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言 :
SWEWE 會員 :登錄 |註冊
搜索
百科社區 |百科問答 |提交問題 |詞彙知識 |上傳知識
上一頁 1 下一頁 選擇頁數

台灣草蜥

中文學名:台灣草蜥

拉丁學名:Takydromus formosanus

界:動物界

門:脊索動物門綱:爬行綱

目:有鱗目

亞目:蜥蜴亞目

科:蜥蜴科

屬:草蜥屬

種:台灣草蜥

分佈區域:台灣本島

台灣草蜥(學名:Takydromus formosanus)為蜥蜴科草蜥屬的爬行動物,俗名台灣蛇舅母,是台灣的特有物種。分佈於台灣本島,常見於次生林林緣草地或草原地區以及活動於草叢或灌叢中。其生存的海拔上限為1200米。該物種的模式產地在台灣中部、台南。

形態特徵

全長20-22公分,背部以茶色為主,體側呈綠色。計有3對咽頭鱗,2對股孔。台灣草蜥的腹鱗是方形,身體極為細長,尾長幾乎是體長的兩倍。在當地有“蛇舅母”的俗稱。台灣草蜥腹鱗有八列,背面為深褐色,腹面為淺褐色,體側由吻端至尾基有淺灰色的色帶。台灣草蜥在腿基鼠蹊部有鼠蹊孔,這是一種皮胃腺,為其排鹽器官。鼠蹊孔的對數可以作為辨認的標準。台灣草蜥有二對鼠蹊孔,也是它的特徵之一。

生活習性:棲息於台灣海拔1500公尺以下的山區。

生活習性

台灣草蜥

棲息於台灣海拔1500公尺以下的山區。山區步道或路邊普遍出現的草蜥. 喜歡停棲在低矮的草叢曬太陽, 或平貼在水泥地板、柏油路面、大石塊上吸熱, 或在草生地、灌叢上活動. 夜間常停棲在禾本科植物的葉面上休息. 尾巴能自割。

繁殖方式

卵生。產卵季節在春末和夏季,每次可產四至六枚卵。白色,埋於土中,很容易在土中發現。

保育等級及特有性

保育類、台灣特有種。

該物種被列入中國國家林業局2000年8月1日發布的《國家保護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經濟、科學研究價值的陸生野生動物名錄》。


上一頁 1 下一頁 選擇頁數
用戶 評論
還沒有評論
我要評論 [遊客 (18.118.*.*) | 登錄 ]

語言 :
| 校驗代碼 :


搜索

版权申明 | 隐私权政策 | 版權 @2018 世界百科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