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言 :
SWEWE 會員 :登錄 |註冊
搜索
百科社區 |百科問答 |提交問題 |詞彙知識 |上傳知識
上一頁 1 下一頁 選擇頁數

半糖夫妻

半糖夫妻:教育部2007年8月16日公佈的171個漢語新詞之一。半糖夫妻指一種同城分居的婚姻方式,即夫妻二人在工作日獨自生活,週末共同生活:兩個人婚後並不生活在一起,而是過著“五加二”的生活——五個工作日各自單過,週末兩天才與“自己的另一半”聚首。半糖夫妻是流行於高學歷、高收入的年輕都市夫妻的一種全新婚姻模式。這些夫妻選擇同城分居的形式,工作日分開過,週末團聚。他們認為,這種模式將有助於維護個人空間,保持婚姻新鮮感。產生原因

“半糖夫妻”週末走鵲橋,據稱“是為了保持婚姻活力”。同城卻刻意兩處分居動機有二,說得具體點,就是,“王子和公主從此開始了他們的幸福生活”後卻發現:婚姻中有太多的柴米油鹽,日子不再是熱戀中的美酒加咖啡,而更多的是淘米洗菜的自來水;王子開始長啤酒肚、掉頭髮,公主在家懶得洗臉梳頭還變得嘮叨……王子和公主不願意延續這樣的俗氣日子,於是,當起了“半糖”。

含義概述

在歐陽應霽的《半飽》一書裡,提到半飽主義,什麼慾望,什麼渴求,不需要全部擁有,只需要半飽。那樣就有了期望。這是對應於自己的一個生活態度。那麼婚姻呢?對應於自己的另一半,對應於婚姻,我們可不可以讓一份甜蜜細水流長?於是,我們的生活與半糖主義相遇。似乎,一夜之間,圍城裡的年輕夫妻們,打開城門,做起了浪漫的半糖夫妻。

看看詞條對“半糖夫妻”一詞一本正經的解說:半糖夫妻是同城分居的婚姻方式,兩個人婚後為了保持新鮮感並不生活在一起,僅在周末相聚。一般流行於高學歷、高收入的年輕都市夫妻中間。據說這種婚姻模式將有助於維護個人空間,保持婚姻新鮮感。

脫身於週末夫妻的平民概念,半糖夫妻有門檻,有檔次,有風景。放在高檔托盤裡的“5 2”精緻夾心餅也不是那麼好做的,副料要夠進口,做工要夠完美,裝點要夠小資。說白了經濟基礎是關鍵,思想開放是條件。當然玩得起同城分居的年輕夫妻一定要有信任,有承諾,有堅守。苦心經營的浪漫婚姻愛情,沒了信任,還是會從高處跌入塵埃。不知在這所謂的非主流生活中,半糖夫妻是女人的覺醒,還是男人的退讓?抑或兩者都不是,只是對婚姻和愛情的保鮮。將左手牽右手的漠然換置為期待後的情燃週末,將愛情中的親人變情人。

有個提及率很高的觀點:距離產生美。

距離太近,低頭不見抬頭見,有碰撞,有埋怨,有爭吵,感情逐漸淹沒在瑣事和厭倦中;距離太遠,相見是個麻煩,交流是個麻煩,共同的一些觀點培植起來是個麻煩,遲早,愛情與婚姻也是彼此的一個麻煩。距離的遠近是個度,同城分居,做對浪漫的半糖夫妻,不圓滿更圓滿。半糖夫妻把握著一個度,不將半糖變甜膩的全糖,也不會將半糖變無糖,一點甜,一些渴求,剛剛好。有距離,有牽絆,有期待,有交流,有基礎。一如SHE的歌曲《半糖主義》裡唱的:我要對愛堅持半糖主義/永遠讓你覺得意猶未盡/若有似無的甜才不會覺得膩。

有人說,婚姻是相伴相守,是柴米油鹽,是人間煙火,是兩個人磨合創造的一個無堅不摧的家,半糖只是不食人間煙火的空中樓閣。不管如何說,觀念是第一生產力。對每個人來說,也是各有各的想法。有人想過獨木橋,有人想走陽關道,這沒什麼不妥,也談不上對與錯。人們獨立前行的腳步越走越遠,感情反倒越顯狹隘和尷尬,經過生活的沉澱,觀念的更新日漸多元。無可置疑,半糖夫妻的形式滿足著一類人的需要,適應著一類人的需求。

半糖夫妻,讓愛情詩意地居住在婚姻上,有獨立的空間、有自由的呼吸、更有期待的距離和美。

推敲來歷

這樣的兩個人所信奉的愛情,是一首叫做《半糖主義》的歌裡唱的:“我要對愛堅持半糖主義,真心不用天天黏在一起,愛得來不易,要留一點空隙彼此才能呼吸……”。

“半糖夫妻”週末走鵲橋,據稱“是為了保持婚姻活力”。同城卻刻意兩處分居,動機有二:擔心膩一起會熱情消耗殆盡,又或是夫妻個性相反不願在平淡中互相折磨。說得具體點,就是,“王子和公主從此開始了他們的幸福生活”後卻發現:

“半糖夫妻”在非團聚日子裡會用這個資訊發達時代的一切通訊方式聯絡,偶爾戀人約會般地一起吃吃飯看看電影,但隨後,他們會像朋友般友好告別各自散去。如果在不該見面的日子裡,一方要到另一方的住處,還必須“提前預約”。每一對男女都做得了“半糖”。據說,“半糖”們大體有以下特徵:受過高等教育、容易接受新事物、生活在發達大城市、可方便獲得各種資訊、兩個人的職業有較高社會聲望、有良好收入、各有自己的住房可不是——總之聽起來挺白領的。

一個八卦調查更印證了“'半糖夫妻'在白領階層中興起”所言非虛。譬如,“你怎麼看'半糖夫妻'?”近萬名參與者中,認為“很好”的佔22%,認為“可嘗試”的佔51%,而認為“最好不要”和“堅決拒絕”的人,僅佔27%。

這個結論,讓我相當的失落,因為,關於“半糖夫妻”之間是怎樣一種男女之愛——甚至,有沒有愛,我是徹底的悲觀主義者。 “受過高等教育、生活在發達城市、兩個人的職業具有較高社會聲望”,上述“半糖族”的部分特徵,我也算將就合格,但我毫不懷疑我對“半糖主義”有天生免疫力。從來不相信婚姻裡存在“距離產生美”,也不相信所謂的“小別胜新婚”。能夠天天黏在一起——自然,這對越來越社會化的職業男女而言實在是可望而不可即的婚姻狀態,但確實是我個人之所以結婚的最大動機。

在我看,家,不僅僅是一個物理意義上的屋子,人才是家的要義,在這個家,是吃現做的熱飯還是打包回來的剩菜都無所謂,但一定要有兩個人的聲音——不管是笑聲還是哭聲甚至是兩口子的吵鬧聲打架聲。勞累一天,我巴望著趕緊回這樣一個有人氣的家。在這樣一個家裡,衣冠不整又怎樣,睡眼惺忪又如何,坐姿不雅又怎樣,脾氣暴躁又怎樣,哪怕言語不合立馬頂起嘴動起手呢,沒關係,因為這就是“一頭豬在有房頂的屋子裡”所構成的“家”,是想起就感覺溫暖的所在。

而兩個宣稱要攜手走過風雨無論生老病死永不離棄的男女,當可理解,但在一個婚姻裡,這樣一種有距離的愛,是我所不能了解的事。

跟某個人牽手前,也曾有過恐懼和茫然。但既然牽手,最大期待始終未變——兩廂廝守,最好永不分開——如果可能的話。這樣的想法,未免老土了些,在那些“容易接受新事物”的人士眼裡。

好在,我的另一半在這一點上跟我一樣凡俗不堪守舊不化。於是,在“半糖男女”時尚亮相的當下,我們,希望繼續波瀾不驚地做一對連體嬰兒似的夫妻。

保鮮愛情

半糖夫妻男歡女愛保鮮劑

現代人的婚姻越來越脆弱,他們既渴望與愛人相伴一生,又想擺脫現實的平淡與厭煩,於是,婚內分居在城市裡慢慢多了起來,他們並不是因為感情破裂而分居,相反,他們是企圖通過分居來為愛情保鮮。對這種夫妻,有一個新鮮詞叫“半糖夫妻”,經濟上兩人相對獨立、定期不定期的見面更像是在約會。

“膩”久必分?

林女士和丈夫結婚6年了,前衛的林女士喜歡和朋友一起蹦迪、泡吧;而丈夫卻喜歡在家中安靜地聽古典音樂、喝咖啡。勉強自己適應對方的生活習慣,一次兩次還行,時間一長倆人都受不了,感情也受到影響。

林女士被公司派到新加坡學習半年,沒想到距離讓兩人的感情恢復到婚前的“膩乎勁兒”,好像總有講不完的話。就是在那時,林女士發現保持距離的好處。

林女士回來後不久,就住到了自己婚前的居室裡,與丈夫開始了婚內分居生活。

他們每週相聚一兩次,平日沒有特別的事就打電話和發短信聊聊。週末相聚的這兩天,他們精心設計,給對方一些驚喜。林女士覺得的生活很充實。 “半糖”保鮮愛情?

鄭州市第八人民醫院副主任醫師趙青霞分析,喜新厭舊似乎是人的天性,共同生活多年的夫妻,兩個人已非常熟悉,沒有新鮮感可言了,因為太熟悉反而少了交流,性生活也變得乏味,於是,一些夫妻選擇分開居住這種以退為進的方法,想為愛情保鮮,這種方法也確實能營造出“距離產生美”的效果。


上一頁 1 下一頁 選擇頁數
用戶 評論
還沒有評論
我要評論 [遊客 (3.17.*.*) | 登錄 ]

語言 :
| 校驗代碼 :


搜索

版权申明 | 隐私权政策 | 版權 @2018 世界百科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