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言 :
SWEWE 會員 :登錄 |註冊
搜索
百科社區 |百科問答 |提交問題 |詞彙知識 |上傳知識
上一頁 1 下一頁 選擇頁數

雙黃頭亞馬遜鸚鵡

中文學名:雙黃頭亞馬遜鸚鵡

拉丁學名:Amazona ochrocephala oratrix、Amazona och oratrix tresmariae

界:動物界

門:脊索動物門綱:鳥綱

目:鸚形目

科:鸚鵡科

英文名:Double Yellow-headed Amazon

雙黃頭亞馬遜鸚鵡會在6、7歲後或更晚後頭部的黃羽才會長到整個頸部與胸部,語言能力強。棲息於熱帶稀樹草原、落葉林、太平洋沼澤森林等,大部份棲息在海拔500m以下的低地,多成群或一小群活動,由於棲息地嚴重的破壞,以及人為盜捕的猖獗,使得野外數量大幅下降。

外形特徵

身長約四十公分,綠色的身體,灰色的腳。特徵是金黃色的羽毛分佈在頭部及喉部,尚未成熟的鸚鵡僅有前額是黃色的,雙黃頭亞馬遜鸚鵡頭頂的黃色羽毛會隨年齡不同而增加,純正的雙黃頭亞馬遜鸚鵡約6歲左右頭頂黃色的羽毛會長至整個頭部或伸展至頸部。要達到成鳥的體色需要約六年的時間。橘色的虹膜,灰白色的喙。

雙黃頭亞馬遜會在6、7歲後或更晚後頭部的黃羽才會長到整個頸部與胸部,但依年紀、血統等不同會有差異,一般的大黃帽其頭、胸、腹、肩等部位並不如麥格納與崔斯瑪莉亞雙黃頭亞馬遜有著大面積的黃羽分佈,但年紀大的大黃帽也會有整個頭部甚至頸部都變成黃色的機會,會依每隻個體而有不同。 [1-2]

棲息環境

雙黃頭亞馬遜棲息於熱帶稀樹草原、落葉林、太平洋沼澤森林等,大部分棲息在海拔500m以下的低地。 [3]

生活習性

多成群或一小群活動。食物有種子、嫩葉、棕櫚樹果實、無花果、核果、水果等,可能有時會造成玉蜀黍、香蕉、芒果等農業作物的損害。其習性和黃頭亞馬遜鸚鵡十分相似。它們成對或成群的生活在森林地,吃一些堅果、種子、水果和花穗,在樹洞裡築巢。 [2]

分佈範圍

大多數分佈於中美洲的墨西哥及其島嶼(崔斯瑪莉亞島),在瓜地馬拉與洪都拉斯也有它們的族群。 [5]

繁殖方式

適應環境後的雙黃頭亞馬遜會變的很強壯,繁殖期時變的有攻擊性,公鳥會在巢箱外守衛,有人接近時會揚起頸部的羽毛欲作攻擊狀,孵化期間不要時常開翻巢箱,繁殖期時多補充各種營養的食物給親鳥,一窩約產2-4顆卵,孵化期28-30天,羽毛長成需2個月。 [2]

通常野生亞馬遜沒有過10年是很難有機會繁殖的,而且還要在有一公一母的情況下;人工繁殖雙黃頭亞馬遜不怕人,成鳥有時有相當的侵略性,與人互動佳。分佈於南部的族群的繁殖期約在2-5月間,北部的族群約在7月。在繁殖季時,一天也許會交配好幾次。

亞種分化

1.

貝利茲黃頭亞馬遜鸚鵡

Amazona ochrocephala belizensis

2.

墨西哥黃頭亞馬遜鸚鵡

Amazona ochrocephala oratrix

3.

麥格納黃頭亞馬遜鸚鵡


上一頁 1 下一頁 選擇頁數
用戶 評論
還沒有評論
我要評論 [遊客 (18.116.*.*) | 登錄 ]

語言 :
| 校驗代碼 :


搜索

版权申明 | 隐私权政策 | 版權 @2018 世界百科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