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言 :
SWEWE 會員 :登錄 |註冊
搜索
百科社區 |百科問答 |提交問題 |詞彙知識 |上傳知識
合計 887 詞彙 上一頁 37 下一頁 選擇頁數

碎裂岩碎裂岩
   具有碎裂結構或碎斑結構的岩石稱為碎裂岩。碎裂岩是原岩在較強的應力作用下破碎而形成。其粒化作用僅發生在礦物顆粒的邊緣,而尚未達到糜棱階段,因而顆粒間的相對位移不大,原岩的特徵尚部分被保存下來。據此可以判斷原岩的性質。 脆性破裂、剪切和研磨作用而產生的一種固結的細粒岩石。廣泛分...
塌陷地震塌陷地震
塌陷地震:地震種類的一種。因岩層崩塌陷落而形成的地震稱塌陷地震。主要發生在石灰岩等易溶岩分佈的地區。這是因為易溶岩長期受地下水侵蝕形成了許多溶洞,洞頂塌落造成了地震。此外,高山上懸崖或山坡上大岩石的崩落也會形成此類地震。在石灰岩等易溶岩分佈的地區,時常會發生塌陷地震。 簡介 形成 因岩層崩塌陷落而形成的地震稱塌陷...
no image塌陷破火山口
簡介 塌陷破火山口(collapse caldera)由於火山體下面的岩漿大量噴出,火山口周圍崩塌下陷而形成的火山口。根據成因不同可以分為:①喀拉喀托型破火山口;②基拉韋厄型破火山口;③卡特邁型破火山口;④潛火山型破火山口;⑤格林考型破火山口五個類型。這是1941年威廉姆斯(Williams)提出的。 1979年由他...
太平洋板塊太平洋板塊
科技名詞定義 中文名稱:太平洋板塊 英文名稱:Pacific Plate 定義:東以太平洋海隆為界,北、西、西南都為深海溝,與阿留申島弧、日本島弧、菲律賓板塊和印度板塊接界,南部以海嶺同南極洲板塊相接的板塊。 應用學科: 海洋科技(一級學科);海洋科學(二級學科);海洋地質學、海洋地球物理學、海洋地理學和河口海...
探槽探槽
簡介 在地質勘查或勘探工作中,為了揭露被覆蓋的岩層或礦體,在地表挖掘的溝槽。坑探工程之一。探槽一般採用與岩層或礦層走向近似垂直的方向,長度可根據用途和地質情況決定。斷面形狀一般呈倒梯形,槽底寬0.6米,通常要求槽底應深入基岩約0.3米,探槽最大深度一般不超過3米。槽口寬度B取決於槽底寬度b、槽深h和槽壁傾角θ。其計算...
no image特徵地震
特徵地震(characteristic earthquake)是指在同一活斷層段上重複發生同震位移量或震級相近的地震。重複發生的震級相近的一組特徵地震,較運用古登堡—里克特關係式外推獲得的地震復發頻度更高。特徵地震是建立時間可預報模型和準週期重複模型等地震原地複發模型和實時概率預報模型的基礎。 簡介 特徵地震(ch...
騰沖火山群騰沖火山群
騰沖火山群位於橫斷山系南段的高黎貢山西側的騰沖縣,有“天然地質博物館”之譽。這裡集中分佈在和順、馬站一帶的大大小小高高矮矮的火山,構成了一個龐大火山群景觀,是典型的第四紀火山,也是中國最為著名的火山密集區之一。騰沖共有休眠期火山97座,其中火山口保存較完整的火山達23座。騰沖縣城即坐落在來鳳山火山流出的熔岩上,在縣城西...
體波體波
   體波是地球內部信息傳遞的載體。體波分為縱波(P)和橫波(S)。地震波在地下的反射和折射蘊涵著豐富的信息。 1. 縱波 縱波是通過介質的體積變化即擠壓和拉伸傳播的,在固液氣態介質中均可傳播,速度最快。 2. 橫波 橫波的震動方向與傳播方向垂直,通過介質的形態變化而實現,...
no image體波震級
體波震級(body wave magnitude)是根據體波計算出來的震級。由B.Gutenberg和CFRichter於1956年提出,是以地動時體波(P波、PP波、S波)波群的運動能量來表示地震規模大小的標準。常用m和MB表示。計算公式為MB=lg({A}μm/{T}s)最大 Q(Δ h) S,式中:A為地動波群的...
天然地震天然地震
   天然地震基本類型 地震分為天然地震和人工地震兩大類。天然地震的震源深度大多在10km度範圍內,查明地殼上部斷裂與深部斷裂的關係,對地震危險性評價意義重大。 根據發生原因的不同,天然地震主要有三種類型:構造地震、火山地震、陷落地震。 構造地震  &am...
no image天然剩餘磁化強度
天然剩餘磁化強度 英文:natural remanent magnetization(NRM) 釋文:礦物和岩石都有不同程度的磁性,這種磁性是在自然界中獲得的,稱天然剩餘磁性,其強度稱為天然剩餘磁化強度。它是由原生磁化強度與次生磁化強度組成。某些情況下,原生剩餘磁性是岩石在形成時獲得的磁性,它的磁軸沿著當時的地磁場...
no image同位素年齡測定
1896年,貝克勒爾(AH Becquerel)觀察了含鈾礦物(如瀝青鈾礦)能使封閉的照相底片感光,這是X射線產生的作用。隨後證明了鈾能自然衰變,它以粒子和電磁輻射的形式放出能量(即放射性)。後來放射性衰變成為地質學家確定地球及岩石形成時代的重要手段。 原理 基本原理是:假設岩石形成時,含有一定量的具放射性的母體同...
no image同震線
學科:地震地質學 詞目:同震線 英文:coseismal line 釋文:同震線是指在一次地震中,地震波同時到達各點的連線。 [1]...
no image透射波
地球物理學 透射波即透過波。地震波在傳播過程中遇彈性不同的分界面時,有一部分能量穿過界面繼續向前傳播。其方向遵循透射定律,即透射線與入射線和入射點處界面法線在同一平面內,入射線與透射線分居法線兩側,入射角a的正弦與透射角α2的正弦之比等於對應地層波速之比。這種波稱為透射波,相當於光學中的折射波。普通地震測井是用透射波...
土力學土力學
科技名詞定義 中文名稱:土力學 英文名稱:soil mechanics 定義:研究土的物理、化學和力學性質及土體在外力、水流和溫度的作用下的應力、變形和穩定性的學科。 應用學科: 水利科技(一級學科);水利學總類(二級學科) 以上內容由全國科學技術名詞審定委員會審定公佈 soil mechanics 研究土...
no image脫氣作用
學科:石油與天然氣地質學 詞目:脫氣作用 英文:degassing 釋文:油藏保存條件欠佳時,例如,在蓋層封閉性不良,或者有斷層、裂隙發育等條件下,油藏發生滲漏現象,導致天然氣逸散,油藏中氣油比下降,原油組成也隨之變異,稱為脫氣作用。脫氣作用相當於氣洗作用(注氣作用)的逆過程。通常脫氣作用不是區域性的過程,僅發生...
外地核外地核
outer core 又稱外核層,為地核的外層,即上層。其距離地表的深度為2885∼4640千米。外地核底面(深4640千米)至內地核的表層(深5155千米)之間的圈層稱為過渡層。也有人不承認地核過渡層,將過渡層中分為二,以深5155千米處為外核的底面、內核的表面。外地核的物質組成為液態的鐵、鎳(少量矽硫等)。地震波...
挽近地殼運動挽近地殼運動
挽近地殼運動(neoid crust movement) 1955年李四光提出的名詞,認為在地質記錄不完  李四光...
微地貌微地貌
  三清山微地貌 微地貌是規模相對比較微小的地貌形態,亦是最小的地貌形態單元。 如各種海成的波痕(紋)、潮水溝,各種風成沙丘上的波紋,河床上的各種沙波、風蝕壁龕上的石窩等。 通過對微地貌的觀測,可以進一步分析宏觀地貌的形成過程。 [1] 近20年來,地震地質研究的深入,使微地...
no image微觀震中
詞條概述 定義:根據地震儀器測定的震中稱為微觀震中。 地震時,人們感覺最強烈、地面破壞最嚴重的地區稱為宏觀震中。對比分析國內外不同學者對崑崙山口西8.1級地震地表破裂帶的考察結果和4次現場考察記錄,認為:地震的宏觀震中及破裂起始點位於同一地點。即布喀達坂峰東南3km處,與根據中國數字化地震台網資料確定的微觀震中基本...

合計 887 詞彙 上一頁 37 下一頁 選擇頁數
搜索

版权申明 | 隐私权政策 | 版權 @2018 世界百科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