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言 :
SWEWE 會員 :登錄 |註冊
搜索
百科社區 |百科問答 |提交問題 |詞彙知識 |上傳知識
上一頁 1 下一頁 選擇頁數

資本主義制度

資本主義制度和其他社會制度一樣,它繼承了以往社會所創造的生產力,並且在繼承的基礎上又極大地推動了社會生產力的迅速發展。資本主義制度在促進資本主義經濟發展方面,具有不可磨滅的歷史功績。

歷史地位

簡介

馬克思在他的政治經濟學著作中,對資本主義制度和資產階級的歷史地位,一方面進行了徹底地揭露和批判,另一方面對它們在歷史上的進步作用也給予了充分的讚譽和肯定。但是,在我國現有的馬克思主義教學和研究中,基本上採取了完全批判的態度,沒有把馬克思的思想全面反映出來,這種態度顯然是不符合社會歷史發展的客觀過程和馬克思主義的科學性的。因此,我們有必要對資本主義制度和資產階級歷史地位進行再認識。促進社會分工的發展

資本主義高度發達的商品經濟和競爭規律促進生產力迅速發展。資本主義經濟是高度發達的商品經濟,商品經濟是以社會分工為基礎,以生產資料和產品屬於不同的生產者為決定條件的,是直接以市場交換為目的的經濟形式。市場是商品經濟存在和發展的根本條件,因為商品生產者只有通過市場的交換,才能把私人勞動或局部勞動轉化為社會勞動,才能確定和實現商品的價值,從而確定是否為其生產者帶來物質利益。如果商品賣不出去或只賣出去一部分,商品的價值就不能全部實現或只能實現一部分,私人勞動或局部勞動也就不能全部轉化為社會勞動或只能部分地轉化為社會勞動,勞動耗費就得不到全部​​補償,這樣很容易導致生產者的賠本或破產。

如果商品能夠全部或及時地賣出去,體現在商品中的價值才能全部實現,私人勞動或局部勞動才能全部轉化為社會勞動,勞動耗費才能得到全部補償,商品生產者才能發財致富。所以,市場的需求狀況同商品生產者的物質利益和命運密切聯繫在一起,因為只有適合市場需求的商品生產者才能獲利,這樣商品生產者之間必然會為爭奪有利的生產銷售條件展開劇烈的競爭。同時,由於商品的價值取決於生產商品的社會必要勞動時間,商品生產者就必然要使自己生產商品所耗費的個別勞動時間縮短。

刺激市場的全面競爭

首先在於,促進了因低於社會必要勞動時間而展開的良性競爭局面。

再者,由於商品交換的比例是以價值為基礎,而供求關係的變化必然使商品價格圍繞價值上下波動,商品生產者又必然為市場上供不應求的商品展開競爭。

可見,在資本主義條件下,不論是生產領域還是流通領域,社會經濟到處都是劇烈的競爭,生氣勃勃,蘊含著不斷發展和前進的動力。

促進科學技術進步

資本主義社會化大生產為創造新的生產力和廣泛應用自然力和科學技術開闢了道路。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確立之前,在社會經濟中佔統治地位的是小私有製的個體經濟。個體經濟是以生產資料的分散為條件的,它不僅排斥協作和分工,而且排斥對自然的統治和社會生產力的自由發展。只是到了封建社會末期,在小商品生產者兩極分化的基礎上產生出資本主義經濟,又經過資本原始積累使資本主義生產方式迅速建立和發展起來,這樣,社會生產力便獲得了迅速的發展。

一方面,商品經濟的產生和發展是以社會分工的存在和發展為前提的,而商品經濟的進一步發展又必然反過來推動社會分工的更大發展。社會分工的發展、擴大,是社會生產力發展的重要標誌。

另一方面,資本主義在自由競爭時期所經歷的簡單協作、工場手工業和機器大工業三個階段,是資本主義勞動生產力發展的基本階段。簡單協​​作的勞動者協同勞動本身就創造出了新的生產力——集體力。以分工為特點的工場手工業使工具專門化、勞動操作簡單化,不僅有利於提高勞動者的勞動熟練程度和推動勞動工具的改進及革新,而且為機器大工業的出現準備了必要的條件。

機器大工業的發展產生了資本主義的物質技術基礎,使生產過程中利用巨大的能源和動力、廣泛運用科學成就有了可能,從而擴大了人們征服和改造自然界的能力。

促進人類社會管理的不斷進步

資本主義生產適應並促進了社會生產力迅速發展,也促進了整個人類社會的科學勞動組織和社會管理制度的不斷發展及完善。

社會生產力只有在人與物即勞動力同勞動資料實現有機結合的時候,才能成為現實的生產力,因而社會生產力中必然包括勞動的組織形式和管理制度,簡單協作是許多人在不同的但互相聯繫的生產過程中協同勞動的一種勞動組織形式,這種勞動組織形式擴大了勞動的空間範圍和生產的規模,從而大大促進了生產力的迅速發展。工場手工業是一種由許多單個的局部工人組成的社會生產機構的勞動組織形式,這種勞動組織形式是根據產品的特點和手工勞動的操作程序組成的。機器大工業時期,生產社會化的發展和科學技術在生產力中的廣泛應用,勞動者的技巧更加片面化、專業化,生產工具普遍專用化,生產過程更加複雜,各環節的聯繫也更加密切了,這在客觀上就要求建立同這種生產特點相適應的科學的勞動組織。如果勞動組織不符合生產過程的要求,生產力的提高將會遇到阻礙。

可見,機器大工業時期勞動組織已經成為生產力的直接的主要因素,在直接生產過程具有社會結合過程的形態時,不僅需要科學的勞動組織,而且需要對勞動過程進行有效的指揮和管理。馬克思指出:“凡是直接生產過程具有社會結合過程的形態,而不是表現為獨立生產者的孤立勞動的地方,都必然會產生監督勞動和指揮勞動。”[1]馬克思還認為,生產過程需要指揮與管理, 就像戰場上需要將軍的命令和一個樂隊需要指揮一樣,它本身就是一種生產勞動。在現代社會中,資本主義企業積極開展經濟民主化活動,吸收職工參與企業的決策,建立工人參加企業管理的製度,這種勞動組織和管理的變化,極大的促進了社會生產力的向前發展。

促進社會生產力

資本主義生產製度更有利於生產力的發展。在資本主義制度下,勞動者必須在生產資料上是一無所有的人,同時又必須是擺脫了一切人身依附關係的自由人,他們作為勞動力商品的出賣者出現在市場上,同以勞動力購買者的身份出現在市場上的資本家一樣,在人格上和在交易活動中都是平等的、自由的買賣關係。儘管隨著資本有機構成的不斷提高,資本對勞動的需求相對甚至絕對減少,但平等、自由的買賣關係卻依然保持著。人們在這裡不能不承認,勞動者作為生產力中的人的因素,在資本主義剝削下,同奴隸制、封建制相比,從一定意義上來說是獲得解放了。另外,在勞動力商品的價值中,除了勞動者及其家屬的必要生活資料的價值以外,還包括為適應資本主義生產的需要,勞動者應受的教育和專業訓練的費用。這種教育和訓練的費用無​​論怎樣受到削減,但由於科學技術的發展及其在生產中日益廣泛地被使用,它總是呈不斷增加的趨勢,這種狀況同以往剝削制度下勞動者只是被強迫地從事笨重的體力勞動相比,是前進了一大步。

資本主義經濟制度所固有的微觀經濟和宏觀經濟的調節機制對社會生產的促進作用。在高度發達的資本主義商品經濟運行過程中,價值規律始終充當著調節經濟的角色,資本家從追求更多的剩餘價值出發,都在爭取較好的生產和銷售條件。這樣一來,市場機制和競爭機制不僅使資本主義經濟各部門的主要比例關係在大體保持平衡的狀態下運動和向前發展,而且推動了生產力的不斷提高。同時,在資本主義社會化大生產的不斷發展中,社會生產有計劃地發展不僅有客觀的要求,而且科學技術的進步又為實行計劃化提供了可能性條件。半個多世紀以前,列寧就曾經認為,龐大的壟斷組織能夠估量到國內乃至世界生產和銷售的情況來組織生產活動,現在大多數資本主義發達國家都在製訂並實行著經濟計劃。另外,經濟危機除了確是資本主義矛盾尖銳的表現外,它還強制性地緩和並在一定程度上解決著比例關係失調和不平衡的問題,這就為生產的進一步發展和經濟的更加繁榮創造了條件。

總之,資本主義經濟制度由於其固有的內在的各種條件的作用,極大的推動了社會生產力極其迅速地向前發展,正如馬克思所指出的那樣:“資產階級在它的不到一百年的階級統治中所創造的生產力,比過去一切世代創造的全部生產力還要多,還要大。”[2 ]世界進入二十世紀以後,資本主義社會創造的生產力遠遠超過了馬克思一百多年以前所估計的狀況。

相關問題

實物經濟和符號經濟嚴重脫節

為了緩解生產不斷擴大與有效需求不足的矛盾,戰後西方發達國家普遍採取金融自由化政策,大大刺激了金融投機活動。大量資本從實物生產和貿易領域轉向金融和房地產投機場所,導致有價證券、存款貸款、外匯等無實物載體的虛擬資本劇增。 1980—1997年底,世界股票市場上的資本額增加了1388%,而同期西方發達國家國民生產總值僅增加了60%。 90年代中期美國道—瓊斯30種工業股票平均指數年均增長超過20%,而其國民生產總值的年均增長率只有3%左右。國際資本市場每天的外匯交易額高達2萬億美元,但其中用於生產的僅有10%。金融資本高度虛擬化,日益演化為一個具有相對獨立性的符號經濟系統。

導致了金融加速擴張

這是資本主義基本矛盾運動的必然結果。應當說,金融自由化的苦心沒有白費,金融擴張以及經濟泡沫化確在一定程度上緩解和掩蓋了生產過剩的矛盾,但是又在更大的時空範圍製造了新的矛盾。表面的繁榮與過度消費是建立在西方所謂“信用”以及第三世界大量的廉價商品向西方發達國家的集中與轉移基礎上的。金融擴張使西方經濟在很大程度上變成了“透支經濟”,沒有實物經濟支撐的“透支經濟”遲早會發生信用危機,威脅到整個經濟的發展。

加劇了階級矛盾


上一頁 1 下一頁 選擇頁數
用戶 評論
還沒有評論
我要評論 [遊客 (13.59.*.*) | 登錄 ]

語言 :
| 校驗代碼 :


搜索

版权申明 | 隐私权政策 | 版權 @2018 世界百科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