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言 :
SWEWE 會員 :登錄 |註冊
搜索
百科社區 |百科問答 |提交問題 |詞彙知識 |上傳知識
上一頁 2 下一頁 選擇頁數

電報

香港的電訊盈科已於2004年1月1日宣布終止香港境內外所有電報服務,在同一年,荷蘭的電報服務亦宣告停止,美國最大的電報公司西聯(Western Union telegram)宣布2006年1月27日起終止所有電報服務。 2008年5月1日泰國發行4000封紀念電報,以紀念使用了133年的泰國電報技術即日起走入歷史。

現時,在北美地區,Internation Telegraphy仍然維持電報服務,主要針對一些特別喜慶場合,或用作解決法律爭議之用。而在日本,NTT東日本和西日本仍然為當地民眾提供電報服務,主要用於慶祝新人、畢業,或喪禮治哀之用,而所傳的電報,會按場合以特製的紙和信封印出。在英國,英國電訊在2003年,將電報業務拆成一間小公司Telegram Online。在部分發展中國家,電報仍有在法律以及通訊用途。通訊方法

在未發明電報以前,長途通訊的主要方法包括有:驛送、信鴿、信狗、以及烽煙等。驛送是由專門負責的人員,乘坐馬匹或其他交通工具,接力將書信送到目的地。建立一個可靠及快速的驛送系統需要十分高昂的成本,首先要建立良好的道路網,然後配備合適的驛站設施。在交通不便的地區更是不可行。使用信鴿通訊可靠性甚低,而且受天氣、路徑所限。另一類的通訊方法是使用烽煙或擺臂式信號機(Semaphores)、燈號等肉眼可見的訊號,以接力方法來傳訊。這種方法同樣是成本高昂,而且易受天氣、地型影響。在發明電報以前,只有最重要的消息才會被傳送,而且其速度在今日的角度來看,是難以忍受的緩慢。

發展史

中國電報的興起是在西方國家入侵時開始的,為了在亞洲第一大國擴展勢力,他們相繼在我國開辦電信業務,而電報則是其中的一項。

早在1871年,丹麥大北電報公司擅自把敷設在長崎(日本)至上海間海底電纜接至吳淞口外的大山島,並與上海英租界的電報局相連,收發國際電報。從此,英美等國電信公司之海線亦進入中國。

上述種種侵略行為引起了清政府的高度重視,認識到外商於我國開設電報業務這一問題的嚴重性。 1877年,在津滬間試設同城電報,並相繼建成上海行轅至製造局電報線及天津督轅至機器局電報線,這是我國自辦電報業務的開端。 1879年5月,國內首條軍用電報線在天津至大沽及北塘亦宣告建成。 1884年,清政府設內城電報局專事收發官電,外城電報局收發商民電報,並把自行創建的第一條電報幹線延伸經京郊通州引入京城。從此,北京才始通電報,當時用的也是進口的莫爾斯人工電報機。到1899年,國內先後建成數條電報線路,基本構成了我國干線通信網。

20世紀初,國內繁忙的線路開始廣泛使用進口的莫爾斯自動電報機,以提高其通信速度和質量。民國時期,時局較為混亂,電報這一通信手段發展極為緩慢。二十年代末,電傳打字電報機傳入中國,從1927年至1937年的這十年,國家著重整修改建電報舊線、新架線路5000公里,共有電報局所達1500處。抗日戰爭期間,內地電報局所亦遭到不同程度地破壞,直到抗戰勝利後,各大城市才開始恢復並開辦特快電報、國際電報、夜信電報等業務

1949年全國解放後,電報通信得到一定的發展。國家投入使用了一批蘇聯和德國生產的電傳機,並相繼推出真跡傳真業務。為了加強國際間的聯繫,1950年2月7日,我國與蘇聯簽訂了《建立電報電話聯絡協定》,於1959年1 月2日開通北京至莫斯科國際用戶電報電路。

國內最早研製投產的電傳機當數1955年問世的55型電傳機;1959年又生產出載波電報機。 1964年搞出雙機頭自動發報機;次年推出晶體管載波電報機。各地電報局所採用的為撕斷紙條半自動轉報設備,組成了國內較為龐大的電報通信網。至此,國產電報機逐漸成為內地市場的主流。

1967年初,在電傳電報通信中​​全都改用數字保護電碼,進而大大提高了電報通信質量。 1969年,郵電部門研製出較先進的中文電報譯碼機,節省了電報從業人員譯電之手續。

傳真電報簡稱傳真。使用傳真可直接傳送發報人文件、圖形、表格、照片等。它之所以受到歡迎,主要在於通信速度快、操作簡便,對方只需一台傳真機就能接收與原樣相同的複製件。其傳輸方式分直流電報和載波電傳傳輸。若實施電報通信,一定不能缺少兩部分設備。一是電報通信的終端設備,如人工電報機、電傳打字機、五單位自動發報機等;二是電報通信的傳輸設備,如通信線路、載波電報機、無線收發信機等。

電傳打字機包括兩大類。一是機械式電傳打字機,此類打字機依靠電動機帶動一系列的機械動作來完成接收或發送信號;另一類是電子式電傳打字機,它的發報、收報及各部分動作的協調均由電子邏輯電路控製完成。常見的傳真機包括真跡傳真機、相片傳真機、用戶傳真機、信函傳真機、電子式電傳機、電子計算機自動轉報機等。

八十年代初,郵電部決定恢復使用人工電報電碼符號、國際通報用語和公電密語。 1982 年,國內有些城市開辦國際真跡傳真業務,主要對像有日本、新加坡、香港等國家及地區。 1984年6月,西藏自治區試辦藏文電報業務,同年8月1日,我國自行設計製造的256路程控自動轉報系統在上海電報局運行。翌年,郵電部524廠成功地推出漢字電傳機,該機具有自動漢字譯​​電功能。次年12月,全國第一個省內公眾快速傳真通信網在江蘇省建成,後發展為18個省會城市開辦省際真跡傳真業務。 1988年1月6日,郵電部決定自2月1日起,在國內33個城市推出“禮儀電報”新業務,適應了當時人們的需要。

進入九十年代,中國電信業得到迅速發展。電報業務也有了新的開拓,開辦了請柬電報業務。 1990年11月7日,西寧公眾電報自動轉報系統亦正式投入運營。除拉薩以外的各省會城市公眾電報自動轉報網宣告建成。

但是隨著有線電話和移動電話及無線尋呼等業務用戶的不斷增長,電信業務呈現多元化的發展局面。因此,電報這一傳統業務受到極大的衝擊。如今,人們去郵局發電報的已很少,代之而起的傳真機大量走進尋常百姓家。 “有急事,發電報”的情形只能成為人們的記憶了。

【五針式電報機】

五針式電報的工作原理:兩根指針指同一個字母正在傳送

1844年5月24日,莫爾斯從華盛頓到巴爾的摩拍發人類歷史上的第一份電報。在座無虛席的國會大廈裡,莫爾斯用激動得有些顫抖的雙手,操縱著他傾十餘年心血研製成功的電報機, 發出了:“上帝創造了何等奇蹟!”一語。

中國

電報自發明使用以來, 也很快就傳到了中國

滿清時期

1871年 -最早侵入中國的電報通信

英國、俄羅斯、丹麥敷設的香港至上海、長崎至上海的水線,全長2237海裡。於1871年4月,違反清政府不得登陸的規定,由丹麥大北電報公司出面,秘密從海上將海纜引出,沿揚子江、黃浦江敷設到上海市內登陸,並在南京路12號設立報房。於1871年6月3日開始通報。這是帝國主義入侵中國的第一條電報水線和在上海租界設立的電報局。 [4]

1873年 -中國最早的漢字電碼

由於漢字由許多部首組成,結構複雜,字型繁多,一個字一個"面孔",拍電報不直接用電碼來表示。因此,採用由四個阿拉伯數字代表一個漢字的方法,簡稱"四碼電報", 中國漢字多達6萬字,常用的漢字只有一萬個, 所以用10的4次方(10,000)來表示("四碼電報"的來歷)。 1873年,法國駐華人員威基傑(S·A·Viguer)參照《康熙字典》的部首排列方法,挑選了常用漢字6800多個,編成了第一部漢字電碼本,名為《電報新書》。後由我國的鄭觀應將其改編成為《中國電報新編》。這是中國最早的漢字電碼本。

1873年 -中國人最早研製的電報機

1873年,華僑商人王承榮從法國回國後,與福州的王斌研製出我國第一台電報機,並呈請政府自辦電報。清政府拒不採納。 [4]

1875年 -中國最早的電報學堂


上一頁 2 下一頁 選擇頁數
用戶 評論
還沒有評論
我要評論 [遊客 (3.142.*.*) | 登錄 ]

語言 :
| 校驗代碼 :


搜索

版权申明 | 隐私权政策 | 版權 @2018 世界百科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