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言 :
SWEWE 會員 :登錄 |註冊
搜索
百科社區 |百科問答 |提交問題 |詞彙知識 |上傳知識
上一頁 1 下一頁 選擇頁數

蒸餾器

蒸餾器是利用蒸餾法分離物質的器具。在中國古代,它一般用於煉丹術、制燒酒、蒸花露水等。不同的用途有不同的形制和起源。

簡介

蒸餾器是利用蒸餾法分離物質的器具。在中國古代,它一般用於煉丹術、制燒酒、蒸花露水等。不同的用途有不同的形制和起源。煉丹術中的蒸餾器主要源於古人抽砂煉汞的實踐。我國古代的水銀煉製,最早是採用簡單的低溫氧化焙燒法,東漢時發展成密閉抽汞法,把容器密封起來,加熱時,丹砂分解出的水銀蒸汽冷凝在容器內壁。這種煉汞設備再加上冷凝裝置和汞收集器,就構成了一種較為原始的蒸餾器。煉丹家們長期使用的所謂“火在上、水在下"的未濟爐,就是把冷凝器置於爐內的一種簡單蒸餾器。後來,煉丹家們又將冷凝器與加熱爐分開,使得這種形式的蒸餾器發展到了完善程度,其代表就是吳悮《丹房須知》及宋應星《天工開物》中的描述。古代

在國內,時間更早些的古代蒸餾器實物也還是有的。 1975年,在安徽省天長縣安樂鄉出土一漢代銅蒸餾器,其結構亦由上下兩分體組成,上體底部帶箄,箄上附近鑄有一槽,槽底鑄有一引流管,與外界相通。在蒸餾時,配以上蓋,蒸汽在器壁上凝結,沿壁流下,在槽中匯聚後順引流管流至器外,因此可起到蒸餾作用。

遺憾的是,由於種種原因,該墓發掘報告至今尚未公開發表,我們還不能對之提供更多的細節。

除天長縣出土之銅蒸餾器外,上海市博物館尚藏一傳世珍品,亦為漢物,其結構與天長蒸餾器類似。上海市博物館有關人員曾仿之做過模擬實驗,證明完全可以蒸出酒來。

類型

從現存傳統蒸酒器及金代銅燒酒鍋、天長銅蒸餾器來看,它們似乎屬於一個系列,其起源當與古代蒸飯用的甑、甗有關。在漢代文物中,具有類似天長蒸餾器形態的銅甗很多,這表明甗是當時常用的蒸具。在日復一日的使用過程中,古人不難由之積累起關於液體蒸發冷凝的知識,從中受到啟發,對之加以改造,在壁上開槽引流,即成為天長蒸餾器的類型。

煉丹用蒸餾器有所不同。像未濟爐那種處於雛形期的蒸餾器,水銀蒸汽凝結後直接滴入下面的水盎中,水盎就是冷凝器,它是放置在爐內的。煉丹蒸餾器發展到它的高級形式以後,煉丹家們又將冷凝器與加熱爐分開,中間用引流管(所引實際為水銀蒸汽)相連。而像天長蒸餾器和金代銅燒酒鍋那樣在壁上開槽截流的,則尚未見到。當然,抽煉丹砂也好,蒸餾燒酒也好,所用的都是蒸餾器。其原理是相通的,相互存在交流和影響,應該是可能的。東漢魏伯陽《周易參同契》的某些描述,就非常相似於天長蒸餾器的形態。但後​​來雙方畢竟在形制上有了差異,這可能是由於它們蒸餾對像不同所導致的。

記載

古代蒸餾器還有另一重要用途:蒸取花露水。南宋張世南《游宦紀聞》卷五記述了當時民間用蒸餾器蒸取花露的情況:

“錫為小甑,實花一重,香骨一重,常使花多於香。竅甑之旁,以洩汗液。以器貯之。畢則徹甑去花,以液漬香。"

顯然,這種蒸餾器與傳統蒸酒器在結構上相仿,都是用一隻甑鍋蒸料,蒸汽都是經過冷卻成體匯集後從甑鍋一旁的流或特設的孔道輸到外邊的貯器。這裡面應該有著某種相互影響和啟發。

花露蒸取

原文

“蒸露法:銅鍋壺,底牆高三寸。離底一寸,作隔,花鑽之使通氣。外以錫作餾蓋蓋之,其狀如盔。其頂圩使盛冷水,其邊為通槽,而以一咮流出其餾露也。作灶以磚二層,上鑿孔以安銅鍋,其深寸。鍋底置砂,砂在磚之上,薪火托磚之下,其花置隔上,故下不用水,而花露自出。凡薔薇茉莉柚花,皆可蒸取之。”

解釋

方以智介紹的是一種干餾法,所用設備也是蒸餾器,下為甑鍋,鍋內有箄,上為冷凝器,冷凝器下有槽,以流管引出餾液。這與傳統蒸酒器結構十分類似。蒸餾時,箄上置花乾餾,這是與蒸酒器使用上的不同之處。而鍋底置砂,則可使受熱均勻且易於控制。

除了乾餾以外,方以智也知道加水蒸餾方法。在同一條中,他引述別人的話說:“以重湯蒸錫甑取露,更無焦氣。”方以智的兒子方中履則​​記述了另一種制露方法:“錫甑頂作中低滴溜,甑中石子上置一罐接之。驗頂上冷水煖,則起蓋取中,其花露盡矣。”這種方法,與煉丹術中未濟爐有異曲同工之效。這些記載表明,古人在製取花露水時,廣泛嘗試了各種類型的蒸餾器,在這個問題上真正作到了百花齊放。


上一頁 1 下一頁 選擇頁數
用戶 評論
還沒有評論
我要評論 [遊客 (3.227.*.*) | 登錄 ]

語言 :
| 校驗代碼 :


搜索

版权申明 | 隐私权政策 | 版權 @2018 世界百科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