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言 :
SWEWE 會員 :登錄 |註冊
搜索
百科社區 |百科問答 |提交問題 |詞彙知識 |上傳知識
上一頁 1 下一頁 選擇頁數

白鶴

中文學名:白鶴

拉丁學名:Grus leucogeranus

別稱:西伯利亞鶴、黑袖鶴、修女鶴、查幹-套格加(蒙)

二名法:Grus leucogeranus Pallas, 1773界:動物界

門:脊索動物門

亞門:脊椎動物亞門

綱:鳥綱

亞綱:今鳥亞綱

目:鶴形目

科:鶴科

屬:鶴屬

分佈區域:繁殖於俄羅斯,越冬在伊朗、印度西北部及中國東部。

拉丁文命名:Pallas, 1773

英文名稱:Siberian Crane

鶴科鶴屬鳥類的一種

白鶴,大型涉禽,略小於丹頂鶴,全長約130cm,翼展210∼250cm,體重7∼10kg;頭前半部裸皮猩紅色,嘴橘黃,腿粉紅,除初級飛羽黑色外,全體潔白色,站立時其黑色初級飛羽不易看見,僅飛翔時黑色翅端明顯。虹膜-黃色。幼鳥金棕色。白鶴的壽命約50年至60年,在中國文化中是長壽的象徵。廣東省珠海鄉民有專門的“耍白鶴”活動。遷徙經由中國東北,冬季有2000多只聚於鄱陽湖及長江流域的湖泊越冬。習性:於鄱陽湖以水位下降後露出的植物球莖及嫩根為食。全球性極危(IUCN RedList:A3bcd 4bcd ver 3.1 2012)。

外形特徵

幼鳥

秋季南遷幼鳥的額和麵部無裸露部分,有稠密的袪嬰潀苳礡F頭、頸及上背棕黃色,翅上也有棕黃色但初級飛羽黑色。從秋天到第二年春天,頭、頸、體和尾覆羽白色羽毛逐漸增加,越冬後的亞成體除頸、肩尚留有黃色羽毛之外,其餘部分的羽毛已換成白色,與成體相似。虹膜黃白色,嘴和腳肉紅色。幼鳥虹膜土黃色,嘴和腳暗灰色,2齡腳變紅色,3齡嘴亦變為紅色。

成鳥

兩性相似,雌鶴略小。自嘴基、額至頭頂以及兩頰皮膚裸露,呈磚紅色,並生有稀疏的短毛,此特徵為其他鶴類所不具有。體羽白色,初級飛羽黑色,次級飛羽和三級飛羽白色。三級飛羽延長,覆蓋於尾上,通常在站立時遮住黑色的初級飛羽,故外觀全體為白色,但飛翔時可以看見黑色的初級飛羽。 [1-2]白鶴鳴叫聲清脆響亮,發音時能引起強烈的共嗚,在飛翔時鶴鳴聲可以傳到3∼5千米以外,故有“鶴鳴九天”的成語。 [3]

生活習性

白鶴是對棲息地要求最特化的鶴類,對淺水濕地的依戀性很強。東部種群在俄羅斯的雅庫特繁殖,不在北極苔原營巢,也不在近海河口低地和河流泛灘或高地營巢,而喜歡低地苔原,喜歡大面積的淡水和開闊的視野,其夏季主要營巢區約為82000k㎡,定期營巢範圍不超過30000k㎡。在繁殖地為雜食性,包括植物的根、地下莖、芽、種子、漿果以及昆蟲、魚、蛙、鼠類等。當有雪覆蓋植物性食物難以得到時,主要以旅鼠和鼠平等動物為食;當5月中旬氣溫低於0℃時,白鶴主要吃蔓越桔,當濕地化凍後,它們吃蘆葦塊莖、蜻蜓稚蟲和小魚;在營巢季節主要吃植物,有藜蘆的根、岩高蘭的種子、木賊的芽和花藺的根、莖等。在南遷途中,白鶴在內蒙古大興安嶺林區的苔原沼澤地覓食水麥冬、澤瀉、黑三棱等植物的嫩根及青蛙、小魚等。在越冬地鄱陽湖,主要挖掘水下泥中的苦草、馬來眼子菜、野荸薺、水蓼等水生植物的地下莖和根為食,約佔總食量的90%以上,其次也吃少量的蚌肉、小魚、小螺和砂礫。

分佈範圍

白鶴在中國主要分佈在從東北到長江中下游,遷徙時見於河北(灤河口、北戴河),內蒙古(赤峰、達賚湖、興安盟、哲里木盟),遼寧(雙台河口、大連),吉林(莫莫格、向海),黑龍江(扎龍、林甸),安徽(武昌湖、升金湖、萊子湖),山東(黃河三角洲),河南(黃河故道、黑港口)等,越冬地主要在江西(鄱陽湖)和湖南(洞庭湖),越冬期間零星個體見於遼寧瓦房店、江蘇鹽城和東台、浙江餘姚、山東青島沿海以及新疆霍城等。在世界範圍內,白鶴有3個分離的種群,即東部種群、中部種群和西部種群;東部種群在西伯利亞東北部繁殖,在長江中下游越冬;中部種群在西伯利亞的庫諾瓦特河下游繁殖,在印度拉賈斯坦邦的克拉迪奧國家公園越冬;西部種群在俄羅斯西北部繁殖,在里海南岸越冬。

繁殖方式

白鶴是單配製,5月下旬到達營巢地,此時苔原仍然冰雪覆蓋,巢建在開闊沼澤的岸邊,或周圍水深20∼60 cm有草的土墩上,巢簡陋,巢材主要是苦草,巢呈扁平形,中央略凹陷,高出水面12∼15 cm,巢間距10∼20 km,有時只有2∼3 km。產卵期常與冰雪融化期一致,從5月下旬到6月中旬,每窩產卵2枚,卵呈暗橄欖色,鈍端有大小不等的深褐色斑點,雌雄鶴交替孵卵,但以雌鶴為主,孵化期約為27天,孵化率僅為1/3,多數雛鶴於6月最後5天至7月最前5天孵出,但只有1隻幼鶴能活到可以飛翔,因為白鶴的幼鶴攻擊性太強,較弱的1只常在長出飛羽之前死亡,70∼75日齡長出飛羽,90日齡能夠飛翔。國際鶴類基金會於1981年、北京動物園於1989年先後對雌鶴進行人工授精,經人工孵化繁殖成功;合肥野生動物園於2000年,在圈養條件下使1對白鶴自行選偶交配,自然繁殖成功,其後,2001年、2002年均再次繁殖成功。在繁殖地受到的干擾相對較小,主要受到石油開采和森林砍伐的威脅,當親鶴不在巢邊時,卵常被賊鷗、北極鷗和銀鷗吃掉。在集結地、遷飛停歇地和越冬地,主要的環境壓力是由於人口增加和經濟迅速發展導致濕地和魚、蘆葦等生物資源的喪失與破壞,以及放牧、使用非法漁具捕魚等人為乾擾;三峽工程運行有可能使長江中下游濕地的水面減少,從而對在此越冬的白鶴和其他鶴類產生不利的影響。

亞種分化

白鶴雖然分成東部、中部和西部3個種群,但它是單型種,無亞種分化。


上一頁 1 下一頁 選擇頁數
用戶 評論
還沒有評論
我要評論 [遊客 (3.143.*.*) | 登錄 ]

語言 :
| 校驗代碼 :


搜索

版权申明 | 隐私权政策 | 版權 @2018 世界百科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