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言 :
SWEWE 會員 :登錄 |註冊
搜索
百科社區 |百科問答 |提交問題 |詞彙知識 |上傳知識
上一頁 1 下一頁 選擇頁數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半殖民地,是相對於完全殖民地而言的。它是指形式上有自己政府的獨立國家,實際上政治、經濟等社會各方面都受到外國殖民主義的控制和奴役,在社會發展形態上是歷史的沉淪;半封建是相對於完全的封建社會而言的。它是指形式上仍是封建統治和自然經濟占主導,實際上社會已逐漸近代化,資本主義經濟、政治、思想文化等因素在不斷發展壯大,在社會發展形態上是歷史的進步。半殖民地是從國家的政治地位上看的,半封建是從社會經濟結構上看的。半殖民地是促成半封建的原因,半封建又是半殖民地的基礎。基本釋義

又稱“雙半社會”。

帝國主義入侵封建國家後,封建經濟逐步解體,資本主義因素得到一定發展;國家形式上保持獨立和主權,而實際上政治、經濟都被帝國主義所控制的社會形態。半殖民地國家或者受一個帝國主義控制,或者受幾個帝國主義控制,在國內形成代表不同利益的官僚買辦集團。舊中國是受著幾個帝國主義侵略和控制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形成原因

該國因素

與歐洲等地的發達國家不同,當時的中國長期處於封建社會的形態,形成了比歐洲國家更為強大的封建經濟。長期的封建社會使人民對世界形勢缺乏足夠了解,整個社會普遍存在以中國為中心的心態,排斥外國文化。在商品經濟不甚發達,自然經濟佔據絕對優勢的情況下,僱傭勞動現象受到當時的意識形態制約而難以發展。導致社會生產力遲滯不前,國力相較於資本主義國家有極大的差距。在政治上受到外國的控制,為傾銷商品而控制海關關稅;通過設立租界開設工廠。似的國家在全方位受到資本主義的控制,但依然存在著形式上的主權。

外部因素

隨著資本主義國家經過工業革命後生產力空前的發展,來自當時中國市場的利益已不足以滿足資產階級的需要;同時大量商品的生產需要有足夠的原料與勞動力來維持。這樣一來佔有擁有豐富原料、廣闊市場與廉價勞動力的封建國家成為資產階級的首要目標。各資本主義國家政府對經濟發展的態度均為自由主義和重商主義,利用國家機器來維護該國資產階級,以外交、經濟乃至武力為該國資本主義發展尋求殖民地。對於採用貿易壁壘等利用政府封閉該國市場的國家,一律以武力解決,再以不平等條約來確定開放市場的法理依據。隨著外部因素的不斷加強,最終原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殖民地傾向將愈加明顯。

重要影響

殖民地經濟

長期的商品輸出與資本輸出導致該國工業幾乎沒有發展,一味以輸出原料為貿易主要形式,並形成強大依賴性。長此以往就會形成畸形發展的殖民地經濟。發達國家利用全球貿易的主導地位和有力的競爭,打壓沒有市場競爭力的原殖民地國家原料價格,抬高工業成品的價格,形成價位“剪刀差”。隨著77國集團的成立,這種價位差得到一定程度的緩解,但並沒有消失。

文化衝突

在一些伊斯蘭教或其他宗教及思想佔據統治地位的國家,對外來文明及他們所信仰的宗教往往相互敵視,互不認同。其中在中東地區和東亞的表現尤為突出。在中國和日本,佔有統治地位的儒家思想及皇權至上思想遭到民主思想及基督教等文化思想的衝擊,其統治地位遭到挑戰。有時外來文化可能會與該國文化思想相融合,形成一種獨特的、包含有多元結構的新思想,藉以推動社會前進。但這種衝突有時不僅會存在於文化思想界,而是以政權更替、武裝起義等極端手段來表現。無論最後文化衝突的結局如何,都在進一步削弱該國文化的影響力。這種對立現像一方面被認為是促進世界文化交流、摒棄不文明現象、教導落後文化的積極手段,但也有大量的觀點提出這種對該國文化思想的摒棄是社會思想混亂、流血衝突乃至暴亂等危害國家安全問題的根源。

思想社會運動

出於對國家安危的考量,部分國家的思想激進分子採用引入先進科技、學習西方資本主義思想技術的手段來推動該國的改革。這種改革的成功國家將轉型為新的資本主義國家,擺脫原有的半殖民半封建社會。但有時改革會遭到該國保守封建勢力及有敵意的外國干涉下失敗,反而加強了該國殖民地化趨勢。同時部分國家在改革時引入了馬克思主義的思想,意圖將該國引入共產主義道路。

民族自卑心態

隨著20世紀中葉世界殖民體系的不斷瓦解,取得主權獨立的國家中,由於國內矛盾尖銳、經濟萎靡不振,或者國家經濟發展出色,但人民精神上並沒有相應的發展,社會上出現了一種具有廣泛影響力的特殊的心態。這種心態一方面表現為對該國前景持悲觀態度,認為國家沒有能力擺脫目前的困境,應當以改變社會形態的方式來解決現有困難;另一方面則表現為極端的激進派:排斥外來事物、拒絕國際合作,片面強調該國的優勢,反權威主義。這種觀點認為以上兩種心態同出於該國歷史上半殖民半封建社會時期對民族自尊心的嚴重打擊,對國家強大極為關注,希望該國能夠成為世界領袖,從而對現有社會的反差產生強烈不滿而造成的不同表現。

理解

半殖民地從政治角度看,主權遭破壞,列強干涉中國內政,中央機構半殖民地化;從經濟角度看,中國日益捲入資本主義世界市場,經濟日益殖民地化。

《辛丑條約》簽訂標誌著中國半殖民地秩序形成。半殖民地的歷史是​​中國沉淪,遭受侵略、掠奪、奴役和屈辱的歷史。

半封建是指封建主義(封建的製度、生產方式、落後保守的思想觀念)受到衝擊,逐步瓦解,資本主義先進的生產方式、思想、制度在中國逐步傳播、發展的過程。這是個歷史的進步。

資本主義的產生和發展,是推動近代中國進步的主要力量。但封建主義在中國根深蒂固,在政治、經濟、思想領域仍起著阻礙近代社會進步的作用。

有部分獨立權,但沒有完整的獨立自主權。

近代中國特點

近代中國社會既不同於鴉片戰爭前的封建社會,也不同於一般的資本主義社會,它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會。因此,有其自身的許多特點,表現如下:

帝國主義日益成為統治中國、阻礙中國社會發展和進步的決定性因素。帝國主義通過不斷發動侵華戰爭,迫使清政府簽訂一系列喪權辱國的不平等條約。他們操縱了中國的財政、經濟、軍事、文化,使本來已經落後的經濟文化更加落後,成為阻礙近代中國獨立發展的主要力量,也是近代中國一切災難和禍害的總根源。

中國封建勢力和帝國主義侵略勢力狼狽為奸,互相勾結,是近代中國最反動、最腐朽的力量,成為帝國主義統治和奴役中國的社會基礎。帝國主義列強的入侵,使封建

的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基礎雖遭破壞,但封建剝削制度的根基不但依然保持著,而且同買辦資本和高利貸資本的剝削結合在一起,在中國的社會經濟生活中佔據著顯著的優勢,成為近代中國最主要的經濟形式。雖然近代中國民族資本主義有了些發展,但始終沒有成為中國社會主要經濟形式。由於中國是幾個帝國主義間接統治的半殖民地國家,帝國主義列強在中國劃分勢​​力範圍和實行分而治之的政策,使中國的政治、經濟和文化的發展呈現出極端的不平衡。

中國的廣大群眾尤其是廣大工農群眾不僅受帝國主義和封建主義的雙重壓迫,而且還受官僚買辦資產階級的剝削和壓迫。他們過著飢寒交迫和毫無政治權利生活。中國人民的貧困和不自由程度是世界上罕見的。


上一頁 1 下一頁 選擇頁數
用戶 評論
還沒有評論
我要評論 [遊客 (3.15.*.*) | 登錄 ]

語言 :
| 校驗代碼 :


搜索

版权申明 | 隐私权政策 | 版權 @2018 世界百科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