 :


搜索

版权申明 | 隐私权政策 | 版權 @2018 世界百科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