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言 :
SWEWE 會員 :登錄 |註冊
搜索
百科社區 |百科問答 |提交問題 |詞彙知識 |上傳知識
上一頁 1 下一頁 選擇頁數

金色錐尾鸚鵡

中文學名:金黃錐尾鸚鵡

拉丁學名:Guaruba guarouba、Aratinga guarouba

別稱:金色錐尾鸚鵡、巴伐利亞皇后鸚鵡、金色鸚哥、金鸚哥、金色鸚鵡

界:動物界門:脊索動物門

綱:鳥綱

目:鸚形目

科:鸚鵡科

族:錐尾鸚鵡族

屬:Guaruba屬

命名者及年代:Gmelin, 1788

英文名稱:Golden Conure

英文名稱:Golden Parakeet

金色錐尾鸚鵡(學名:Guaruba guarouba)是一種中型鸚鵡,體長34厘米,是所有錐尾鸚鵡中最稀少的種類之一,也是最美麗、最大型的種類。是典型的攀禽,鳥喙強勁有力,喙鉤曲,上頜具有可活動關節,喙基部具有臘膜。肌肉質舌厚。腳短,強大,對趾型,兩趾向前兩趾向後,適合抓握和攀援生活。鳥體為金黃色,翅膀部分的飛行羽為綠色;眼睛外圍有一圈白色的裸皮,鳥喙為肉色,前端帶有一點點淺藍的色調;虹膜為棕色。晚成雛。主要棲息於巴西當地的熱帶雨林,尤其偏好沿著水源流過的林地,平常成對或聚小群活動,。主要的食物為種子、漿果、水果、堅果、昆蟲以及其幼蟲等,通常成對活動。

外形特徵

金黃錐尾鸚鵡體長34厘米,體重270克。鳥體為金黃色,翅膀部分的飛行羽為綠色;眼睛外圍有一圈白色的裸皮,鳥喙為肉色,前端帶有一點點淺藍的色調;虹膜為棕色。幼鳥的羽色並不是像成鳥一樣有著炫麗的金黃色,身體上會夾雜許多橄欖綠色,尤其頭部非常明顯,而非像成鳥般全部為金黃色,大約20個月後才能漸漸像成鳥般變成全部金黃色。 [1]

棲息環境

金黃錐尾鸚鵡主要棲息於巴西當地的熱帶雨林,尤其偏好沿著水源流過的林地。 [2]

生活習性

平常多半是成對或是小群體活動,喜歡在樹枝頂端來回用鳥喙靈活的嬉戲攀爬,常常很急速的在樹木間來回飛行移動;平常會和當地其他種類的鸚鵡一同集結覓食,叫聲相當尖銳吵雜,往往從很遠的地方就可以聽的見。全年都是群居性,通常6∼30只左右成群活動,偶爾也會出現在玉米田、芒果園等農作區。

食物包括水果、堅果、種子、漿果、昆蟲以及其幼蟲等。 [2]

分佈範圍

分佈於巴西東北部的南亞馬遜盆地內。 [2]

繁殖方式

在野外繁殖期通常在12∼4月的雨季中,築巢在15∼30米高的樹洞中,有研究報告紀錄它們經常集體繁殖,通常母鳥較多,報告顯示最高紀錄曾在一窩中發現14隻幼鳥,由6只成鳥輪由照顧,一窩約產2∼4枚卵。

金黃錐尾鸚鵡是性情相當敦厚的鸚鵡,曾經有紀錄野外的金黃錐尾鸚鵡扶養不是自己後代而是其他鳥種的紀錄。人工繁殖的金黃錐尾鸚鵡繁殖期約在11月開始,可以提供30×40×40公分的厚木巢箱。如果照顧得宜,是相當多產且容易繁殖的鸚鵡,雌雄親鳥都會共同輪流孵蛋,一次約會產下3∼5枚卵,孵化期間約23天,幼鳥羽毛長成約7週,等到幼鳥羽毛長成以後,親鳥便會很快的將其逐出巢並且開始準備生育下一窩。野外的金黃錐尾鸚鵡則不同於人工繁殖下的情況,野外的金黃錐尾鸚鵡雄鳥會在雌鳥孵卵的時候守候在鳥巢外警戒,而等到幼鳥羽毛長成以後,親鳥仍然會和幼鳥一起生活,教導幼鳥學習生存的技巧,直到它們加入族群為止。人工飼養下的繁殖記錄為4歲以上。

成對分開飼養,提供良好的環境,繁殖期時對飼主可能有攻擊性,在非繁殖其時羽毛會比較美麗亮眼,繁殖期長出現拔羽症狀,幼鳥時期即與主人有良好的互動會減少拔羽症發生的機率,模仿能力佳。 [2]

種群現狀

這些在亞馬遜流域沿岸的分佈的鸚鵡,由於大部分的棲息地都遭人為破壞而喪失,廣泛的貿易誘捕等原因,該物種野外數量非常稀少,因此被列為瀕危物種。 [4]

保護級別


上一頁 1 下一頁 選擇頁數
用戶 評論
還沒有評論
我要評論 [遊客 (3.144.*.*) | 登錄 ]

語言 :
| 校驗代碼 :


搜索

版权申明 | 隐私权政策 | 版權 @2018 世界百科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