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言 :
SWEWE 會員 :登錄 |註冊
搜索
百科社區 |百科問答 |提交問題 |詞彙知識 |上傳知識
上一頁 1 下一頁 選擇頁數

鏡中我

理論簡介

由美國社會學家查爾斯·霍頓·庫利在他的1909年出版的《社會組織》一書中提出。他認為,人的行為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對自我的認識,而這種認識主要是通過與他人的社會互動形成的,他人對自己的評價、態度等等,是反映自我的一面“鏡子” ,個人通過這面“鏡子”認識和把握自己。因此,人的自我是通過與他人的相互作用形成的,這種聯繫包括三個方​​面:

1、關於他人如何“認識”自己的想像;

2、關於別人如何“評價”自己的想像;

3、自己對他人的這些“認識”或“評價”的情感。

1、我們設想自己在他人面前的行為方式

2、在做出行為後,我們設想或理解他人對自己行為做出的評價3、我們根據對他人的評價的想像來評價自己的行為,並據此做出下一步反應

人物簡​​介

庫利是美國早期著名的社會學家和社會心理學家,對傳播與人的社會化問題進行了深入地研究,並提出了“初級群”和“鏡中我”的概念。 “鏡中我”是社會角色和社會互動的經典概念,是庫利在1902年出版的《人類本性與社會秩序》一書中提出的,源自庫利對自我的反映特徵的一個比喻:每個人都是另一個人的一面鏡子,反映著另一個過路者。

自我觀念

庫利認為,一個人的自我觀念是在與其他人的交往中形成的,一個人對自己的認識是其他人關於自己看法的反映。人們總是在想別人對自己的評價之中形成了自我的觀念。 “一個人對於自我有了某種明確的想像——即他有了某種想法——湧現在自己心中,一個人所具有的這種自我感覺是由別人思想的、別人對於自己的態度所決定的。這種類型的社會我可以稱作'反射的自我'或曰'鏡中我'。” 因此,認得自我是在與他人的聯繫中形成的,這種聯繫包括三方面:

我的方面

1、關於他人如何“認識”自己的想像;

2、關於他人如何“評價”自己的想像;

3、自己對他人的這些“認識”或“評價”的情感。

庫利的鏡中我概念將自我意識分為三個階段

1、設想自己在他人面前的行為方式

2、 做出行為後,設想他人對自己行為評價

3、 根據自己對他人的評價的想像來評價自己行為

概念

庫利提出“鏡中我”的概念,用以強調個人與社會之間有機的和穩定的聯繫。他認為問題不在於承認個人或社會哪一個處在優勢,而是要考慮個人如何存在於群體之中,以及群體如何存在於個人之中。與他的群體論相一致,他假定:“一個單獨的個體是未曾經驗過的抽象;同樣,一個社會,當被視為與個體分離的事物時也是如此。真實的是,人的生活可以從個人方面去考察,也可以從社會的,即總的方面去考察。”他的這種認識與極端原子論的個人主義相對立,而以相互作用或相互滲透作為社會學研究的特徵。


上一頁 1 下一頁 選擇頁數
用戶 評論
還沒有評論
我要評論 [遊客 (3.142.*.*) | 登錄 ]

語言 :
| 校驗代碼 :


搜索

版权申明 | 隐私权政策 | 版權 @2018 世界百科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