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言 :
SWEWE 會員 :登錄 |註冊
搜索
百科社區 |百科問答 |提交問題 |詞彙知識 |上傳知識
上一頁 2 下一頁 選擇頁數

邊際報酬

邊際報酬遞增的確切含義

從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知識的確可以使邊際報酬出現遞增的性質。因此,在知識經濟中說邊際報酬遞增是有其道理的。但是,用邊際報酬遞增這個名詞來描述知識對邊際產量的影響,並不是指隨著可變要素的增加,邊際產量就是一條平滑的曲線無限制地增加。就如同傳統經濟學中的邊際報酬遞減定律也並不是指整個過程全部遞減,邊際產量的增加也與知識的創新能力、知識的完整性有著很大的關係。由於知識的創新過程是不連續的,不是以均衡速率慢慢增加的,因此在動態分析中,邊際產量的改變也同樣存在著很大的不可預測性。它會隨著知識這種催化劑在不同時間所起的作用不同而有所波動,在某些階段也存在著邊際報酬遞減的情況。在新古典經濟學中的邊際報酬遞減所描繪出來的曲線是一條先遞增後遞減的拋物線,而在知識經濟的條件下,從動態的觀點來看邊際報酬曲線是不規則的。因為創新是永不停息的,而新的知識也總是能增加原有知識的完整性,因此從整體的走勢上看知識這種要素對邊際報酬的影響是使其遞增的。從短期來看,從靜態的觀點分析,知識的投入量是不變的,增加其他可變要素的投入量則又回到了原來傳統經濟學分析的老路上來,邊際報酬則是遞減的。因此最終出現的曲線呈現的是長時間上的、總體上的遞增,局部上的、短時間段內的遞減的一個交替上升的狀態,因此並不能望文生義、簡單地把邊際報酬遞增理解為整個過程單純性的遞增。從以上的分析也可以看出,提出邊際報酬遞增並不是否認傳統經濟學中的邊際報酬遞減定律,而是擴大了生產要素的範圍,從動態的觀點來看待問題,因此提出邊際報酬遞增是對傳統經濟學的一個補充和完善。

邊際報酬遞增的啟示

邊際報酬遞增從一個方面反映出知識作為新的生產要素所發揮的巨大作用。要充分地發揮知識的作用,就要根據知識要素所具有的特點,有針對性地加強對知識的運用。知識的學習效應可以促進邊際產量的提高,因此就要充分地發揮知識的這種作用,更多地關注知識的創新,促進生產的跳躍式發展,使其不斷地從低水平的均衡躍入更高水平的均衡中來。知識的非完整性也要求我們更多地運用新知識,不斷地對已有的知識進行更新和完善。知識的影響同樣也不僅僅局限在要素市場,在產品市場、消費市場,都會因為知識要素的特殊性而存在一些特殊的現象。本文沒有涉及的消費市場的邊際效用遞減規律在網絡經濟的環境下,也在一定的範圍上存在著邊際效用遞增的性質。因此在知識經濟時代,很多傳統的理論都需要進行進一步的思考,更多地從發展的眼光來看待問題,更多地從靜態的研究方法轉入到動態的研究方法上來,從均衡的關注轉入對非均衡的關注上來。

知識的特殊性對邊際報酬的影響

知識作為生產力要素具有其特殊性:一方面,它是無形的,寓於其他要素之中的非獨立要素,通過優化其他要素的結構和配置,改進生產關係及上層建築的素質與協調性來施加其對生產力的影響。另一方面,它是一種有形的獨立要素,與其他的生產要素(如勞動者、生產工具等)一起共同構成了現代生產力的基礎。

知識作為非獨立要素在生產過程中所起到的就是催化劑的作用。要理解這種作用就要打破原來靜態的分析方法,引入時間的概念,引入動態分析。而傳統的邊際報酬遞減規律是從靜態的角度來進行分析的。當可變的生產要素增加到一定的程度時,可變的生產要素和非可變生產要素就形成了一個最佳的搭配比例,從而達到產量的最大值,這就形成了一個靜態的最優效率。引入時間後,就引入了動態的分析方法,對原來的邊際報酬的改變形式產生了影響。

從宏觀上來看,社會發展大致的過程包括相互聯繫的兩個方面:從短期來看,是某特定均衡下生產要素邊際報酬遞減;從長期來看,是不均衡中所體現出來的生產要素邊際報酬遞增傾向。而後者對人類的進步起的作用更大。學習過程有兩個效應:一是由於生產了更多的資本品而積累了更多的知識,下一代資本品包含更高的技術水平,生產每一單位最終產品所需勞動量下降;二是學習過程中知識的溢出效應,所有勞動力和積累性物質資本生產最終產品時的效率會逐漸提高。

知識的學習效用從另一個角度來看也就是一個創新的過程,知識積累到一定程度便以創新的形式表現出來。創新導致的經濟發展不均衡在人類知識的總量水平較低,創新與創新之間的間隔時間較長的情況下表現不是很明顯。人們看到的是某特定均衡下生產要素的邊際報酬遞減,所追求的是現有均衡下的最優效率。因此,意識不到創新在社會發展中的作用,就更認識不到創新背後的知識在社會發展中的作用。舒爾茨在關於農業方面的研究中指出,落後國家的農業效率很高,當地的農民能夠準確地計算一畝地該用多少種子和化肥。相反在大多數發達國家的農業中卻存在著比較明顯的浪費現象,效率並不高。但發達國家按單位面積衡量的產出是落後國家的幾十倍至幾百倍。舒爾茨的研究給人們的啟示就是應該努力追求不均衡下的生產要素報酬遞增,而不要費太多精力去謀求受邊際報酬遞減規律限制的最優效率。知識在其中就相當於一個催化劑的作用,使靜態均衡從較低的層面躍入一個較高的層面。這樣即使在一個較低的層面所增加的可變要素的投入量超過了最佳比例,也會因為知識的促進作用躍入更高的均衡狀態,打破了原來超過均衡點就開始出現邊際產量遞減的情況。

如果把知識不僅看成生產中的催化劑,而是看成一種可變的生產要素來投入生產,發揮其直接的作用,也會因為知識的特殊性而對邊際報酬的改變產生影響。知識作為可變生產要素與其他的可變生產要素的最大區別就在於投入生產中的知識具有非完整性。知識本身俱有一個前後相繼的性質,前人的知識總能作為後人的知識的基礎。因此,知識的發展是一個永無休止的過程。接下來的問題是:為什麼不完整的知識具有邊際報酬遞增的性質?舉例來說,如果一個菜譜只能看到前一部分,讀者可以學到一些做菜的技巧會給讀者帶來一定的邊際效用,但是實質性作用並不大。要是把整個菜譜都學習​​完,後一部分所帶來的邊際報酬就會大於前一部分,因為看完以後讀者已經可以完整地製作某個菜餚。相對於不斷發展的現實世界和知識體系,目前投入生產的知識也就相當於半個菜譜,是不完整的,可以起到一定的功能,但是價值體現並不充分。以後投入生產的知識總是更好地增加了原有知識的完整性,使得投入到生產中的知識具有了邊際報酬遞增的性質。實際上,有關不完整的知識具有邊際報酬遞增的性質還可以從知識的前後相繼性來看。前人成為後人的基礎,這本身隱含著後人的知識不會次於前人的知識,其對人類的貢獻一般不會小於前人的知識對​​人類的貢獻。知識的這種邊際報酬遞增的性質使我們看到,知識甲和知識乙單獨運用於經濟活動時,各自獲得的報酬總和是小於它們被聯合運用於經濟活動時取得的報酬。

不少文章把知識經濟中的邊際報酬遞增原因歸結為知識產品低廉的複制價格,但是一旦前期的開發工作完成每個增長部分的成本就降到了最低,有時甚至為0。正是由於知識產品的這種特殊性,直接導致了多生產一單位的產品的成本降低,也就是邊際成本下降。但是邊際成本的下降只能導致邊際利潤遞增,和邊際報酬沒有什麼關係,而且這種討論的基礎是建立在產品市場之上的而非要素市場,不能和邊際報酬的改變混為一談。


上一頁 2 下一頁 選擇頁數
用戶 評論
還沒有評論
我要評論 [遊客 (3.141.*.*) | 登錄 ]

語言 :
| 校驗代碼 :


搜索

版权申明 | 隐私权政策 | 版權 @2018 世界百科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