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言 :
SWEWE 會員 :登錄 |註冊
搜索
百科社區 |百科問答 |提交問題 |詞彙知識 |上傳知識
上一頁 1 下一頁 選擇頁數

鱗胸吸蜜鸚鵡

中文學名:鱗胸吸蜜鸚鵡

拉丁學名:Trichoglossus chlorolepidotus

別稱:翡翠鸚鵡、鱗胸鸚鵡

界:動物界門:脊索動物門

亞門:脊椎動物亞門

綱:鳥綱

亞綱:今鳥亞綱

目:鸚形目

科:鸚鵡科

亞科:吸蜜鸚鵡亞科

族:吸蜜鸚鵡族

屬:Trichoglossus屬

種:鱗胸吸蜜鸚鵡

分佈區域:澳大利亞

命名者及年代 :Kuhl, 1820

英文名稱 :Scaly-breasted Lorikeet

保護狀況:IUCN無危

鱗胸吸蜜鸚鵡(學名:Trichoglossus chlorolepidotus)羽色鮮豔,整體呈現出綠色的外觀。頭部翠綠略帶藍色調,頸部,喉嚨及胸部廣布黃色斑紋狀的羽毛。主要以花粉、花蜜與果實為食物,鳥喙比一般鸚鵡的長、更特別的是細長的舌頭上有刷狀的毛,稱為刷狀舌,方便該鸚鵡深入花朵中取得食物。身體內部的構造也很特別,它們的體內有一種特別的消化酵素存在,以便分解食物。棲息地多樣性,包括海岸區的桉樹林、公園、沼澤區、都市、農作區等。分佈於澳大利亞。

外形特徵

鱗胸吸蜜鸚鵡身長22-24厘米,體重75-95克,壽命15年。成鳥羽毛雌雄相同,即它們整體呈現出綠色的外觀。頭部翠綠略帶藍色調,頸部,喉嚨及胸部廣布黃色斑紋狀的羽毛,尾部上方是綠色,但尾羽外部和羽基有桔紅色斑點。兩翼低較部位、大腿和尾部的綠色羽毛上形成強烈黃色斑紋。臀部橙紅色,該鳥的鳥喙是珊瑚紅色,腳通常灰褐色。幼鳥和成鳥類似,但尾巴很短。

虹膜棕色或黑色,嘴是褐色,黃色或橙色,布有褐色斑點。 [1]

棲息環境

棲息地也非常多樣性,包括各種海岸區的桉樹林、公園、沼澤區、都市、農作區等,在當地是很常見的鸚鵡。通常也發現在沿海地區和高原周圍。鱗胸吸蜜鸚鵡比藍頭吸蜜鸚鵡數量較少,它們之間選擇棲息地稍微有區別,通常明顯的偏好標誌是,以山龍眼樹為主的農田和沿海海岸林地。有時也沿河進入澳大利亞西部山脈,可以上到海拔600米的高度。 [2]

生活習性

鱗胸吸蜜鸚鵡是有遷徙行為的鸚鵡,通常會隨著食物的充足與否而有遷徙的行為,其行為與虹彩吸蜜鸚鵡相當類似,通常10多隻或更多成群活動有時甚至數百隻,常與虹彩吸蜜鸚鵡或麝香吸蜜鸚鵡一起活動,鱗胸吸蜜鸚鵡在覓食與飛行時常因吵雜的叫聲而引人注意;主要食物有花粉、花蜜、水果、昆蟲、種子、漿果等,有時也會於穀物田內覓食而造成農業損害。 [2]

鱗胸吸蜜鸚鵡在黎明後不久最活躍,晚上回到休息的地方,這期間四處漫遊,短距離尋找食物,如果資源是豐富,在開花的樹會發生大群聚集。在城市地區,因為一年四季開花的花園是其食物豐富的來源,鱗胸吸蜜鸚鵡會久坐不動,它們喜食種植的水果,對果園造成很多的傷害。這些鳥飛行快速,當它們在空中飛行時,很容易識別。綠色的頭和身體,下面有一對明亮的橙紅色的翅膀。 [2]

分佈範圍

鱗胸吸蜜鸚鵡是澳洲大陸特有的物種。從昆士蘭最北端的伊拉瓦拉地區至南部的新南威爾士州,南海岸,都是它們的活動範圍。這些鳥也被引進了墨爾本,維多利亞州等。 [2]

繁殖方式


上一頁 1 下一頁 選擇頁數
用戶 評論
還沒有評論
我要評論 [遊客 (3.138.*.*) | 登錄 ]

語言 :
| 校驗代碼 :


搜索

版权申明 | 隐私权政策 | 版權 @2018 世界百科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