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熱捲板 含義
經過熱軋處理還未被開平機開平的板材就叫熱捲板
分類
按外形尺寸分為三類
中厚寬鋼帶:厚度≥3mm、寬度≥600mm的捲狀鋼帶
熱軋薄寬鋼帶:厚度<3mm、寬度≥600mm的捲狀鋼帶
熱軋薄板:熱軋寬鋼帶經過剪切後得到
標誌含義
A、B為質量等級的區別
1,常溫衝擊試驗,A不需要做,... |
 | 開平板 開平板
簡介
是比較口語叫法,再正在修訂的GB709中,所說的開平板和原平板分別應該稱為:剪切鋼板和單軋鋼板鋼板從鋼廠出來的時候是成捲的,這些鋼板被機器開平後的平板就叫做"開平板",就好比整捲的衛生紙一樣,開平板內應力水平較高,因此尺寸穩定性較差。隨開平操作時的工藝參數不同,其內... |
 | 鋼號 概述
鋼的牌號簡稱鋼號,是對每一種具體鋼產品所取的名稱,是人們了解鋼的一種共同語言。我國的鋼號表示方法,根據國家標準《鋼鐵產品牌號表示方法》(GB/T221-2008)中規定,採用漢語拼音字母、化學元素符號和阿拉伯數字相結合的方法表示。即:
①鋼號中化學元素採用國際化學符號表示,例如Si,Mn,Cr……等。混合稀土... |
 | 等溫淬火 簡介
工件淬火加熱後,若長期保持在下貝氏體轉變區的溫度,使之完成奧氏體的等溫轉變,獲得下貝氏體組織,這種淬火稱為等溫淬火。
工藝過程
把鋼件加熱使其奧氏體化並均勻化後,使之快冷到貝氏體轉變溫度區間(260∼400℃),放入溫度稍高於Ms點的硝鹽浴或鹼浴中,等溫保持一定時間(一般在浴槽中保溫時間為30~60min)... |
 | 貝氏體 概述
30年代初,美國人E·C·Bain發現低合金鋼在中溫等溫下可獲得一種高溫轉變及低溫轉變相異的組織,後來人們稱之為貝氏體。我國柯俊教授在這方面亦曾做出過有益的貢獻,他和他的合作者發表的論文至今仍在國內外廣為援引。
該組織具有較高的強韌性配合。在硬度相同的情況下貝氏體組織的耐磨性明顯優於馬氏體,可以達到馬氏體的1... |
 | 回火馬氏體 簡介
片狀馬氏體經低溫回火(150-250攝氏度)後,得到回火馬氏體。他具有針狀特徵。
低溫回火(150-250℃) 所得到的組織是回火馬氏體,其性能是:具有高的硬度(HRC58-64)和高的耐磨性,因內應力有所降低,故韌性有所提高.這種回火方法主要用於刃具,量具,拉絲模以及其它要求硬而耐磨的零件.
鋼淬火後的組... |
 | 回火索氏體 回火索氏體的定義及組織特徵。回火索氏體(tempered sorbite)是馬氏體於高溫回火(500℃—600℃)時形成的,在光學金相顯微鏡下放大500~600倍以上才能分辨出來,其為鐵素體基體內分佈著碳化物(包括滲碳體)球粒的複合組織。它也是馬氏體的一種回火組織,是鐵素體與粒狀碳化物的混合物。此時的鐵素體已基本無碳的... |
|
 | 細晶強化 定義
通過細化晶粒而使金屬材料力學性能提高的方法稱為細晶強化,工業上將通過細化晶粒以提高材料強度。
通常金屬是由許多晶粒組成的多晶體,晶粒的大小可以用單位體積內晶粒的數目來表示,數目越多,晶粒越細。實驗表明,在常溫下的細晶粒金屬比粗晶粒金屬有更高的強度、硬度、塑性和韌性。這是因為細晶粒受到外力發生塑性變形可分散在更... |
 | 偽共晶 在不平衡的結晶條件下,成分在共晶點附近的合金全部轉變成共晶組織,這種非共晶成分的共晶組織稱為偽共晶。... |
 | 層流冷卻 層流就是使低水頭的水從水箱或集水管中通過彎曲管的作用形成一無旋和無脈動的流股,這種流股從外觀上看如同透明的棒一樣,液體質點無任何混雜現象。
定義
層流就是使低水頭的水從水箱或集水管中通過彎曲管的作用形成一無旋和無脈動的流股,這種流股從外觀上看如同透明的棒一樣,液體質點無任何混雜現象。這樣的層流態的水從一定高... |
 | 軋後冷卻 軋後冷卻(cooling after rolling)
將熱連鑄|軋鋼材由軋製終了的高溫降到室溫的工藝。軋後冷卻會影響軋材的性能和外形,有時也會影響軋機的產量。軋後冷卻按冷卻強度的不同可分為自然冷卻、強製冷卻和緩慢冷卻。按冷卻方式不同又可分為空冷、堆冷、風冷、水冷、噴霧冷、坑冷、爐冷等。不同的鋼材根據其鋼種、性能要求... |
 | 連鑄連軋 連鑄連軋是把連鑄和連軋兩種工藝銜接在一起的鋼鐵軋製工藝。
連鑄連軋簡介
連鑄連軋全稱連續鑄造連續軋製(英文:Continue Casting Direct Rolling,簡稱CCDR),是把液態鋼倒入連鑄機中軋製出鋼坯(稱為連鑄坯),然後不經冷卻,在均熱爐中保溫一定時間後直接進入熱連軋機組中軋製成型的鋼鐵軋製工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