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言 :
SWEWE 會員 :登錄 |註冊
搜索
百科社區 |百科問答 |提交問題 |詞彙知識 |上傳知識
上一頁 2 下一頁 選擇頁數

管理創新:管理學術語

三者從低到高,相互聯繫、相互作用。

四個階段

一般來說,管理創新過程包含四個階段。

第一階段:對現狀的不滿在幾乎所有的案例中,管理創新的動機都源於對公司現狀的不滿:或是公司遇到危機,或是商業環境變化以及新競爭者出現而形成戰略型威脅,或是某些人對操作性問題產生抱怨。

例如,Litton互聯產品公司是一家為計算機組裝主板系統的工廠,位於蘇格蘭的Glenrothes。 1991年,George Black受命負責這家工廠的戰略轉型。他說:“我們曾是一家前途黯淡的公司,與競爭對手相比,我們的組裝工作毫無特色。惟一的解決辦法就是採取新的工作方式,為客戶提供新的服務。這是一種刻意的顛覆,也許有些冒險,但我們別無選擇。”

很快,Black推行了新的業務單元架構方案。每個業務單元中的員工都致力於滿足某一個客戶的所有需要​​。他們學習製造、銷售、服務等一系列技能。這次創新使得客戶反響獲得極大改善,員工流動率也大大降低。

當然,不論出於哪一種原因,管理創新都在挑戰組織的某種形式,它更容易於產生於緊要關頭。

第二階段:從其他來源尋找靈感

管理創新者的靈感可能來自其他社會體系的成功經驗,也可能來自那些未經證實卻非常有吸引力的新觀念。

有些靈感源自管理思想家和管理宗師。 1987年,Murray Wallace出任了惠靈頓保險公司的CEO。在惠靈頓危機四伏的關鍵時候,Wallace讀到了湯姆·彼得斯的新作《混沌中的繁榮》(Thriving on Chaos)。他將書中的高度分權原則轉化為一個可操作的模式,這就是人們熟知的“惠靈頓革命”。 Wallace的新模式令公司的利潤率大幅增長。

還有些靈感來自無關的組織和社會體系。上世紀90年代初,總部位於丹麥哥本哈根的助聽器公司奧迪康推行了一種激進的組織模型:沒有正式的層級和匯報關係;資源分配是圍繞項目小組展開的;組織是完全開放的。幾年後,奧迪康取得了巨大的利潤增長。而這個靈感卻來源於公司CEO—— Lars Kolind曾經參與過的美國童子軍運動。 Kolind說:“童子軍有一種很強的志願性。當他們集合起來,就能有效合作而不存在任何等級關係。這裡也沒有勾心鬥角、爾虞我詐,大家目標一致。這段經歷讓我重視為員工設定一個明確的'意義',這種意義遠遠超越了養家糊口。同時,建立一個鼓勵志願行為和自我激勵的體系。”

此外,有些靈感來自背景非凡的管理創新者,他們通常擁有豐富的工作經驗。一個有趣的例子是上述那家ADI的經理Art Schneiderman,平衡計分卡的原型就是出自他的手筆。在斯隆管理學院攻讀MBA課程時, Schneiderman深受Jay Forrester系統動態觀念的影響。加入ADI前,他在貝恩諮詢公司做了六年的戰略諮詢顧問,負責貝恩在日本的質量管理項目。 Schneiderman深刻地了解日本企業,並用系統的視角看待組織的各項職能。因此當ADI的CEO Ray Stata請他為公司開發一種生產質量改進流程的時候,他很快就設計出了一整套的矩陣,涵蓋了各種財務和非財務指標。

這三個例子說明了一個簡單的道理:管理創新的靈感很難從一個公司的內部產生。很多公司盲目對標或觀察競爭者的行為,導致整個產業的競爭高度趨同。只有通過從其他來源獲得靈感,公司的管理創新者們才能夠開創出真正全新的東西。

第三階段:創新

管理創新人員將各種不滿的要素、靈感以及解決方案組合在一起,組合方式通常並非一蹴而就,而是重複、漸進的,但多數管理創新者都能找到一個清楚的推動事件。

第四階段:爭取內部和外部的認可

與其他創新一樣,管理創新也有風險巨大、回報不確定的問題。很多人無法理解創新的潛在收益,或者擔心創新失敗會對公司產生負面影響,因而會竭力抵制創新。而且,在實施之前,我們很難準確判斷創新的收益是否高於成本。因此對於管理創新人員來說,一個關鍵階段就是爭取他人對新創意的認可。

在管理創新的最初階段,獲得組織內部的接受比獲得外部人士的支持更為關鍵。這個過程需要明確的擁護者。如果有一個威望高的高管參與創新的發起,就會大有裨益。另外,只有盡快取得成果才能證明創新的有效性,然而,許多管理創新往往在數年後才有結果。因此,創建一個支持同盟並將創新推廣到組織中非常重要。管理創新的另一個特徵是需要獲得“外部認可”,以說明這項創新獲得了獨立觀察者的印證。在尚且無法通過數據證明管理創新的有效性時,高層管理人員通常會尋求

外部認可來促使內部變革。外部認可包括四種來源:

第一,商學院的學者。他們密切關注各類管理創新,並整理總結企業碰到的實踐問題,以應用於研究或教學。

第二,諮詢公司。他們通常對這些創新進行總結和存檔,以便用於其他的情況和組織。

第三,媒體機構。他們熱衷於向更多的人宣傳創新的成功故事。

第四,行業協會。

外部認可具有雙重性:一方面,它增加了其他公司複製創新成果的可能性;另一方面,它也增加了公司堅持創新的可能性。

必要性

1、知識經濟和現代科學技術的要求

2、市場經濟和激烈的市場競爭的要求[2]

“以產定銷”的計劃經濟時代已經成為過去,信息化為經濟市場化,國際化提供了生產力基礎。企業的生存必將是全球範圍內的生存。全球電子數據交換系統EDI,使企業在產品生產和供應方面的地理概念與時間概念大大淡化,資金流通與商品流通日趨市場化、全球化。這些變化既給企業帶來了機遇和挑戰,又給企業帶來了更高的要求與殘酷的競爭。

3、企業現狀和深化企業改革的要求


上一頁 2 下一頁 選擇頁數
用戶 評論
還沒有評論
我要評論 [遊客 (3.145.*.*) | 登錄 ]

語言 :
| 校驗代碼 :


搜索

版权申明 | 隐私权政策 | 版權 @2018 世界百科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