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言 :
SWEWE 會員 :登錄 |註冊
搜索
百科社區 |百科問答 |提交問題 |詞彙知識 |上傳知識
上一頁 1 下一頁 選擇頁數

膽鈣化醇

科技名詞定義

中文名稱:維生素D3

英文名稱:vitamin D3

其他名稱:膽鈣化[固]醇(cholecalciferol)定義:活性的7-脫氫膽固醇。由7-脫氫膽固醇經紫外線照射後生成。實際上它是一種激素原,本身無活性,需先在肝臟中代謝成25-羥膽鈣化醇,再在腎臟進一步羥基化後才有活性。

應用學科: 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一級學科);激素與維生素(二級學科)

以上內容由全國科學技術名詞審定委員會審定公佈

藥品類型:化學藥品

規格:100萬國際單位/克

劑型:油劑

基本信息

中文名稱:維生素D3[1]

英文名稱:Vitamin D3

英文別名:Cholecalciferol [USAN:BAN:JAN]; Cholecalciferol; 9,10-Secocholestra-5,7,10(19)-trien-3-ol, (3beta,5Z,7E)-; 7-Dehydrocholesterol, irradiated; 7-Dehydrocholestrol, activated; 9,10-Seco(5Z,7E)-5,7,10(19)-cholestatrien-3-ol; 9,10-Secocholesta-5,7,10(19)-trien-3 -beta-ol; Activated 7-dehydrocholesterol; Arachitol; Colecalciferol; Colecalciferolo; Colecalciferolo [DCIT]; Colecalciferolum; Colecalciferolum [INN-Latin]; Colecalcipherol; D3-Vicotrat; D3-Vigantol; Delsterol; Deparal; Duphafral D3 1000; EPA Pesticide Chemical Code 202901; Ebivit; HSDB 820; Irradiated 7-dehydrocholesterol; NEO Dohyfral D3; NSC 375571; Oleovitamin D3; Quintox; Rampage; Ricketon; Trivitan; Vi-de-3-hydrosol; Vigantol; Vigorsan; Vitinc dan-dee-3 ; 9,10-Secocholesta-5,7,10(19)-trien-3-ol, (3beta,5Z,7E)-; Cyclohexanol, 3-((2E)-2-((1R,3aS,7aR) -1-((1R)-1,5-dimethylhexyl)octahydro-7a-methyl-4H-inden-4-ylidene)ethylidene)-4-methylene-, (1S,3Z)-; (3S,5Z,7E) -9,10-secocholesta-5,7,10-trien-3-ol; (5Z,7E)-9,10-secocholesta-5,7,10-trien-3-ol

CAS:67-97-0;8024-19-9;8050-67-7

EINECS:200-673-2

分子式:C27H44O

分子量:384.6377

介紹

定義

維生素D是一種脂溶性維生素,也被看作是一種作用於鈣、磷代謝的激素前體,它與陽光有密切關係,所以又叫“陽光維生素”。維生素D是一族A、B、C、D環結構相同,但側鏈不同的一類複合物的總稱,A、B、C、D環的結構來源於類固醇的環戊氫烯菲環結構,目前已知的維生素D至少有10種,但最重要的是維生素D2(麥角骨化醇)和維生素D3(膽鈣化醇)。

維生素D2是紫外線照射植物中的麥角固醇產生,在自然界存在較少。維生素D3則由大多數高級動物的表皮和真皮內含有的7-脫氫膽固醇經紫外線(波長265~228nm)照射轉變而成。維生素D3是維生素D中生物代謝率最高的一種活性形式。在後文中提到的維生素D主要指維生素D3。維生素D3(膽鈣化醇)主要是由人體自身合成的,人體的皮膚含有一種膽固醇,經陽光照射後,就變成了維生素D3。所以,如果孩子能充分接受陽光的話,自身合成的維生素D3,就基本上能滿足。另外,維生素D3還可來自動物性食物,如肝類,尤其是由海產類的魚肝中提煉的魚肝油。維生素D3除存在於少數動物性食物之外,主要是皮膚中的7-脫氫膽固醇經紫外線照射後形成的,而7-脫氫膽醇則是由膽固醇轉變生成的,所以有人叫它太陽維生素。

發現

1936年,人們從鱈魚中發現了維生素D3[2]。以後發現了維生素D3的生理功能是促進腸道鈣吸收,誘導骨質鈣磷沉著和防止佝僂病。維生素D3對鈣代謝的調節是通過與胞核1,25-(OH)2D3受體的結合而達到的。不久人們又發現,在皮膚、肌肉、胰腺、腦、造血細胞和腫瘤細胞中發現均有這種受體。 1981年有人首先在小鼠的骨髓白血病細胞中發現,維生素D3具有調節細胞生長的作用,包括誘導細胞的正常分化和抑制細胞的過渡增殖。由此,人們聯想到能否用維生素D3來治療腫瘤、銀屑病等細胞過渡增殖的疾病。但直接應用維生素D3及時美籍日記未可也能導致高鈣血症、高鈣尿症和軟組織鈣化。丹麥利昂公司為了找出一種維生素D3的衍生物,既能調節細胞生長,對鈣代謝的影響不大,並終於在1985年合成鈣泊三醇。與此同時日本學者用1α-OH D3治療一老年骨質疏鬆患者,意外發現其銀屑病亦好轉。日本株式會社也合成他骨化醇。鈣泊三醇與他骨化醇可外用治療銀屑病。鈣泊三醇與他骨化醇都是維生素D3的類似物,均能抑制銀屑病表皮細胞的異常增值,及誘導銀屑病表皮細胞的分化。這是他們治療銀屑病所以有效的道理。

全面

中文名稱:維生素D3

簡寫拼音:WSSD3

英文名稱:Vitamin D3

所屬類別:維生素AD屬

概況


上一頁 1 下一頁 選擇頁數
用戶 評論
還沒有評論
我要評論 [遊客 (3.144.*.*) | 登錄 ]

語言 :
| 校驗代碼 :


搜索

版权申明 | 隐私权政策 | 版權 @2018 世界百科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