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言 :
SWEWE 會員 :登錄 |註冊
搜索
百科社區 |百科問答 |提交問題 |詞彙知識 |上傳知識
上一頁 2 下一頁 選擇頁數

政黨制度

社會主義國家的政黨制度是一種新的類型。 20世紀社會主義首先在不發達國家取得勝利,不發達國家原先國內民主政治、政黨政治傳統薄弱,無產階級政黨掌握政權後又長期處於發達資本主義國家的包圍之中,國內外階級鬥爭尖銳複雜,這都影響到社會主義國家政黨制度的建設,或者給政黨制度的建設打下深刻的烙印。

蘇聯是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革命前長期處於沙皇君主專制統治之下。到19世紀末20世紀初才出現無產階級的社會民主工黨、小資產階級的社會革命黨、資產階級的立憲民主黨等。 1917年二月革命推翻沙皇專制制度後,立憲民主黨和社會革命黨執掌政權。幾個月後,В.И.列寧領導的布爾什維克黨發動和領導十月社會主義革命,推翻了立憲民主黨和社會革命黨的臨時政府,建立了無產階級政黨領導的無產階級專政政權。十月革命前,布爾什維克黨曾於9月間與從社會革命黨中分化出的左派社會革命黨建立聯盟,並有7名左派社會革命黨人被吸收參加領導十月武裝起義,同年12月又有7名左派社會革命黨人被吸收參加第一屆工農政府,擔任人民委員會的農業、司法、郵電等人民委員職務,這是無產階級政黨領導的同小資產階級政黨組成聯盟的兩黨聯合政府。 1918年春,左派社會革命黨因反對簽訂對德國的布列斯特和約而退出政府,結束了兩黨合作。 1920年後,蘇俄形成了共產黨一黨獨掌政權的體制。直到1990年,蘇聯一直實行這種政黨制度。我國政黨制度

簡介

中國共產黨在民主革命的長期鬥爭中,同各民主黨派結成人民民主統一戰線。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終於取得了民主革命的勝利。 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後,一直堅持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制。 1956年社會主義改造基本完成之時,毛澤東進而提出共產黨同各民主黨派“長期共存, 互相監督”的方針。 1957年以後受“左”的指導思想影響,多黨合作受到損害。 1978年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後,中共重申堅持同各民主黨派“長期共存,互相監督”的方針,同時又加上“肝膽相照,榮辱與共”的內容。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是具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政黨制度。

特點

中國的政黨制度的基本點是堅持共產主義政黨的長期穩定領導,同時發揮多黨合作的作用。由於共產主義政黨是無產階級先進的有紀律的部隊,以馬克思主義、科學共產主義為指導,理論聯繫實際,密切聯繫群眾,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不謀私利,掌握自我批評武器,善於聽取批評意見,所以它必須而且能夠領導好社會主義建設事業。同時共產黨又需要各民主黨派的合作與監督。各民主黨派代表廣大勞動者和愛國者的利益,反映他們的要求與意願。沒有盡量廣泛的政黨聯盟,沒有盡力發揮各民主黨派的作用,就無法充分調動廣大人民群眾的積極性,無法避免決策的失誤。共產主義政黨對國家政權的領導包括政治領導、思想領導和組織領導。政治領導主要是提出社會發展戰略和重大方針政策;思想領導主要是提高馬克思主義水平,加強對國家公職人員和人民群眾的社會主義、共產主義思想教育;組織領導主要是推薦各級政權機關領導人人選,由人民政權機關選舉或任命。共產主義政黨不僅要領導國家政權,而且還要對社會實行全面的領導。為了克服以往存在以黨代政、黨政不分的弊病,在社會主義改革中逐步實現黨政分開,既堅持加強黨的領導,又改進、完善黨的領導。黨對國家事務主要實行政治領導,充分發揮國家機關的作用,黨經過法定程序使自己的主張變為國家意志,同時通過黨組織的活動和黨員的模範作用帶動廣大人民群眾,實現黨的路線、方針、政策。


上一頁 2 下一頁 選擇頁數
用戶 評論
還沒有評論
我要評論 [遊客 (3.139.*.*) | 登錄 ]

語言 :
| 校驗代碼 :


搜索

版权申明 | 隐私权政策 | 版權 @2018 世界百科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