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言 :
SWEWE 會員 :登錄 |註冊
搜索
百科社區 |百科問答 |提交問題 |詞彙知識 |上傳知識
上一頁 1 下一頁 選擇頁數

虎斑頸槽蛇

概述

虎斑頸槽蛇(虎斑遊蛇)Rhobdophis tigrina lateralis,遊蛇科,頸槽蛇屬。俗稱野雞脖子等。體全長近1000mm,體重一般為200~400克。體背面翠綠色或草綠色,體前段兩側有粗大的黑色與桔紅色斑塊相間排列,枕部兩側有一對粗大的黑色“八”形斑。是我國分佈較廣的一種小型毒蛇(組織性毒液,弱毒).,故常被誤認為是劇毒蛇。虎斑遊蛇是一種分佈較廣的達氏腺毒蛇,該蛇色彩鮮豔,受驚擾或被激怒時能昂首舉頸,頸部膨扁;身體呈“S”形彎曲,形狀與動作像眼鏡蛇。

該蛇雖然在國內沒有致死病例,但在日本有報導稱有虎斑頸槽蛇咬人致死的案例。

這蛇的脖子背後有一條突起的頸腺,毒液就保存在那裡,不會噴毒。虎斑頸槽蛇自己能分泌毒素,之所以沒有致命的傷害,沒有不良記錄是因為這種蛇微毒,不過敏的話一般沒事。平時一般不攻擊人類,(前提是不去惹它)所以也少造成致​​命傷害。北京大部分丘陵地區及1200米以下山地多分佈,是一種分佈較廣的微毒後毒牙的達氏腺毒蛇。

虎斑遊蛇,在全國廣泛分佈,主要生活於河流、湖泊、水庫、水渠、稻田附近,以蛙、蟾蜍、蝌蚪和小魚為食,也吃昆蟲、鳥類、鼠類。虎斑頸槽蛇是有毒腺的,不過毒液卻沒有與牙齒相連,不能將毒液直接注射到被咬者體內。因而,它的毒性較小,一般也不主動攻擊人類。它的身體表面色彩鮮豔,受到驚擾或被激怒時,頸部會膨扁,形似眼鏡蛇,人們常被它蒙蔽,以為它是毒蛇[1]。

繁殖

虎斑遊蛇為卵生,每年6~7月間產卵,每次10枚以上,也有多者可達47枚。孵化期為29~50天不等。初生的幼蛇體長15~17厘米。

分佈

廣泛分佈全國各地,天津、河北、山西、內蒙古、遼寧、吉林、黑龍江、江蘇、浙江、安徽、福建、台灣、江西、山東、河南、湖南、湖北、廣西、四川、貴州、雲南、西藏、陝西、甘肅、青海、寧夏等地均有分佈。北京各區縣均有分佈。

生境

生活於山地、丘陵、平原地區的河流、湖泊、水庫、水渠、稻田附近。以蛙、蟾蜍、蝌蚪和小魚為食,也吃昆蟲、鳥類、鼠類。

藥用價值

中醫入藥,具有解毒止痛,祛風除濕之功效。主治骨結核、骨質增生和風濕等症。據有關報導,該蛇對治療胃癌、食道癌和乳腺癌等也有一定的療效。

鑑別特徵

體形中等,全長800毫米左右。背面翠綠色或草綠色,軀幹前兩側有粗大的黑色斑塊。頸部及其後一段距離的黑斑之間為鮮紅色;腹面淡黃綠色。頸背正中有一明顯淺槽,沿頂鱗後脊兩側有12對頸腺。

蟲病防治

虎斑遊蛇蛇體內有多種寄生蟲。寄生蟲病輕的會削弱體質,引起其它疾病,嚴重的常直接導致死亡。

防治方法:

① 裂頭蚴是絛蟲的幼蟲,蛇類是孟氏裂頭絛蟲的第二中間宿主。裂頭蚴多在皮下寄生,一般對蛇類危害不大。

若裂頭蚴寄生在蛇體表皮下,可用利刀剖開皮膚取出,然後在傷口塗1%~2%碘酊。裂頭蚴寄生在其它部位,不用專門治療,可在治其它寄生蟲時附帶治療。

② 鞭節舌蟲寄生於蛇的肺部和氣管中,危害很大,能使蛇窒息致死。

對此種寄生蟲可用獸用敵百蟲溶液灌入胃中,按每千克體重0.01克給藥,連續灌胃3天。

③ 棒線蟲寄生於肺泡腔內,多時密布患部,使蛇肺部糜爛而死。

治療用四咪唑,每千克體重0.1~0.2毫克灌服。

④ 異雙盤吸蟲寄生於蛇的膽囊中。

⑤ 蜱蝨蜱蝨是由籠舍及飼養環境衛生條件差而引起的感染性疾病。

蜱蝨可使蛇體血清蛋白減少,並傳播病原體,給宿主帶來強烈的不良刺激,降低免疫力,常導致發生全身性疾病。

蝨一般寄生在眼睛周圍的凹陷處、咽喉部及泄殖腔周圍。一旦在蛇體上發現蜱蝨,就必須不斷治療,對接觸過病蛇的蛇也應全面治療。蛇體浸在水中數分鐘後即可從水中發現蜱蝨,據此可判斷蛇體表有無蜱蝨寄生。


上一頁 1 下一頁 選擇頁數
用戶 評論
還沒有評論
我要評論 [遊客 (3.138.*.*) | 登錄 ]

語言 :
| 校驗代碼 :


搜索

版权申明 | 隐私权政策 | 版權 @2018 世界百科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