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同度量因素
同度量因素亦稱“同度量係數”或“指數權數”。是指使若干由於度量單位不同不能直接相加的指標,過渡到可以加總和比較而使用的媒介因素。在編制總指數時,把不能直接相加的要素過渡到能夠相加的總體的媒介因素。同度量因素在計算總指數的過程中對各指數因素起著權衡輕重的作用,所以也叫權數。
確定因素
選擇同度量因素,要從經濟分析入手... |
 | 統計報表制度
基本框架
統計報表制度是各級政府統計部門依法實施國家統計調查項目、部門統計調查項目和地方統計調查項目的業務工作方案;是關於統計指標、統計表式、統計對象、統計範圍、調查方法、調查頻率等統計製度方法要素的規範表述和統一規定;是政府綜合統計部門對同級政府各有關部門、上級統計部門對下級統計部門關於統計調查工作的綜合要求,具有... |
 | 統計表
統計調查所得來的原始資料,經過整理,得到說明社會現象及其發展過程的數據,把這些數據按一定的順序排列在表格中,就形成“統計表”。統計表是表現數字資料整理結果的最常用的一種表格。統計表是由縱橫交叉線條所繪製的表格來表現統計資料的一種形式。
簡介
數據經整理後使之進一步表格化,便形成統計表。
統計表是由縱橫交叉線條所繪... |
 | 統計調查
統計調查是根據調查的目的與要求,運用科學的調查方法,有計劃、有組織地蒐集數據信息資料的統計工作過程。
基本原則
要實事求是,如實反映情況(準確性原則) 要及時反映,及時預報(及時性原則)
要數字與情況相結合(完整性原則)
機構分類
根據組織統計調查的機構不同,統計調查項目分為國家統計調查項目、部門統計調查項目... |
 | 統計調查方案
簡介
統計調查方案是統計調查前所製訂的實施計劃,是全部調查過程的指導性文件。是調查工作有計劃、有組織、有系統進行的保證。統計調查方案應確定的內容有:調查目的與任務、調查對象與調查單位、調查項目與調查表、調查時間和調查時限、調查的組織實施計劃。
基本內容
統計調查方案一般包括幾項基本內容:
一、確定調查目的
二... |
 | 統計分組法
簡介
統計分組法根據研究任務的要求,對調查所得的原始資料,確定哪些分組或分類。統計分組是統計整理的關鍵。統計分組具有兩方面的含義。對總體而言是“分”,即將總體中的各個個體按照它們的差異性區分為若干部分;對個體而言是“合”,即將性質相同的個體歸併在一起。
統計分組是統計研究的基本方法之一,在資料整理和統計分析中的作用... |
 | 統計圖
統計圖是根據統計數字,用幾何圖形、事物形象和地圖等繪製的各種圖形。它具有直觀、形象、生動、具體等特點。統計圖可以使復雜的統計數字簡單化、通俗化、形象化,使人一目了然,便於理解和比較。因此,統計圖在統計資料整理與分析中佔有重要地位,並得到廣泛應用。在解答資料分析測驗中有關統計圖的試題時,既要考察圖的直觀形象,又要注意核對... |
|
 | 統計學原理
社會學科
統計學原理包括:統計學的研究對象和方法、統計學的基本範疇、統計組織和管理、統計調查的意義和種類、統計調查方案、統計調查方法、統計整理的意義和內容、統計分組、統計分佈、統計表、總量指標、相對指標、平均指標、變異指標、綜合指標的應用、抽樣推斷的意義和內容、抽樣誤差、抽樣估計的方法、抽樣組織的設計、假設檢驗的意義... |
 | 統計預測
統計預測是在大量統計資料的基礎上,運用社會、經濟、環境統計和數理統計方法研究事物發展變化趨勢和方向的預測方法。統計預測的程序為:①確定統計預測目標;②蒐集與整理有關歷史資料;③確定統計預測方法;④建立預測模式;⑤進行預測;⑥分析預測誤差;⑦確定預測值。在環境預測中,常常採用統計預測的方法,即通過對大量實驗或試驗資料的統... |
 | 統計指標
含義
統計指標簡稱指標,是反映同類社會經濟現象總體綜合數量特徵的範疇及其具體數值。
統計指標是十分重要的統計學基本範疇。對統計指標通常有兩種理解和使用方法:一是用來反映總體現象總體數量狀況的基本概念,例如年末全國人口總數、全年國內生產總值、國內生產總值年度總長率等。二是反映現象總體數量狀況的概念和數值。例如,200... |
 | 統計指數
有廣狹二義:狹義指綜合反映不能直接相加的社會經濟現象總體總動態的相對數。通稱總指數。廣義指說明同類現像對比的相對數,既包括總指數,也包括個體指數;既包括時間上的對比,也包括空間上的對比。
統計指數的概念
統計指數從18世紀中葉物價指數產生開始,迄今已有三百多年的歷史了。隨著歷史的推移,統計指數的應用不斷推廣到經濟領... |
 | 統計總體
統計總體的含義
統計總體簡稱總體是我們要調查或統計某一現象全部數據的集合。
統計總體的分類
總體是一個簡化的概念,它可以分為自然總體和測量總體。所謂自然總體就是由客觀存在的具有相同性質的許多個別事物構成的整體;自然總體中的個體通常都具有多種屬性,我們把個體所具有某種共同那個屬性的數值的整體稱為一個測量總體。
如... |
 | 土地墾殖率
學科:土地科學及管理
詞目:土地墾殖率
釋文:又稱土地墾殖係數。指一定區域內耕地面積佔土地總面積的比例。是反映土地資源利用程度和結構的重要指標。土地墾殖率與自然條件和社會經濟技術條件密切相關。土地質量好、人口多、墾殖歷史長、經濟技術實力強的國家和地區,一般土地墾殖率高。 1996年10月,中國的土地墾殖率為13.6... |
 | 文盲率
超過學齡期(12-15歲以上)年齡既不會讀又不會寫字的人在相應的人口中所佔的比例。文盲率反映一個國家人們受教育的程度。
文盲的標準,依一個國家經濟條件和文化水平而定。多數國家規定只會讀不會寫者為文盲。在中國,為了有計劃地開展掃盲工作,把識字500個以上但未達到掃盲標準的人定為半文盲。
公式為:文盲率=12歲(或15... |
 | 穩定人口
穩定人口(stable population )是在封閉人口系統中,人口的出生率和死亡率保持穩定,人口總數以固定的速率持續增加(或減少)的人口。
概念提出
此概念為美國洛特卡(ATLotka)於1907年首先提出並加以論證。穩定人口是較靜止人口更接近現實的一種人口模型,現已成為人口數據分析和人口預測研究的必不可少的... |
 | 物價統計
物價統計是指運用統計方法研究分析商品價格和與商品價格有關的社會經濟現象的過程。物價統計是國民經濟統計的一個組成部分,也是物價工作的一項重要內容。
我國物價統計的主要內容是:物價統計資料的蒐集與整理,計算各種商品平均價格;進行各種差、比價的計算,分析研究商品價格間的比例及其變化;編制物價指數並進行分析。
價格是國民經... |
 | 物價指數
物價指數亦稱商品價格指數是反映各個時期商品價格水準變動情況的指數。物價指數是一個與某一特定日期一定組合的商品或勞務有關的價格計量。當該商品或勞務的價格發生了變化,其價格指數也隨之變化。
簡介
商品零售價格指數是反映城鄉商品零售價格變動趨勢的一種經濟指數。零售物價的調整變動直接影響到城鄉居民的生活支出和國家的財政收入... |
 | 物價總指數
物價總指數亦稱一般物價指數、綜合物價指數。反映全部商品價格平均變動的物價指數。物價總指數根據廣泛組合的商品和勞務的價格平均值計算而得的,它反映一個國家一般物價水準的變動。我國用以考察一物物價水準變動的物價指數主要是商品零售價指數。除此之外,也可採用國民生產總值內含價格指數以及其他綜合性物價指數。商品零售價格指數是通過抽... |
 | 現有人口
指在規定的標準時點上,該地區內實際居留的人口。
現有人口=常住人口-常住人口中臨時外出的人口 外來臨時寄居的人口... |
 | 相對指標
相對指標是質量指標的一種表現形式。它是通過兩個有聯繫的統計指標對比而得到的,其具體數值表現為相對數,一般現為無名數,也有用有名數表示的。
定義
要分析一種社會經濟現象,僅僅利用總量指標是遠遠不夠的。如果要對事物做深入的了解,就需要對總體的組成和其各部分之間的數量關係進行分析、比較,這就必須計算相對指標。
相對指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