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言 :
SWEWE 會員 :登錄 |註冊
搜索
百科社區 |百科問答 |提交問題 |詞彙知識 |上傳知識
上一頁 1 下一頁 選擇頁數

蟒,本義是巨蛇。又是蟒蛇、蟒科、蟒屬、蟒袍和蟒繡的簡稱。蟒蛇,又稱琴蛇、蚺、梅花蛇,是世界上最大的較原始的蛇類。主要分佈於我國的雲南南部、福建、海南、香港、四川等地。屬於世界瀕危動物,國家一級保護動物。

基本釋義

單字釋義:

蟒:mǎng〈名〉(1)(形聲。從蟲,莽聲。本義:巨蛇)

(2)同本義[python]。如:蟒蛇(又稱蚺蛇。一種無毒的大蛇。體長可達一丈以上,頭部長,口大,舌的尖端有分叉,背部黃褐色,有暗色斑點,腹部白色,多產於熱帶近水的森林裡,捕食小禽獸。肉可食,皮可製物);蟒袍(清時皇帝、皇太子有龍袍,其下如皇子、親王以及一品官至七品官,皆有蟒袍)

(3)蟒袍的簡稱[ceremonial robes worn by mandarins]

(袁可立)馳驛還,文蟒賜。 ——明陳繼儒《大司馬節寰袁公家廟記》

上面正居中,懸著榮、寧二祖遺像,皆是披蟒腰玉。 ――《紅樓夢》

(4)又如:蟒繡(又叫蟒衫,蟒服,蟒衣,即蟒袍;明、清時皇子、親王、一品至七品官所穿,衣上用金線繡蟒,形狀像龍,四爪。蟒數自八至五,按等級區別)

蟒蛇簡介

【中文名稱】:蟒蛇【拉丁學名】:Python molurus

【俗名】:南蛇琴蛇蚺巴蛇大麻蛇埋頭蛇梅花蛇金花大蟒黑尾蟒。

【英文名】:Indian python

【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易危

【致危因素】:過度捕獵,因為貿易被捕獵,作為食物被捕獵。

【國外分佈】:巴基斯坦,斯里蘭卡,尼泊爾,印度,向東到印度支那,南至印度尼西亞

蚺科(Boidae,包括蚺和巨蛇的一個科)所有種類的通稱,80多種,廣布全世界,主要分佈於熱帶。幾乎所有的種均有兩個肺,有腰帶,肛門前面兩側有爪狀後肢殘馀。某些種類有對熱敏感的唇窩。體表有虹彩光澤,尤其是蛻皮之後。無毒,以咬和身體縊縮的方法絞殺獵物。本科包括世界上最大型的蛇類(網紋巨蛇和蚺蛇),也包括小型的洞穴蛇類。

亦稱蟒。

蚺科(Boidae)巨蛇亞科(Pythoninae)約20∼25種蛇類的統稱,分佈於非洲西部至中國、澳大利亞及太平洋島嶼一帶的熱帶和溫帶地區。中美洲的雙色鉤嘴蛇(Loxocemus bicolor, 即短體巨蛇)有時歸入巨蛇亞科。巨蛇無毒,以纏繞的方法殺死獵物。多見於水域附近,有些樹棲。均卵生,產卵量取決於身體的長度,一般為15∼100枚。許多種類的雌性孵卵60∼80天。性遲純,馴良。最大的巨蛇能吞下小山羊、小豬或小鹿,但一般僅捕食小獵物。生活在城鎮地區的巨蛇常捕食鼠類。許多巨蛇被捕殺而取用其肉和皮。網紋巨蛇(Python reticulatus)體細長,上有斑點;分佈於緬甸南部至印度尼西亞和菲律賓一帶,常見於城區的河岸附近。體長可達7公尺(約21呎),可能是世界上最長的蛇,長達7.32公尺的曾見報導(蚺蛇的重量可大於巨蛇)。網紋蟒曾在印度尼西亞的薩萊巴布(Salebabu)島上吃過成年人。印度巨蛇(P. molurus)廣布亞洲南部,東至西里伯斯;體粗壯,一般體長不及4公尺。緬甸巨蛇是產於東南亞的超大型蟒蛇,能達公尺(18呎)。馬來亞、蘇門答臘和婆羅洲的短尾巨蛇(P. curtus, 或稱血巨蛇),微紅色。非洲巨蛇(P. sebae,亦稱岩巨蛇),體長達6公尺。球巨蛇(P. regius, 或稱皇家巨蛇)僅分佈於赤道非洲西部,能將身體緊縮呈球狀,頭卷在最裡邊,並以這種姿勢滾動,體長1.5公尺。

識別特徵

我國產最大的蛇,體長3∼7 m,重數十公斤。頭小,吻端扁平,通身被覆小鱗片,腹鱗窄,尾短,肛孔兩側有爪狀的角質物,為後肢痕跡,雄性更顯著。頭背有對稱的大鱗片,吻鱗及前兩枚上唇鱗具唇窩,尾下鱗大部為雙行。體背及體側有云豹狀的大斑紋,頭背黑色,頂部有一條黃褐色斑,眼後下方有大黑斑,喉下黃白色。體鱗光滑,在頸部約56∼64行,體中部64∼71行,肛前40∼44行,腹鱗250∼262枚,尾下鱗63∼70對。

分佈範圍

廣東、海南、廣西、雲南、福建等省(區)。據筆者調查,廣西的南寧、百色、玉林、梧州、欽州等地區各縣廣泛分佈;柳州地區的忻城、融安、武宣、象州、金秀等縣;河池地區的宜山、都安、巴馬等縣;梧州地區的賀縣;桂林地區的平樂、陽朔、臨桂等縣均有。其中以南寧地區分佈最廣,數量最多,百色地區次之。雲南紅河州的金平、屏邊、元陽等縣;文山州的富寧、馬關、西疇、文山、麻栗坡等縣都有分佈。貴州的望謨、羅甸等縣也有分佈。

國外分佈於緬甸、老撾、越南、柬埔寨、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

物種分類

蟒科Boidae ,分為蟒亞科和蚺亞科。在世界大多數熱帶和亞熱帶地區都有它們的存在。其中包括許多從小型到中型的蛇類,同時還有一些著名的巨型蛇類。為無毒蛇,有20屬,60多種。常見的有紅尾蚺、緬甸蟒、翡翠樹蚺……

亞馬遜森蚺

亞馬遜森蚺簡稱森蚺(學名:Eunectes murinus),是當今世界上最大的蛇,棲息於南美洲,最長可達12米,重達二百二十五公斤以上,粗如成年男子的軀幹;但一般森蚺長度在四米左右。森蚺生性喜水,通常棲息在泥岸或者淺水中,捕食水鳥、龜、水豚、貘等,有時甚至吞吃長達2.5米的凱門鱷。森蚺會把凱門鱷緊緊纏繞,直到它窒息死亡,然後整條吞下去,以後幾個星期不用進食。

森蚺自古即以無聲殺手的惡名著稱於南美洲的河流和森林地帶,數以百計穿鑿附會之說,將其超自然神力渲染無遺,其完全成長者,體型可長超過26英尺,體重超過二百五十公斤,其最強的武器,不是利牙毒液,而是無人能及的力氣。它只要蜷曲身體,就可將獵物壓個粉身碎骨,連全世界最大的囓齒類動物南美水豚,也不能倖免。就外形而言,在新大陸上難逢敵手。


上一頁 1 下一頁 選擇頁數
用戶 評論
還沒有評論
我要評論 [遊客 (3.22.*.*) | 登錄 ]

語言 :
| 校驗代碼 :


搜索

版权申明 | 隐私权政策 | 版權 @2018 世界百科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