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言 :
SWEWE 會員 :登錄 |註冊
搜索
百科社區 |百科問答 |提交問題 |詞彙知識 |上傳知識
上一頁 2 下一頁 選擇頁數

眭姓

明景泰六年(1455年),丹陽眭氏修訂了《眭氏宗譜》,至清雍正十一年(1733年),再次續修。千百年來,眭氏族中賢人頗多,漢代有符節令眭弘,三國時有農民義軍首領眭固、北魏有中郎將眭誇等知名於世。 《中國人名大辭典》共錄眭姓名人4個,竟有2個是丹陽人。 《江蘇藝文志?鎮江卷》錄眭姓8人,全是丹陽籍。 《丹陽縣志》(光緒版)中載眭姓進士、貢士、舉人等竟達40餘名。明代有戶部員外郎眭纮、翰林院檢討眭石、武略將軍眭憲、武毅將軍眭嘏;清代有監察御史眭朝棟、畫家眭石亭等。丹陽城內燕子巷舊有一座規模頗大的眭氏宗祠,廳柱上掛有一副楹聯:“西漢家聲遠,南唐世澤長”,對眭姓歷史上極有影響的兩個人物:西漢符節令眭弘和南唐進奏使眭昭符作了褒揚。1990年10月,東冶頭鎮出土了元朝大德四年(公元1300年)鐫刻的《眭讓立墓碑》,其碑文曰:“眭為天下之著姓也,世居大鹵、樂平、東山、靜陽。”東冶頭村,即明朝嘉靖年間由靜陽村分立而成。該其地還有一通元朝大德十年(公元1306年)郭氏墓碑,碑文云:“前有昔陽之泊,北望肥子古城。”可見,民間傳說確實,且已有悠久的歷史了,該地當為晉昭公安置肥子綿皋的奉祀之所在。眭氏(睦氏)族人大多尊奉隗綿皋為得姓始祖。

遷徙分佈

眭氏是一個古老的姓氏群體,但在今中國大陸的姓氏排行榜上未列入百家姓前五百位,在台灣省名列第五百十二位,其字阿的睢氏名列第九百位,字訛的睦氏名列第一千七百零二位,多以趙郡、丹陽、零陵、太原為郡望。

今江蘇省的南京市、徐州市、鎮江市丹陽市、常州新北區、武進區、金壇市、揚州市,陝西省的澄城縣,湖南省的永州市零陵區、寧遠縣、祁陽縣、衡山市、岳陽市、益陽市安化縣、婁底市,黑龍江省的哈爾濱市,湖北省的武漢市、黃梅市,山西省的太原市、晉中市昔陽縣、陽泉市,河北省的石家莊市趙縣、高邑縣、贊皇縣、保定市,寧夏回族自治區的銀川市、靈武市,江西省的南昌市、永新市、贛州市、南康市、吉安市,四川省的成都市、宜賓市、綿陽市江油市、德陽市,福建省的福州市,雲南省的德宏傣族景頗族自治州瑞麗市,廣東省的深圳市,重慶市忠縣,北京市,上海市,台灣省,美國,澳大利亞等地,均有眭氏以及字訛形成的睦氏、睢氏族人分佈。

眭氏,宋版《百家姓》未錄此姓,然其成姓已久。眭姓地望為趙郡,實為今河北高邑、趙縣一帶。這裡恰恰是先秦時期鮮虞國和中山國的疆土。據《左傳》,肥、鼓二國,皆為鮮虞附屬,同為白狄之別種。江蘇省丹陽之眭姓,始於南唐。據《丹陽縣志》(光緒版)記載,丹陽眭姓第一人(亦即始遷之祖)是南唐刺史眭昭符,字隆祖,趙州高邑(河北高邑縣)人。為南唐進士,先曾徙居金陵,保大年間任常州刺史。他膽識過人,為政寬簡,治績顯著。至後周顯德五年(958年),中主李璟稱藩於週,令昭符為南唐進奏使,置邸大樑(開封市)。

明景泰六年(1455年),丹陽眭氏修訂了《眭氏宗譜》,至清雍正十一年(1733年),再次續修。千百年來,眭氏族中賢人頗多,漢代有符節令眭弘,三國時有農民義軍首領眭固、北魏有中郎將眭誇等知名於世。 《中國人名大辭典》共錄眭姓名人4個,竟有2個是丹陽人。 《江蘇藝文志.鎮江卷》錄眭姓8人,全是丹陽籍。 《丹陽縣志》(光緒版)中載眭姓進士、貢士、舉人等竟達40餘名。眭姓在大陸和台灣都沒有列入百家姓前一百位。

歷史名人

眭 弘

漢代官符節令,是董仲舒的學生。秦亡以後,在漢朝,儒生從尊孔復古觀念出發,更是積極倡導禪讓製,據《漢書·眭弘傳》,眭弘頗​​學了點天人感應的東西,於是上書昭帝:“我的老師董仲舒說了,做皇帝也要講究天命的,沒天命的人,就算繼承皇位,也是坐不穩的。現在到處是神奇的景象,看樣子是有平民百姓要做皇帝,您的位置雖然是合法繼承的,但根據異象的顯示,看起來也該交給別人了。建議您號令天下,尋找一個適合代替您的人,把皇位讓給他,您呢,就找塊小地方養老,不是很好嗎?”當時昭帝年幼,主持政務的是霍去病的弟弟霍光,一聽,這還了得,於是眭弘被霍光所殺,這件事情有意思的地方並不在眭弘被殺,而是他的膽子--連公孫是誰都沒鬧清楚,就敢叫皇帝退位,可見讖緯給了他多大的勇氣。儒生們倡導直接禪讓的策略行不通,他們便採取變通手段,《漢書·哀帝紀》載夏賀良以赤精子之讖,認為漢運已衰,當再受命,哀帝行之。此方法雖不是禪讓,但多少還有點禪讓的味道,可惜後哀帝覺悟,知道一旦推行再受命學說,禪讓就不可避免,家天下就受到威脅,所以,仍然殺了夏賀良。

眭 誇

趙郡高邑人,其祖眭邁曾為晉司馬越談軍謀掾,後為石勒所用,官至徐州刺史;其父眭邃在後燕末官至中書令,拓跋珪進攻後燕時,眭邃勸慕容寶堅壁清野以相拒擊;眭誇本人娶“當時名達之士”鉅鹿魏攀女為妻,“少與司徒崔浩為莫逆之交”,趙郡眭氏當然合於禮聘士人詔書所定的“賢俊之冑、冠冕州邦”的標準。 “浩為司徒,奏徵其為從事中郎,辭疾不赴。州郡逼遣,不得已,入京都。與浩相見,延留數日,惟飲酒談敘平生,不及世事。浩每欲論屈之,竟不能發言。其見憚如此。浩後遂投詔書於誇懷,亦不開口。”眭誇後來竟“託鄉人輸租者,謬為御車,乃得出關。… …時朝法甚峻,誇既私還,將有私歸之咎。浩仍相左右,始得無坐”。

郡望堂號

郡望

趙郡:漢高帝四年(戊戌,公元前203年)將原秦朝邯鄲郡改為趙國,治所在邯鄲(今河北邯鄲)。東漢建安年間(公元196∼219年)改為趙郡,轄地在今河北省中部石家莊市、趙縣、邯鄲市一帶地區。隋朝時期移治到趙縣(今河北趙縣)。

丹陽郡:丹陽古稱潤州、丹楊郡,是十分古老的地名,所指的地方迭有變動。先秦時期,共有三處以丹陽為名的地方,但一般主要是指豫鄣郡(今江西南昌)。漢朝時期實施郡縣制度以後,先後又有許多以丹陽為名的郡和縣。丹陽郡始建於西漢朝元狩二年(庚申,公元前121年),是由原豫鄣郡改置,治所在宛陵(今安徽宣城),下轄十七縣,轄境相當於今安徽省長江以南,江蘇大茅山及浙江省天目山脈以西、浙江省新安江支流武強溪以此地區。三國時期孫吳國移治到建康(今江蘇南京),以後轄區縮小。到了南北朝的後魏時,又在河南省項城縣的東北置了一個丹陽郡。隋朝吞滅南朝陳國後曾廢黜,後隋煬帝又置潤州,治所在延陵(今江蘇常州),再以蔣州(今江蘇南京)為丹陽郡。唐朝時期移治到丹徒(今江蘇鎮江)。北宋政和年間(公元1111∼1118年)升為鎮江府。另外,古代楚國最早的都城原在丹陽,即今湖北秭歸一帶,楚文王東遷至今湖北枝江,仍名其地為丹陽。還有,秦朝時期有一丹陽縣,亦稱丹楊縣,在今安徽省當塗縣一帶,唐朝時期被併入當塗縣。明、清兩朝乃至民國時期,現今的丹陽只是個縣級建制的城市,位於古城溧陽市旁邊,緊依長江,今隸屬於江蘇省鎮江市。

零陵郡:零陵、永州是兩個重要的古地名。永州在隋朝以前稱零陵。隋朝以後,永州、零陵成為一地二名。零陵得名於舜葬九疑。 《史記·五帝本紀》載:舜“南巡狩,崩於蒼梧之野,葬於江南九疑,是為零陵”。這裡所說的零陵,實際上就是舜陵,或者說是舜陵的別稱或美稱。秦始皇統一中國後,設立零陵縣,也有紀念舜帝之意。三國時期孫吳國置郡,為黃蓋之族所建。唐朝初年廢黜。隋文帝統一中國後,按“存要去閒,並小為大”的原則,廢除州、郡、縣制,實行州、縣制。因郡西南有“永山永水”,將零陵郡改置永州總管府。從置永州總管府到今天,永州這一地名和行政區劃名稱,已經存在一千四百多年了。 1949年10∼11月,永州各縣先後解放,永州專區於10月正式成立。 1950年5月,永州專區改名零陵專區。 1952年11月,衡陽、零陵、郴州三個專區合併為湘南行政區。 1954年7月,湘南行政區撤銷,原零陵專區所屬各縣,除新田劃歸郴縣專區外,其餘縣全部劃歸衡陽專區。 1962年12月底,恢復零陵專區,專員公署設零陵縣芝城鎮(今芝山區),轄八縣:零陵、東安、道縣、寧遠、江永、江華、新田、藍山。原零陵專區的祁陽、祁東二縣劃歸衡陽專區。 1964年5月,劃零陵、道縣的十二個公社和九個國營林場,設置瀟水林區管理局。 1968年9月,改零陵專區為零陵地區。 1979年,零陵縣東風鎮改名永州鎮,由地區直接領導。 1982年1月,改永州鎮為縣級永州市。 1983年2月,祁陽縣重新劃歸零陵地區管轄。 1984年6月,撤銷零陵縣,恢復縣級冷水灘市。至此,零陵地區轄永州、冷水灘兩市和祁陽、東安、雙牌、道縣、寧遠、江永、江華、新田、藍山等九縣。 1995年11月21日,國務院以國函[1995]110號函批复湖南省人民政府,同意撤銷零陵地區和縣級永州市、冷水灘市,設立地級永州市。原縣級永州市改名芝山區,原冷水灘市改名冷水灘區。地級永州市轄原零陵地區的九縣和芝山、冷水灘兩區,市委、市人民政府駐芝山區。 1997年7∼8月,市委、市人民政府先後遷駐冷水灘區。

太原府:亦稱太原郡。戰國時期秦國莊襄王四年(乙卯,公元前246年)置郡,治所在晉陽(今山西太原),其時轄地在今山西省五台山和管涔山南部一帶、霍山北部一帶地區。北魏時期轄地在今山西省陽曲縣、交城市、平遙市、和順縣之間的晉中一帶地區。隋朝時期改晉陽為太原,又另設晉陽,與太原同城。唐太原府洽亦在此地。宋太宗太平興國中期(庚辰,公元980年)改并州為太原府,移治陽曲(今山西太原)。以後宋朝、金國的河東路、河東北路,明、清兩朝以來皆為府。民國時期改為市,成為山西省會所在,一直沿用至今。

堂號

趙郡堂:以望立堂,亦稱趙國堂、邯鄲堂。

丹陽堂:以望立堂。

零陵堂:以望立堂。

太原堂:以望立堂。

家譜文獻

江蘇丹陽眭氏譜書,著者待考,明景泰六年(公元1455年)始修,清雍正十一年(公元1733年)續修木刻活字印本。現被收藏在江蘇省丹陽眭氏宗祠,

江蘇鎮江眭氏支譜,著者待考,清咸豐元年(公元1851年)木刻活字印本。現被收藏在江蘇省鎮江市圖書館。

湖南零陵眭氏族譜,(民國)眭延主修,民國十八年(公元1929年)木刻活字印本。現被收藏在台灣省眭氏宗祠。

山西昔陽眭氏宗譜,(現代)眭文玉、眭鳳鳴、眭孟柱等著,成書於1991年9月14日。現被收藏在山西省昔陽縣東冶頭鎮東冶頭村。

字輩排行

全國新編眭氏通用字輩(山西昔陽眭氏字輩):“元志寶守茂永君天公華道長安振春光一季青雲景秉汝思家時兆廷友紹仲允碧存玉承延應之希德宗萬自若叔士子敬弘國清正大榮東”。


上一頁 2 下一頁 選擇頁數
用戶 評論
還沒有評論
我要評論 [遊客 (18.222.*.*) | 登錄 ]

語言 :
| 校驗代碼 :


搜索

版权申明 | 隐私权政策 | 版權 @2018 世界百科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