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言 :
SWEWE 會員 :登錄 |註冊
搜索
百科社區 |百科問答 |提交問題 |詞彙知識 |上傳知識
上一頁 1 下一頁 選擇頁數

校勘

校勘:顧名思義,校對勘正。對書本,報刊,文集等等的修正所必經的一些程序。

詞語解釋

詞目:校勘

讀音:jiàokān釋義:用同一部書的不同版本和有關資料加以比較,考訂文字的異同,目的在於確定原文的真相。

另為宋代校訂宮中藏書的官名。

基本解釋

校勘 jiàokān

[collat​​ion] 蒐集某書的不同版本,並綜合有關資料,互相比較、核對,別其同異,定其正誤

校勘 xiàokān

[Xiaokan,officer] 宋代校訂宮中藏書的官名

詳細解釋

1. 指對同一書籍用不同的版本和有關資料加以比較核對,以考訂其文字的異同和正誤真偽。

唐白居易《策林二·大官乏人》:“秘著之官,不獨以校勘之用取之。” 宋歐陽修《書後》:“予在館中校勘羣書,見有八十馀篇,然多錯亂重複。”胡適《重印乾隆壬子本<紅樓夢>序》:“他料定讀小說的人決不會費大工夫用各種本子細細校勘。”

2. 猶核實。比較核對。

唐封演《封氏聞見記·定諡》:“太常博士掌諡,職事三品以上薨者,故吏錄行狀,申尚書省考功校勘,下太常博士擬議訖,申省,省司議定,然後聞奏。”《元典章·刑部二·獄具》:“照得先為校勘笞杖,具呈都省照詳,遍行合屬依例施行去訖。”

3. 宋 代校訂宮中藏書的官名。

《宋史·歐陽修傳》:“ 脩以文章名冠天下,入朝為館閣校勘。”

校勘源流

簡介

校勘的源頭可以追溯到春秋時期。 《國語·魯語》載魯大夫閔馬父對景伯說;“昔正考父校商之名頌十二篇於周太師,以《那》為首。”前人一般認為正考父是孔子的六世祖,週末時宋大夫(今人考證時間上未必合理,有人說是孔子十世祖,有人說並無關係)。孔子整理六經,將《詩》、《書》去其重,寫版定本,必然經過校勘;西漢劉向大規模整理古籍,編制目錄,把搜求版本、校勘文字作為一道重要的工序,並給“校讎”二字下定義,提到理論高度產生了校勘學。

定義

廣義的校勘學,前人稱為校澈學,它包括了版本、校勘、目錄、考證、華偽、輯佚等內容,今謂之文獻學。因廣義校勘界定不明,今己不用,成為歷史名詞。現代所謂校勘學,即狹義校勘學,指專門研究古籍整理的文字比勘的科學方法和理論的學問。校勘學始於漢,成於宋,大盛於清。

西漢

西漢劉向、劉歆校理群籍,奠定了校勘學,完成了《別錄》一書,做出了大貢獻。劉氏父子的成果確定了校勘的規範、明確了古籍整理的程序和校勘的位置,即:①兼備眾本,②審理篇目,③校勘文字,④確立書名,⑤釐定部居,⑥錄成專書。此後。校勘之業盛久不衰。

東漢鄭玄博通五經、並遍注群經,網羅眾家,刪繁裁蕪,刊改漏失.佼後之學者略知所

U。西晉勁勵,依劉向成例校訂典籍,也作出f成績c

唐代

將完整的校勘成果流傳到今天的,是唐代陸德明的《經典釋文》。該書是陸氏給《周易》、《尚書》(偽古文)、《毛詩》、《周禮》、《儀禮》、《禮記》、《春秋三傳》、《孝經》、《論語》、《傀子》、 《莊子》、 《爾雅》等十四種經典所作的釋文,共30卷,另有序錄一卷,介紹這些經典的傳授。陸氏博果漢魏各家註釋以及古代青銅銘文給這些經典作台義和訓訪,並對各家傳本的文字異同作校勘。

宋代


上一頁 1 下一頁 選擇頁數
用戶 評論
還沒有評論
我要評論 [遊客 (44.202.*.*) | 登錄 ]

語言 :
| 校驗代碼 :


搜索

版权申明 | 隐私权政策 | 版權 @2018 世界百科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