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言 :
SWEWE 會員 :登錄 |註冊
搜索
百科社區 |百科問答 |提交問題 |詞彙知識 |上傳知識
上一頁 1 下一頁 選擇頁數

方便心論

《方便心論》,古因明著作,梵文:Upāya-Kauśalya-hṛdaya śāstra,後魏吉迦夜和曇曜譯為漢文。共分四品。有關本論之作者,宋、元、明三本均謂龍樹所造,然高麗本及諸經錄則未載作者之名。若將本書與據稱是龍樹所撰之《回諍論》相比較,兩者所說多不相合,而且如同本書《辯正論品》以阿羅漢果及無餘涅槃為最高義等,與龍樹之主張相反,故知本書應非龍樹所造。

本論的敘說,與相傳為迦膩色迦王時代所作之《恰拉卡本集》(Caraka-samhitā)相通處頗多。由此來看,本論或依准其說,而記述當時所通行的因明法則。本論內容包括邏輯和辯論術兩個方面,重點放在辯論術。此外,書中八種論法之一'隨所執'之下,列有事火外道、醫法、衛世師、僧伽、瑜伽外道、尼乾陀法、計一外道、計異外道等所立的要目。本論主要內容如下:

一、明造論品,意為辯論的說明,包括八個方面。

(一)比喻,分具足喻(同類例、同喻)和少分喻(異類例、異喻)兩種。

(二)隨所執,即宗,或譯為真理。這宗或真理分四種。

(1)一切同,是各學派所公認的;

(2)一切異,只為一派所承認;

(3)初同後異,雙方對於論證的出發點相同,而結論則出於假定;

(4)初異後同,出發點不同但結論一致。建立宗義需具有四種量:現量(感知認識)、比量(推理知識)、譬量(比喻知識)、聖教量(經典的知識)。

(三)語善,所用的語言合於道理,不多說也不少說,其理由和例證都很恰當。

(四)言失,語言過多或過少,或一字多義,或異字同義。

(五)知因,即推理知識,根據其理由的不同分為四種:現量,比量,比喻量,聖教量。推理的種類又分為三種:(1)前比,即今譯有前比量或見前推理。 (2)後比,即今譯有餘比量,或見後推理。 (3)同比,即今譯平等比量,或同類推理。

(六)應時語,適合時機的語言。

(七)似因,今譯謬誤。又分為八種:

(1)隨言生過,指歪曲一句話的願意。

(2)同異生過,指猶豫的推理。

(3)疑似,指錯謬的假說。

(4)過時,即失時,立論的理由沒有在適當的次序上說出。

(5)類同,即丐詞,用未經證明的事實作為理由。

(6)說同,用未經證明的命題或辭句作為理由,實際亦為丐詞。

(7)言異,荒謬的理由。

(8)相違,立論者自相矛盾。又分兩種:一是喻相違,所舉喻例與因相矛盾,二是說錯道理導致矛盾論斷。

(八)隨語難,應用他人的錯誤推理作為辯論的根據。

二、明負處品,對被擊敗論點的解釋,有九種情況:

(一)顛倒,語言次序顛倒,令人不解。

(二)不善巧,又分七種:

(1)重複再三,不令他解;

(2)重複再三而不別知;

(3)彼義短缺,而不察覺;


上一頁 1 下一頁 選擇頁數
用戶 評論
還沒有評論
我要評論 [遊客 (18.218.*.*) | 登錄 ]

語言 :
| 校驗代碼 :


搜索

版权申明 | 隐私权政策 | 版權 @2018 世界百科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