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言 :
SWEWE 會員 :登錄 |註冊
搜索
百科社區 |百科問答 |提交問題 |詞彙知識 |上傳知識
上一頁 2 下一頁 選擇頁數

梅河口

1943年,朝陽鎮及東鳳舞村劃歸輝南。將安樂村撤銷併入杏嶺和鴨綠村,三合堡併入謝家營,駐腰所併入雙鳳山,二道崗、牛心頂併入雙泉堡,楊樹河子、姜家街併入磨盤山村,全峰、江源併入雙頂子村,東山城子併入山城街,中山堡併入海龍街,新民村併入長安村,寶山村、四合堡併入興龍村。合併後有山城鎮、梅河口、海龍3個街。野豬河、吉樂、二龍山、太平、永濟、同合、大安、灣龍溝、興農、連山、鴨綠、杏嶺、謝家營、二道崗、一座營、雙鳳山、雙泉、磨盤、花園、雙頂子、中和、長安、興龍計23村。1945∼​​1953年

1945年東北光復建立人民政權後,屬遼北省。 1947年,屬遼寧省第四行政專員公署。 1948年屬遼北省,1949年屬遼東省。

1945年8月15日,日本帝國主義宣布無條件投降以後,由偽縣長組織當地偽官吏和士紳成立治安維持會。 10月23日,東北挺進縱隊第一支隊(東北聯軍前身)進駐海龍縣城,解散治安維持會,成立臨時縣政府。 11月1日政工成立海龍縣民主政府,隸屬於遼北省。海龍縣民主政府成立後實行區村制,海龍境內劃10區。即城廂(海龍)區、梅河口中心區、山城鎮中心區、杏嶺區、太平區、(霍家燒鍋)、野豬河區、中和(白家堡)區、吉樂區、興農(雙興)區、一座營區。

1946年5月18日,東北行政委員會決定,海龍縣劃歸遼寧省政府領導,為直屬縣。 5月24日,國民黨軍佔領海龍,成立國民黨海龍縣政府,隸屬於國民黨遼北省政府。海龍縣民主政府實行戰略轉移,撤至柳河縣聖水河子區,開展游擊鬥爭。梅集鐵路以東地區游擊鬥爭,由中共海柳邊工作委員會領導,隸屬於遼寧省第四專員公署。 6月15日,將柳河縣第八區(聖水河子)劃歸海龍縣,為海龍縣民主政府游擊根據地(1947年9月,收復海龍後劃回柳河縣)。梅集鐵路以西的游擊鬥爭,12月以後由海、柳、清聯合縣領導,隸屬於遼寧省第二專員公署。

1947年5月31日東北民主聯軍收復海龍全境,恢復海龍縣民主政府,隸屬於遼寧省第四行政專員公署(駐海龍)。 1948年,東北行政委員會決定,海龍縣劃歸遼北省第三專員公署(駐遼源市)管轄。 1949年,遼北省撤銷以後,劃歸遼東省,並於同年5月18日劃歸通化地區行政公署管轄。

1949年9月中旬,鎮鄉分開,梅河口、山城鎮單設,農村劃城廂(海龍)、興農、一座營、野豬河、太平、杏嶺、六八石、中和、吉樂、花園10個區。

新中國成立後

1951年4月撤銷花園區,其所屬地域分別劃歸吉樂、中和二區和山城鎮。

1954年5月,首次召開海龍縣人民代表大會,依法選舉產生海龍縣第一屆人民委員會。同年8月15日,遼東省撤銷,海龍縣劃歸吉林省,仍由通化地區行政公署管轄。 1956年10月26日海龍縣縣城正式由海龍鎮遷至梅河口鎮。 1966年“文化大革命”以後,海龍縣人民委員會失去職能。 1968年7月成立海龍縣革命委員會,代行縣政府職能。 1980年改革黨政合一的體制,恢復縣人民政府。

1954年10月,呈省人民政府批准將海龍縣第七區友好村十三戶劃歸柳河縣。 1955年?5月31日,海龍縣人民政府發出通知,廢除以數碼順序的區名,直稱其地名。 1955年9月15日,原東豐縣和平鄉和大陽鄉境內駐軍營地(即東工地和西工地)之行政區域劃歸海龍縣管轄。

1956年3月19日,撤銷區的建制,重新組建48個鄉,即:興安、福安、同善、蓮河、三興、興農、裕慶、中心、二道崗、靖安、興華、雙睦、民安、牛心頂、馬場、小河北、雙泉、野豬河、河窪、新合、保安、興隆、城南、雙峰、雙勝、杏嶺、進化、義民、張家、永強、六八石、建設、李爐溝、四八石、白石溝、二八石、頭八石、永勝、黑山頭、水道、金廠、小楊樹河、大楊樹河、吉樂、姜家街、磨盤、大灣、五里堡。山城、梅河口、海龍三鎮未變。柳河縣所屬項家堡子劃歸海龍縣。 1957年,將海龍縣進化鄉邵大院、侯家店兩個自然屯劃歸柳河縣。

1958年3月上旬,合併為25鄉,即:雙興、三興、蓮河、康大營、中心、興華、雙泉、牛心頂、馬場、城南、河窪、新合、杏嶺、義民、進化、李爐、六八石、建設(同心)、四八石、二八石(白家堡)、頭八石、黑山頭、五里堡、磨盤、吉樂。山城鎮、梅河口、海龍鎮仍然未變。同年9月全縣實現人民公社化,實行政社合一的體制。成立鋼鐵(雙興)東豐(一座營)、冠軍(牛心頂)、勝天(新合)、英雄(杏嶺)、曙光(六八石)、中和(二八石)、上游(吉樂)、火箭(山城鎮)、梅河口、原子(海龍鎮)計11個人民公社,所屬197個管理區。

1960年3月1日,境內石頂子和三里村劃以東3個自然屯、野豬河村以東3個自然屯劃歸輝南縣。

1961年4月,將11個人民公社調整為27個。即:福安、雙興、康大營、興華、一座營、雙泉、牛心頂、野豬河、河窪、義民、杏嶺、進化、李爐、曙光、四八石、水道、中和、姜家街、小楊、大灣、吉樂、城郊(駐山城鎮)、郊區(駐黑山頭)、環城(駐海龍鎮)和海龍、梅河口、山城鎮。同時改管理區為大隊,所屬大隊290個,生產小隊1509個。

1964年3月,將城郊改稱花人民公社,環城改稱城南人民公社,郊區改稱黑山頭人民公社。

1983年改革政社合一的農村人民公社體制,成立鄉人民政府,建立村民委員會。 1983年11月14日,經省政府批准,福安鄉更名為灣龍鄉。

1984年6月5日,省政府批准,撤銷花園鄉,設立花園朝鮮族鄉。同年11月5日,省民政廳批准,撤銷河窪鄉,設立新合鎮。至年末,全境有5個鎮、23個鄉、315個村、23個街道、92個居民委。

1985年2月4日,國務院批准同意撤銷海龍縣,設立梅河口市(地級),以原海龍縣的行政區域為梅河口市的行政區域,並將通化地區的輝南、柳河2縣劃歸梅河口市管轄。

1985年12月19日,國務院批准同意梅河口市改為縣級市,將輝南、柳河2縣劃歸通化市管轄。由通化市代管。

相關成績

1990年梅河口市風箏代表隊代表吉林省參加第七屆濰坊國際風箏會暨第四屆全國風箏邀請賽,獲得團體總分第六名。

1991年7月20日第三屆北方醫藥藥材交易會在梅河口舉行。

1993年9月24日第五屆北方藥材交易會暨吉林省醫藥藥材交易會在梅河口市舉行。

1994年4月,經省民政廳批准,將梅河口市城區面積擴大到80平方公里,相當於中等城市規模。

1994年6月10日,俄羅斯布涼斯克州財貿代表團來梅河口市,與梅河口省政府簽訂貿易合作協議。

1994年8月27日,以尹雲香為團長的朝鮮慈江道友好代表團來梅河口市訪問。

2002年3月12日,梅河口市政務中心成立。

2003年10月10日,梅河口市公眾信息網開通。

2004年8月,總投資4.6億元,全長20.4公里的國道202線梅河口城區繞越線工程正式開工。


上一頁 2 下一頁 選擇頁數
用戶 評論
還沒有評論
我要評論 [遊客 (13.58.*.*) | 登錄 ]

語言 :
| 校驗代碼 :


搜索

版权申明 | 隐私权政策 | 版權 @2018 世界百科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