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言 :
SWEWE 會員 :登錄 |註冊
搜索
百科社區 |百科問答 |提交問題 |詞彙知識 |上傳知識
上一頁 1 下一頁 選擇頁數

技術評價

技術評價也稱技術評估是對某種技術可能帶來的社會影響進行定性定量的全面研究,從而對其利弊得失作出綜合評價的技術。

概念

技術評估著重研究一項技術的引入對社會帶來的潛在的、間接的、不可逆的和滯後的後果。技術評估是隨著科學技術的迅速發展帶來一些未預料的社會代價而產生的。汽車變成城市空氣污染的主要來源,就是一個例子。 “技術評估”一詞最早由美國前議員E.戴達利在1966年國會的一份報告中提出的。 1972年美國通過立法建立了國會技術評估辦公室,隨後在美國國家科學院工學院以及聯邦政府的一些機構和私營企業也都建立了相應機構。後來,聯合國經濟合作發展組織、歐洲共同體和經互會等一些國際性組織和日本、瑞典、加拿大、蘇聯、波蘭、捷克斯洛伐克、民主德國以及一些第三世界國家也開展起技術評估的研究。 [1]發展

技術評價一詞起源於美國,1966年美國眾議院科學技術委員會首先提出要開發技術評價。 1976年科學技術開發分會主席達達里奧向美國國會提出製定技術評價法。進入70年代以來,技術評價已成為一項政策研究,廣泛用於製定政策和規劃,確定評價開發項目等活動。日本60年代末70年代初,由於經濟高速發展,公害日趨嚴重,引起了社會各方面的重視,於是派調查團到美國考察,並決定把技術評價引入日本。此外,東歐、西歐、前蘇聯等許多國家,從70年代開始應用技術評價,並製定了​​技術評價法律條款。為了增進各國的情報交流,1972年建立了國際技術評價委員會。我國也開始應用技術評價這一先進技術。 [2]

原則

三種性的相結合

技術先進性、經濟合理性與生產可行性相結合。技術先進性就是技術創新性。只有創新才能保證所開發的技術成果具有先進水平。創新是技術開發中選題與成果評價的重要依據。經濟合理性包括保證用戶在使用技術成果過程中的經濟合理;能夠為生產企業帶來生產經營的經濟效益。生產可行性是指能夠預計到推廣應用的可能性。例如,對機電產品要考慮到使用部門、地區對新產品、新技術的吸引、消化能力,操作使用習慣等。

兩種需要的相結合

當前需要和長遠需要相結合。對技術開發的課題選擇與成果評價時,不僅要考慮到當前本企業發展生產、提高技術水平、提高經濟效益的作用,還要有長遠觀點,考慮到今後對本企業較長時間的影響。

兩種利益的相結合

局部利益與整體利益相結合。包括兩個含義:一是指新技術成果的效益分析,不僅要求能為本企業帶來效益,而且能為本行業,本地區乃至整個國民經濟的發展帶來效益。在處理局部效益同整體的關係時,原則上局部效益要服從整體效益。二是指規模較大的技術開發項目於其中的若干較小課題,則前者與後者同樣是整體與局部的關係。因此,要求局部與整體之間實現最佳配合。

內容

技術價值的評價

這主要是從技術角度做出評價,包括兩項內容:一是技術的先進性,如技術的指標、參數、結構、方法、特徵,以及對科學技術發展的意義等;二是技術的適用性,如技術的擴散效應、相關技術的匹配、實用程度、形成的技術優勢等。

經濟價值的評價

這主要是對技術的經濟性做出評價。其評價使多方面的,可以從市場角度進行評價,如市場競爭能力、需要程度、銷路等;也可以從效益上進行評價,如新技術的投資、成本、利潤、價格、回收期等。

社會價值的評價

這主要是對技術從社會角度上做出評價。如新技術的採用和推廣應符合國家的方針、政策和法令,要有利於保護環境和生態平衡,有利於社會發展、勞動就業、社會福利以及人民生活、健康和文化技術水平的提高、合理利用資源等。

標準

1、中間技術和適用技術

從五十年代開始在世界範圍內開展了對技術選擇標準的理論探討,提出了各種選擇理論,如資金周轉率論、社會極限生產率論、再投資率論等。隨著國際技術轉移的盛行,開始從技術轉移的戰略角度,重新探討技術選擇的標準問題,於是出現了中間技術和適用技術。

1)中間技術:中間技術的概念是在1963年開始使用的,當時不少人認為,發展中國家最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就是提供就業機會,為此發展中國家所引進技術和生產方法最好能適合本國國情,能充分提供就業機會,並便於推廣應用。

定義:稍舊但容易推廣,能被廣大用戶所採用,並見效較大的技術。

中間技術也受到人們的非議:拋開新事物而特意學習中間技術,令人不解,而且利用中間技術的企業,雖能提供就業機會,但產品質量差、維護費用高等問題,於是出現了適用技術。

2)適用技術:指一個國家、一個地區、一個企業為達到一定的目的,在可能利用的多種技術中,最符合本國家、本地區、本企業的實際情況,社會效益最好的一種技術。

2、我國選擇技術的標準

我國選擇技術既不能脫離國情,盲目追求最新技術,應選擇採用和創新這樣的技術:這些技術既先進、又適用,既能迅速改變我國的落後面貌,又能大幅度提高整個國民經濟利益,也就是說,應積極地選擇“適用的先進技術”,這是我國的基本國策。

根據我國國情,判斷技術適用性的標準主要表現在:

第一資源方面:能否充分合理地利用我國自然資源,降低原材料消耗。


上一頁 1 下一頁 選擇頁數
用戶 評論
還沒有評論
我要評論 [遊客 (3.129.*.*) | 登錄 ]

語言 :
| 校驗代碼 :


搜索

版权申明 | 隐私权政策 | 版權 @2018 世界百科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