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言 :
SWEWE 會員 :登錄 |註冊
搜索
百科社區 |百科問答 |提交問題 |詞彙知識 |上傳知識
上一頁 1 下一頁 選擇頁數

學弈

《學弈》選自《孟子·告子》,通過弈秋教兩個人學下圍棋的事,說明了做事必須專心致志,決不可三心二意的道理。文章先說弈秋是全國最擅長下圍棋的人,然後講弈秋同時教兩個學習態度不同的人下圍棋,學習效果截然不同,最後指出這兩個人學習結果不同,並不是在智力上有多大差異。 2002年人教版高年級教材大修訂時入選第12冊語文教材,目的是激起學生學習文言文的興趣。基本內容

原文

孟子曰:無或乎王之不智也。雖有天下易生之物也,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吾見亦罕矣,吾退而寒之者至矣,吾如有萌焉何哉?今夫弈之為數,小數也;不專心致志,則不得也。

弈秋,通國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誨二人弈,其一人專心致志,惟弈秋之為聽;一人雖聽之,一心以為有鴻鵠將至,思援弓繳(zhuó)而射之。雖與之俱學,弗若之矣。為是其智弗若與?曰:非然也。

(選自《孟子·告子》)

停頓

弈秋,通國/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誨/二人弈,其一人/專心致志,惟弈秋/之為聽;一人/雖聽之,一心以為/有鴻鵠/將至,思/援弓繳/而射之。雖/與之/俱學,弗若/之矣。為是其智/弗若與?曰:非然也。

譯文

孟子說:“王不明智,不值得奇怪。即使天下有一種最容易生長的植物,(如果)曬它一天,凍它十天,沒有能生長的。我和大王相見的次數太少,我退居在家把王冷淡到了極點,那些諂諛小人就趁機來到王的身邊,我怎麼能幫助他(大王)使他的善良之心萌發呢?譬如下圍棋,只是小技術; 但如果不把心思全放在上面,是不會成功的。

弈秋是全國的圍棋高手。讓弈秋教導兩個人下圍棋,其中一人專心致志地學習,只聽弈秋的教導;另一個人雖然也在聽弈秋的教導,卻一心以為有天鵝要飛來,想要拉弓箭去把它射下來。雖然後一個人和前一個人一起學習,但後一個人的學習效率不如前一個人。難道是因為他的智力不如前一個人嗎?回答說:不是這樣的。

啟示

通過講述弈秋教兩個人學下圍棋(一個學得好,一個學的差)的事,說明了在同樣條件下,不同的態度會得到不同的結果,告訴我們學習必須專心致志,決不可心不在焉的道理。

字詞註釋

弈秋,通國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誨二人弈,其一人專心致志,惟弈秋之為聽;一人雖聽之,一心以為有鴻鵠將至,思援弓繳(zhuó)而射之。雖與之俱學,弗若之矣。為是其智弗若與?曰:非然也。

弈秋:弈:下棋。 (圍棋)  秋,人名,因他善於下棋,所以稱為弈秋。  通國:全國。  通:全。  之:的。  善:善於,擅長。  使:讓。  誨:教導。  其:其中。惟弈秋之為聽:只聽弈秋(的教導)。  之為:語氣助詞,無意義。

雖聽之:雖然在聽講。  以為:認為,覺得。  鴻鵠:天鵝。 (大雁)  援:引,拉。  將至:將要到來。  思:想。  弓繳:弓箭。  繳:古時指帶有絲繩的箭。  之:謂,說。雖與之俱學:雖然這個人和那個專心致志的人在一起學習。弗若之矣:成績卻不如另外一個人。為是其智弗若與:能說這是因為他的智力比別人差嗎?  曰:說。  非然也:不是這樣的。  矣:了。  弗:不如。

出處簡介

《學弈》選自《孟子·告子》。 《孟子》是孟子與他的弟子合著的。內容包括孟子的政治活動、政治學說、哲學思想和個性修養等。全書分為《梁惠王》《公孫醜》《滕文公》《離婁》《萬章》《告子》《盡心》等七篇。這段古文共有5句,有三層意思。第一句是一層意思,指出弈秋這個人是全國最擅長下棋的人。這句話為下文做了鋪墊,因為“名師出高徒”,他的學生肯定都是高手,而且一定是高手如雲。第二層(第二、三句)卻出現了一種不和諧的現象:弈秋教的兩個學生,其中一個專心致志,把弈秋所教的話完全記在心裡;另一個雖然在聽,心裡卻在想著也許就有天鵝飛來,想著要拿起弓和帶絲繩的箭去把它射下來。結果雖然一同學習,後一個比前一個卻是遠遠比不上了。

作者簡介

孟子(公元前372年∼公元前289年)。戰國時期魯國人(今山東鄒城人),漢族。名軻,字子輿,又字子車、子居。 (待考,一說字子車或子居)。父名激,母仉氏。戰國時期魯國人,魯國慶父後裔。中國國時期儒家代表人物。著有《孟子》一書。孟子繼承並發揚了孔子的思想,成為僅次於孔子的一代儒家宗師,是我國古代的思想家教育家。有“亞聖”之稱,與孔子合稱為“孔孟”。

歷史地位

孟子

孟子是儒家最主要的代表人物之一。

孟子是中國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政論家和散文家。

孟子是戰國時期儒家的代表人物,屬孔子第四代弟子,是曾子的再傳弟子。他繼承並發揚了孔子的思想。孔子是大成至聖,孟子被稱為亞聖。孟子與孔子合稱孔孟其道,多數人稱為“孔孟之道”。

孟子曾仿效孔子,帶領門徒周遊各國,但不被當時各國所接受,隨後退隱與弟子一起著書。孟子與其弟子的言論彙編於《孟子》一書,是儒家學說的經典著作之一。

孟子的文章說理暢達,氣勢充沛並長於論辯,邏輯嚴密,尖銳機智,代表著傳統散文寫作最高峰。孟子在人性問題上提出性善論,即“人之初,性本善。”

身後榮譽

斷句朗讀《漢書·楚元王傳贊》說:“自孔子歿,綴文之士眾矣。唯孟軻……博物洽聞,通達古今,其言有補於世。”但孟子的地位在宋代以前並不很高,甚至有一首諷刺孟子的打油詩:“鄰家焉有許多雞?乞丐何曾有二妻?當時尚有周天子,何事紛紛說魏齊?”[2]。自中唐的韓愈著《原道》,把孟子列為先秦儒家中唯一繼承孔子“道統”的人物開始,出現了一個孟子的“升格運動”,孟子其人其書的地位逐漸上升。宋神宗熙寧四年(1071年),《孟子》一書首次被列入科舉考試科目之中。元豐六年(1083年),孟子首次被官方追封為“鄒國公”,翌年被批准配享孔廟。以後《孟子》一書升格為儒家經典,南宋朱熹又把《孟子》與《論語》、《大學》、《中庸》合為“四書”,其實際地位更在“五經”之上。元朝至順元年(1330年),孟子被加封為“亞聖公”,以後就稱為“亞聖”,地位僅次於孔子。明朝朱元璋輯有《孟子節文》,刪掉《孟子》裡的章句,如“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殘賊之人謂之一夫,聞誅一夫紂矣,未聞弒君也”等。朱元璋曾說“使此老在今日寧得免耶!”並詔告天下說孟子的不少言論“非臣子所宜言”。下令將孟子逐出文廟。次日錢唐上疏力爭勸阻,加之天文官也上奏文星暗淡無光,於是朱元璋又下一道諭旨:“孟子辯異端,辟邪說,發明孔子之道,配享如故”,又恢復了孟子在文廟中的待遇.越南學者張漢超在文章中說:“為士大夫者,非堯舜之道不陳前,非孔孟之道不著述。”


上一頁 1 下一頁 選擇頁數
用戶 評論
還沒有評論
我要評論 [遊客 (54.175.*.*) | 登錄 ]

語言 :
| 校驗代碼 :


搜索

版权申明 | 隐私权政策 | 版權 @2018 世界百科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