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言 :
SWEWE 會員 :登錄 |註冊
搜索
百科社區 |百科問答 |提交問題 |詞彙知識 |上傳知識
上一頁 1 下一頁 選擇頁數

塔吉克族

塔吉克族是塔吉克斯坦的主要民族和中國的少數民族,人種屬於歐羅巴人種印度地中海類型。 “塔吉克”是本民族的自稱,意即“王冠”。塔吉克族的族源可上溯到公元前若干世紀分佈在帕米爾高原東部的操伊朗語的諸部落。塔吉克族有自己的語言,屬於印歐語系伊朗語族帕米爾語支,分為色勒庫爾塔吉克語和瓦罕塔吉克語兩種方言。由於民族交往頻繁,新疆許多塔吉克族人兼通維吾爾語和柯爾克孜語,普遍使用維吾爾文。民族概況

我國的塔吉克族[1]主要分佈在新疆維吾爾自治區西南部的塔什庫爾幹塔吉克自治縣,其餘分佈在莎車、澤普、葉城和皮山等縣。根據2010年第6次全國人口普查統計,塔吉克族人口數為51069人。主要從事畜牧業,兼營農業。使用塔吉克語。屬印歐語系伊朗語族帕米爾語支;莎車等地的塔吉克族也使用維吾爾語。普遍使用維吾爾文。

塔吉克族主要聚居的塔什庫爾幹,地處世界屋脊帕米爾高原東部。境內群山聳立,南有海拔8611米的世界第二高峰喬戈里峰,北有海拔7546米的號稱“冰山之父”的慕士塔格峰,終年積雪,冰川高懸,險峻奇麗,儀態萬千。雪嶺冰峰之下的河流兩岸谷地,既有連綿成片的草原,也有可供稼穡的土地。自強不息的塔吉克人民就生活在這裡。塔吉克族有自己的語言,普遍使用維吾爾文,主要從事畜牧業,兼營農業,過著半定居半游牧的生活。

民族歷史

塔吉克族人口雖少,卻歷史文化悠久。 “塔吉克”是本民族的自稱,據民間傳說,該詞的原意為“王冠”。據考古發現,在公元前2000年∼公元前1500年,這些操東部伊朗語的部落,就已分佈在我國新疆南部地區,其中分佈在蔥嶺(今帕米爾高原)東部地區,就是我國塔吉克族的先民。公元前2世紀,張騫出使西域,西漢王朝設西域都護管轄。塔什庫爾乾地區屬於交通要道,“絲綢之路”的咽喉。塔吉克族先民在東西方文化交流中受到熏陶。並發展自己。公元2∼3世紀,在塔什庫爾乾一帶出現了蠍盤陀國,竭盤陀人是中國塔吉克族的遠祖。法治在3∼4世紀,他們已經得到發展,灌溉農業,過半農半牧生活。蠍盤陀國有12座城堡和10多所寺院。以來自於南亞次大陸地區的小乘佛教為國教。唐朝時,屬安西都護府管轄。開元(713∼741)中,在此設“蔥嶺守捉”戍所。公元8世紀,蠍盤陀國消亡。公元9—16世紀,塔什庫爾乾地區先後受來自於南部的、崛起於青藏高原地區的吐蕃、喀拉汗王朝、西遼、蒙古元朝和察合台汗國的管轄。特別是從10世紀開始傳入喀拉汗王朝境內的伊斯蘭教,對塔吉克人的影響強烈,以致後來成為全民族信仰的宗教。明朝後期,在色勒庫爾的中心地帶已有一批塔吉克族小村塔。從17世紀後期到19世紀,帕米爾高原西部和南部的什克南、瓦罕等地的許多塔吉克人遷入色勒庫爾,逐漸成為中國的塔吉克族。 17世紀中葉,清朝統一全國,對塔什庫爾幹,沿用元朝的名稱“色勒庫爾”,建置色勒庫爾回莊,歸喀什噶爾參贊大臣管轄。清代的建置,大大加強了塔吉克族地區同南疆維吾爾族地區經濟與文化的密切聯繫。

社會經濟

清代以前,塔吉克族社會經濟的發展較綬慢。 17世紀末,統治色勒庫爾的嵌族、頭人強迫塔吉克族人民繳納賦稅,服無償勞役,宗教勢力與封建勢力合為一體,剝削甚重。由於缺乏鐵器,長期使用帕米爾特有的野羊犄角犁地,生產水平低下。直至清初色勒庫爾地區與u符什、葉爾羌等的商品交換逐漸展開後,糧食、棉布、鐵器才輸入塔吉克地區。在漢族、維吾爾族、柯爾克孜族人民的幫助下,塔吉克族在耕作方法,興修水利,畜產品加工,繁殖犛牛、大尾羊等技術方面,才有了比較快的提高。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聚居在蒲犁的塔吉克族,畜牧業占主要地位,過著半游牧半定居生活,春播以後上山放牧,秋季回村收穫過冬。當時的塔吉克牧區基本上處於封建社會發展階段,牲畜大量集中在少數牧主和富裕戶手中,牧主僱傭牧工進行剝削,一部分牧主和富裕牧戶把牲畜交給貧苦牧民代牧,進行封建的分成製剝削。分佈在莎車等縣農村的塔吉克族居民定居務農。土地集中在少數地主手中,澤普縣一戶塔吉克族地主佔地多達4500畝。在這一地區“夥種”是主要剝削形式,地主將土地撥給“鄰居農民”耕種,收穫時先由地主扣除種子和耕牛等費用,然後雙方對分。田賦歸農民負擔,同時農民還必須以60%左右的勞動日到地主直接經營的土地上服勞役,他們的家屬也要為地主無償從事各種家務勞動。

1949年塔吉克族地區獲得和平解放。 1954年成立塔什庫爾幹塔吉克自治縣。同年,在南疆成立了莎車縣札熱甫夏提塔吉克民族鄉。農牧區在1958年春基本上完成合作化。特別是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塔吉克族地區的經濟文化得到國家的大力支援,獲得迅速發展。畜牧業生產成倍增長。農業生產由於擴大播種面積和提高單位面積產量,總產量大幅度增加。工業從無到有,創建了許多小型工廠企業。新建的水力發電站,照亮了山城塔什庫爾幹。帕米爾高原千山萬壑,過去交通非常不便,1957年國家投資興修自喀什一塔什庫爾幹的公路。已實現鄉鄉通郵路。過去,古老的塔什庫爾干城堡僅有很少一些小土屋,現在帕米爾高原上興建了機關、學校、醫院、商店、銀行、郵局、俱樂部等,以及成片的宿舍區。 1949年以前·塔吉克族89%是文盲,塔什庫爾幹塔吉克自治縣已基本上普及了小學教育,並建立了中學多所,不少塔吉克族青年到喀什、烏魯木齊和北京等地升入高等院校和中等專業學校深造。過去塔吉克族中沒有任何醫藥設施和醫生,疾病蔓延,人口銳減;縣有醫院,各鄉有常駐醫生,各村有保健站,並經常有巡迴醫療隊深入牧場、山村為牧民防治疾病。塔吉克族人民的物質、文化生活水平有了顯著改善。

文化藝術

塔吉克族的文學藝術豐富多彩,源遠流長。過去,沒有文字,靠口頭傳送。著名的詩歌《雄鷹》、《白鷹》、《聰明的寶石》、《各式各樣的》和《利可司爾水鳥》,總稱“瑪卡木”,是詩歌的代表作。傳說《慕土塔格山》和《大同人的祖先》生動感人。塔吉克族能歌善舞,音樂有彈唱曲、歌舞曲、叼羊曲、哀悼曲、情歌和宗教歌曲等。特有的樂器為納依(鷹翅骨製的短笛)、巴朗孜闊木(彈撥的七弦琴)和熱瓦甫(彈撥的六弦琴)。舞蹈大都為雙人舞,以模擬雄鷹翱翔為特色。塔吉克族還有獨特的戲劇藝術,分歌舞劇和話劇兩種。語言生動幽默,動作滑稽,寓意深刻。歌舞劇《老少夫妻》一劇很有名。其思想性和藝術性都很高。塔吉克的工藝美術有刺繡、編織和補花等。

塔吉克族文學以民間文學為主,包括神話、傳說、詩歌、故事、寓言、諺語,其中以詩歌最為豐富。詩歌又可分為英雄史詩、讚歌、情歌、禮俗歌、風物歌、抒情歌謠等。高原冰山的壯麗風光和特殊的習俗風尚,使得塔吉克民間文學具有濃郁的民族特色。鷹,在塔吉克人民心目中是英雄的象徵。流傳甚廣的長詩《白鷹》,是對19世紀抵禦外來侵略、捍衛祖國尊嚴的塔吉克英雄的頌歌。塔吉克人民的這種強烈的愛國主義精神在長詩《不死的庫樂卡克》、《巴圖爾》、歌謠《驅猴》、​​民間故事《照妖的石鏡》、傳說《白衣勇士》中,也有充分的反映。長詩《古麗切赫萊》、《尼嘎爾·麥吉儂》、情歌《秋蔓荻》等,表現了塔吉克青年男女對理想、愛情、幸福的嚮往和追求,對封建婚姻制度的譴責和反抗。散韻結合的《唐朝​​公主》,內容別具一格,其韻文部分纏綿悱惻,哀婉動人。另一部敘事長詩《五兄弟》,敘述了社會地位不同的五兄弟的遭遇,形像地強調了任何人都離不開農民的道理。其中對神職人員先顧生活,後顧信仰、不惜以古蘭經墊腳取餉的嘲諷,十分辛辣生動。

風物傳說也很豐富,關於自然界動物和植物的傳說中,“山鷹”與“雪蓮”是描述得最多的對象。如《聰明的山鷹》、《一個牧民和四隻小鷹》、《紅雪蓮的秘密》、《美麗的花》等。關於慕士塔克(冰山)山的種種傳說,也各具特色。有的傳說中,慕士塔克山是一位塔吉克牧民老英雄的化身,它周圍的座座冰峰雪嶺,是他帶領下的牧民在一次抵禦外國侵略者的激戰中,與他一道壯烈犧牲後變成的道道屏障。這個傳說很是悲壯動人。有的傳說中敘述道,慕士塔克山頂鎖著一位美麗的仙女,她因同情一對塔吉克戀人而受到上天的懲罰,山巔的積雪,是她在苦難中熬白的頭髮,山間的冰川,是她流下的眼淚凝結而成。傳說充滿著濃郁的詩意和浪漫的色彩,表現了塔吉克人民豐富而奇特的想像力。

民間故事,有的描述了塔吉克族人民與殘暴的國王、牧主、外國侵略者的鬥爭,如《鷹笛》、《吾拉孜英雄》、《神棍》、《鑽天楊》;有的反映了塔吉克人民與漢族人民、柯爾克孜族人民的親密友誼,如《公主堡的故事》、《彩雲公主》、《大同人的祖先》;有的描述塔吉克人民熱愛勞動,艱苦奮鬥的精神和改造山河的意志,如《金色的田野》、《亮晶晶的酥油》、《杏林》;有的歌頌生死不渝的友誼,如《忠貞的友誼》、《可靠的朋友》。此外,還有許多愛情故事,如《白寶石》、《牧馬青年》、《神秘的泉水》、《牧羊姑娘》、《三姐妹》等。

塔吉克的民間諺語,如“被奶子燙過的嘴,見了酸奶也吹一吹”,“去過麥加的驢仍然是驢”等,言簡意賅,形像生動,表現出塔吉克族人民的智慧。

塔吉克民族是一個具有悠久歷史的民族,由於語言的淵源關係,它的文學與古波斯文學關係十分密切,曾對波斯語文學作出過重大的貢獻。後來由於歷代反動統治者實行民族壓迫和民族歧視政策,中國境內的塔吉克民族的書面文學在相當長一個時期沒有得到發展。在近代和現代塔吉克文學中,魯其克的長詩《白鷹》、《紅手帕》、托合提瑪瑪奇以維吾爾文創作的長詩《婚禮上的寶劍》、《伯克》等作品在民間廣泛傳誦,深受群眾喜愛。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塔吉克族民間文學寶藏被陸續開發出來,敘事長詩《花叢》、《尤吉格之歌》已被發掘整理。新一代的塔吉克作家們不僅發展了具有傳統的詩歌創作,而且開始涉足於電影文學劇本、戲劇劇本、小說等新的創作領域,並取得了一定的成績。

風俗禮儀

住戶大多是家長制大家庭。實行一夫一妻制。過去,堂、表親聯姻較普遍,盛行早婚。大多執行《婚煙法》的規定。

在塔吉克族人中,為子女完婚被視為父母神聖的職責,其傳統的家庭形式是家長制的大家庭式。父親在世時,兒子們很少分家出去單住,否則會受到輿論的譴責。不少家庭都是三世內堂或者四世同堂。且家庭實行嚴格的家長制,提倡尊老愛幼,孝敬父母,夫妻忠誠,兄弟和睦。離婚、休妻、離開丈夫在塔吉克族社會中都被視為恥辱,因此,塔吉克族夫妻的婚姻都較為穩定,大部分都能白頭偕老。 [2]

塔吉克族人熱情好客,講究禮節。其禮節質樸、親切。男子相見,互相握手或互吻手背。婦女相見,長輩吻幼輩的眼或前額,幼輩吻長輩的手心,平輩互吻面頰和嘴唇。男女同輩相見,女方吻男方的手心或握手。子女與父母相見,要吻父母手心,以示敬重。家庭中最熱情的禮節是擁抱。

塔吉克族民風淳樸、敦厚,社會道德高尚,凡到過塔什庫爾幹的人,都會為這裡的路不拾遺,夜不閉戶,民族和睦,社會安定而驚嘆不已。在當今社會,它確實堪稱一奇!

由於宗教關係,塔吉克族的飲食方面有一些禁忌。禁食沒有經過宰殺而死亡的動物,禁食豬、馬、驢、熊、狼、狐、狗、貓、兔和旱獺等動物的肉,以及一切動物的血。忌看羊產羔。交談時忌脫帽。

他們對糧食和食鹽特別珍惜,對用腳踩食鹽和食品的人,被認為是罪人。見到鹽和食品落在地上,要揀起來放在高處不容易被踩到的地方。

他們對牲畜特別愛惜,禁止用腳踢或棒打羊、牛等牲畜,不得騎馬穿過羊群或接近羊圈,並忌諱羊在產羔時去觀看。每逢星期三、星期日不出售牲畜,這兩日也不償還別人的債務,所以這兩天他們也不去討債,別人也不來買畜或還債。

如果騎馬到塔吉克族人家作客,不能在門口下馬,更忌諱快馬到門口下馬,這意味著報喪或有其它什麼不吉利的消息。應慢步繞到氈房後面下馬。

民族生活

民族服飾

服飾以帽子最具特色,男子一般戴黑絨,圓高統帽;女子戴圓頂繡花棉帽,帽的後半部垂有後簾。出門時.帽外加披方形大頭巾,多為白色,新嫁娘用紅色,小姑娘也有用黃色的。男女都穿紅色長統尖頭軟底皮靴。


上一頁 1 下一頁 選擇頁數
用戶 評論
還沒有評論
我要評論 [遊客 (3.140.*.*) | 登錄 ]

語言 :
| 校驗代碼 :


搜索

版权申明 | 隐私权政策 | 版權 @2018 世界百科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