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言 :
SWEWE 會員 :登錄 |註冊
搜索
百科社區 |百科問答 |提交問題 |詞彙知識 |上傳知識
上一頁 1 下一頁 選擇頁數

抗精神病藥

抗精神病藥(Antipsychotic drugs)又稱強安定藥或神經阻滯劑(Neuroleptic)。是一組用於治療精神分裂症及其它精神病性精神障礙的藥物。在通常的治療劑量並不影響患者的智力和意識,卻能有效地控制患者的精神運動興奮、幻覺、妄想、敵對情緒、思維障礙和異常行為等精神症狀。

藥理作用

抗精神病藥的藥理作用相當廣泛,對神經系統的作用部位從大腦皮層直至神經肌肉接頭,主要作用於腦幹網狀激活系統,邊緣系統及下視丘。此外對循環、消化內分泌和皮膚等系統也有影響。在神經遞質方面有抗多巴胺、抗去甲腎上腺素、抗血清素、抗膽鹼及抗組織胺等作用。抗精神病藥的主要治療作用與其抗多巴胺作用有關,臨床實踐表明抗精神病藥治療劑量的大小與其對多巴胺受體阻斷作用呈線性相關。中樞神經系統內有多種多巴胺受體存在,抗精神病藥的治療作用主要是阻斷了D2受體,影響了多巴胺的中腦—大腦皮質通路和中腦—邊緣系統通路的結果。而對結節—漏斗系統通路的影響可導致內分泌和代謝的改變;對黑質紋狀體通路的影響導致錐體外系的副反應。儘管阻滯多巴胺受體假說似被公認,但仍缺乏充分的直接證據。

藥物的鎮靜作用和控制精神運動性興奮的作用與去甲腎上腺素的阻斷有關。此外,其治療作用還可能與藥物對N—甲基轉移酶的抑制,對需要K 、Na 離子激活的ATP酶的抑制及其對生物膜或膜泵的作用等有關。

常用藥物

臨床上已使用的抗精神病藥有9大類、40餘種,其中常用的有吩噻嗪類、硫雜蒽類、丁酰苯類、苯甲酰胺類和二苯氧氮平類。雙盲對照研究證明:只要劑量合適、療程足,各種抗精神病藥的治療效果大致相仿。在同一類別中的藥物特點,如吩噻嗪類作用和副作用也基本相仿,臨床醫師在每一類中應熟練掌握1∼2種藥物的特點,如吩噻嗪類的氯丙嗪具有較強鎮靜作用、中等錐體外系副作用;三氟拉嗪的鎮靜作用較弱、對淡漠退縮的作用較強,但較易發生錐體外系副作用;硫雜蒽類的泰爾登有較強鎮靜作用和較弱的錐體外系副作用;丁酰苯類的氟哌啶醇的鎮靜作用極弱,卻易致錐體外系反應,治療劑量低;二苯氧氮平類的氯氮平和苯甲酰胺類的舒必利均少有錐體外系副反應,前者的鎮靜作用強,後者則弱,已成為僅次於氯丙嗪的常用藥物。

有人根據常用治療劑量又將抗精神病藥分為兩類:治療劑量一般在100mg/d以上的藥物、如氯丙嗪、泰爾登等列為高劑量(低效價)類;治療劑量一般在幾十毫克以內的,如氟哌醇、氟奮乃靜等列為低劑量(高效價)類。

氟奮乃靜抗精神病作用強於氯丙嗪,錐體外系的副作用也很顯著,鎮靜作用較弱。 [1]

硫利達嗪抗精神病療效弱於氯丙嗪,但錐體外系反應少,鎮靜作用強。

哌泊噻嗪強效抗精神病藥,作用維持時間長,主要用於慢性精神分裂症。

氯普噻噸鎮靜作用強,其他作用均較弱。另有較弱的抗抑鬱作用,適用於伴有焦慮或焦慮性抑鬱的精神分裂症,更年期抑鬱症等。

氟哌啶醇(haloperidol) 抗精神病及錐體外系反應均很強,鎮吐作用強,鎮靜、降壓作用弱,常用於精神分裂症及嘔吐。

五氟利多為長效抗精神病藥,每周口服一次,尤適用於慢性精神分裂症維持與鞏固療效。

舒必利對急、慢性精神分裂症療效好,也可治療抑鬱症。對植物神經系統幾無影響,錐體外系反應輕。

臨床應用

1.適應症:主要用於治療精神分裂症和預防精神分裂症的複發,還用於治療其它精神病性精神障礙。尤其適用於興奮躁動、幻覺、妄想等陽性症狀明顯的患者,對抑鬱、木僵、淡漠、退縮等陰性症狀的療效不明顯。

2。禁忌症:嚴重心、肝、腎等臟器疾病、嚴重感染、重症肌無力及藥物過敏者禁用。妊娠早期、年老體弱、白細胞減少症、青光眼易發生低血壓反應者慎用。

3.選藥:各種抗精神病藥的治療效果相仿。根據患者臨床珍現,​​參考藥物對精神症狀的作用譜(見表3),選擇自己熟悉的藥物,既往治療效應與家庭中同病者的治療效應均可作為選藥的參考。

4.用藥方法:合作者以口服為主,採取遞增法逐漸加大劑量至治療量,以氯丙嗪為例,一般多從每日口服氯丙嗪50∼75mg開始,以後每隔2∼3天增加一次藥時,如無嚴重副作用,可在1∼2週內加至300∼400mg/d,多者達600∼800mg/d,持續治療數週,待病情穩定後再逐漸減少藥量至維持治療量(相當於治療劑量的1/4∼1/2)。維持治療時要長一些,一般為2年。部分患者可能須終生服藥。

對於興奮、衝動、敵對的患者,應盡快讓患者安靜下來。一般選用鎮靜作用較強的藥物,開始劑量要高一些。如症狀嚴重,有合作者常予以肌肉注射氯丙嗪100∼200mg/d,分2∼4次注射,或將氯丙嗪100∼200mg加入葡萄糖溶液中靜脈滴注。但要特別小心低血壓反應。

藥物的副作用

抗精神病藥可產生許多方面的副作用,可因藥物種類、劑量或患者的個體不同而異,但多數具有共同的副作用,有的在用藥後短期內出現,也有的在長期用藥後出現。

1.藥物的抗膽鹼能和抗腎上腺素能作用引起的副作用有口乾、視力模糊、便秘、尿瀦留、心率加快、肥胖子,月經紊亂及泌乳等。

2.神經系統症狀:以錐體外系症狀為突出。短期服藥即可出現急性肌張力不全、靜坐不能和類巴金森綜合徵;長期服藥可致遲發性運動障礙。 ①急性肌張力不全(Acute dystonia)多見於青少年,特別是帶有氟基的抗精神病藥尤易引起,多在服藥數日內發生,表現為眼、面、口、頸、軀幹肌的局部性肌痙攣所致的怪異表現,常見的有動眼危象、頸面徵等。肌注氫溴酸東莨菪鹼0.3∼0.5mg後,症狀可迅速緩解。 ②靜坐不能(Akathisia):發生率達20∼40%,以中年女性為多,且多發生於用藥的第2∼3週,表現有煩躁不安,不能靜坐或靜臥、反复走動或原地踏步走,可伴有不自主運動。治療同急性肌張力不全,亦可試用安定或心得安。 ③類巴金森綜合徵(Parlinsonian sydrome):十分常見,以女性和老年患者易發生,以動作緩慢或者運動不能、靜止性震顫及肌張力增高為特徵。抗膽鹼能藥物有效。以上症狀是可逆性的,如停藥或減藥後可消失。 ④遲發性運動障礙(Tardive dyskinesia):係長期大劑量服藥抗精神病藥引起的特殊而持久的錐體外系反應,一般在服藥3個月才可能發生,發生率為15%∼40%,女性多於男性患者。最常見的為口一舌一頰三聯症(BLM綜合徵)重者可致構音不清、影響進食。亦可表現為肢體的不自主搖擺、舞蹈指劃樣動作、手足徐動或四肢和軀幹的扭轉等。治療困難,除加強預防外,早期發現、早期處理尤為重要,有人使用左旋多巴作“脫敏”治療,短期內症狀加重,2∼3週後停用,症狀逐漸好轉。目前尚無有效措施。

3.皮膚症狀:為過敏所致常發生於治療的第1∼4週,一般表現為紅色丘疹,開始於手與面等暴露部位,亦可擴及軀幹,呈對稱性分佈,嚴重者發生皰疹,剝脫性皮炎、皮膚糜爛等。應立即停藥。

4.肝損害:氯丙嗪等所致的膽汁鬱性黃疸的發生率約為0.1%左右。無黃疸性肝炎較之更為常見。系過敏所致,停藥1∼2周可恢復,臨床上應與傳染性肝炎相鑑別。

5.消化系統症狀:藥物引起平滑肌肌張力降低。可致麻痺性腸硬阻,於長期過量服藥時易發生。

6.心血管系統症狀:體位性低血壓較常見,多見於治療初期,尤其是用藥後第一周,與藥物阻斷了外周α腎上腺素受體有關。心動過速和心電圖異常頗為常見,主要表現為S—T段壓低、Q—T延長、T波增寬或倒??並作對症處理。

7.造血系統的副作用較少見,藥物所致粒細胞減少症的發生率為0.1%∼0.7%,以氯氮平所致的比率為高,屬變態免疫反應。早期診斷,及時處理,預後多數良好,嚴重者而又處理不當者可能造成死亡。


上一頁 1 下一頁 選擇頁數
用戶 評論
還沒有評論
我要評論 [遊客 (3.144.*.*) | 登錄 ]

語言 :
| 校驗代碼 :


搜索

版权申明 | 隐私权政策 | 版權 @2018 世界百科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