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言 :
SWEWE 會員 :登錄 |註冊
搜索
百科社區 |百科問答 |提交問題 |詞彙知識 |上傳知識
上一頁 1 下一頁 選擇頁數

滑鼠蛇

中文學名:滑鼠蛇

拉丁學名:Ptyas mucosus

別稱:草​​錦蛇、長柱蛇、山蛇、水律蛇、烏肉蛇、水南蛇

界:動物界門:脊索動物門

亞門:脊椎動物亞門

綱:爬行綱

亞綱:雙孔亞綱

目:蛇目

亞目:新蛇亞目

科:遊蛇科

屬:鼠蛇屬

分佈區域:長江以南各省均有分佈

英文名稱::Oriental rat-snake

物種命名人::Linnaeus,1758

滑鼠蛇,俗名:烏肉蛇、草錦蛇、長標蛇、水律蛇、山蛇,是一種無毒蛇。背面黃褐色,體後部有不規則的黑色橫紋。在我國主要分佈於南方地區,生活於海拔800米以下的山區、丘陵、平原地帶。蛇性情較兇猛,攻擊速度快,捕食鼠類、蟾蜍、蛙、蜥蜴和其它蛇等。 11月至次年3月冬眠,5∼7月產卵,卵數7∼15枚,每條成年母蛇每年產卵12枚。

外形特徵

蛇類

滑鼠蛇,在我國各地區有不同的名稱:水綠蛇、烏肉蛇、草錦蛇、長標蛇、水律蛇(廣東)、山蛇(福建泉州、晉江)、烏歪(德宏) 、水南蛇、長柱蛇、黃閨蛇、錦蛇、南蛇、黃土蛇、黃緞蛇。 [1]

滑鼠蛇是我國所產無毒蛇中的較大者[3],成蛇體長而粗大,一般在1500mm以上,有的可達2000mm左右。蛇身背面黃褐色,體後部有不規則的黑色橫紋,橫斑至尾部形成網紋;腹面前段紅棕色,後部淡黃色。頭部黑褐色,唇鱗淡灰色,腹面黃白色,腹鱗後緣色黑,身體前段、後段及尾部的腹鱗黑色,後緣更為明顯。頰鱗一般3片,背鱗一般19一17一14行,腹鱗185以上。頭較長,眼大而圓,瞳孔圓形;狹部略內凹;狹鱗一般3枚;半陰莖不分叉,圓柱形。 [4]頰鱗3或4、眼少2或5,與其他蛇易於區別。背鱗頸部19行,體中部17行,肛前14行;腹鱗189∼193行,尾下鱗100∼118對。背面黃褐色,在體後有黑色網紋或橫條紋;腹面黃白色,腹鱗及尾下鱗的後緣為黑色,有時呈黃白色。 [5]

分佈範圍

廣泛生活於平原和山地、在我國主要分佈於廣西、廣東、福建、台灣、浙江、江西、湖南、湖北、四川、貴州、雲南、西藏。國外分佈於印度、阿富汗、印度尼西亞和中南半島。

生活環境

生活於海拔800米以下的山區、丘陵、平原地帶;常出現在坡地、田基、溝邊以及居民點附近。 [4]

生活習性

行動迅速,晝夜活動,捕食蟾蜍、蛙、蜥蜴、鼠類和其它蛇等,其中以鼠為最嗜好,在廣東農村有人人工放養以驅滅農田害鼠。在發現鼠時即快速追捕,鼠若逃入洞,也跟踪入洞捕捉,洞口比蛇體小時,便在洞口等待,及鼠再現於洞口,便閃電式似地將其捉住。 [4]

每年11月至次年3月冬眠,冬眠情況與灰鼠蛇相同。此蛇雖會吞食其它蛇類,但也常是眼鏡王蛇的食物。此蛇性情較兇猛,攻擊速度快,和其它蛇類一樣懼怕人類。在福建城市邊緣的個體要比山區裡的大,顏色斑紋各異,和灰鼠蛇的最大區別是其腹部的顏色不是像灰鼠蛇那樣黃。 [1]

生長繁殖

滑鼠蛇5∼7月產卵,其時雌蛇於灌木叢中的落葉下面作盆狀凹,將卵產於其中,隨後雌蛇盤於其上保護之。卵數7∼15枚,卵徑45∼50 mm×25∼30 mm,50∼70天孵化。根據統計滑鼠蛇母蛇在公母比例中佔51.9%,受精卵佔產卵數的92%,孵化率佔受精卵數的65.2%,自然成活率可達30%,每條成年母蛇每年產卵12枚。

種群現狀


上一頁 1 下一頁 選擇頁數
用戶 評論
還沒有評論
我要評論 [遊客 (18.188.*.*) | 登錄 ]

語言 :
| 校驗代碼 :


搜索

版权申明 | 隐私权政策 | 版權 @2018 世界百科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