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言 :
SWEWE 會員 :登錄 |註冊
搜索
百科社區 |百科問答 |提交問題 |詞彙知識 |上傳知識
上一頁 2 下一頁 選擇頁數

附紅細胞體病

(1)塗片染色檢查:取1滴鮮血於玻片上,製成薄血片,固定後用姬姆薩或者瑞氏染色,加蓋玻片後用400∼600倍鏡檢。姬姆薩液將附紅體染成紫褐色,瑞氏液將其染成紫紅色。找到附紅體後轉到油鏡頭(約1600倍)觀察其形態、排列及大小,並可進行計數。一個紅細胞表面可附著l∼67個附紅體不等。在血漿中及紅細胞表面上皆可查到附紅體。兩者比例約為1∶1∼1∶2。

(2)鮮血壓片法:取1滴待檢新鮮血樣,滴加在載物玻片上,加1滴等量的生理鹽水或抗凝液,混勻後加蓋玻片,用普通顯微鏡下檢查。在400∼600倍鏡下找到附紅體後,觀察其形態及大小。可見附紅體呈現閃光形小體,在血漿中轉動或翻滾,每當靠近紅細胞時就停止運動。(3)採取被測對象的末梢血液,滴一滴於載玻片上,再按1∶1∼1.5的比例滴加生理鹽水稀釋血液後進行鏡檢,觀察是否有附紅細胞體附著在紅細胞表面,血漿中是否有游離的附紅細胞體,進行初步判別; 在紅細胞體的血滴中加一滴0.5∼1%鹽酸或1∼5%醋酸,在顯微鏡下觀察到紅細胞破裂溶血,根據附紅細胞體不因紅細胞的破裂而運動活力受到影響,相反表現出運動速度加快,運動範圍增大的特點,將附紅細胞體與其它病原體區別開來,完成進一步的判別; 接著滴加一滴0.05∼0.1%碘溶液,觀察附紅細胞體運動是否停止,若停止,再用磷酸鹽緩衝液或生理鹽水洗滌,若附紅細胞體活動力不恢復,也不被碘著色,即可確定附紅細胞體的存在,完成附紅細胞體病的鑑別診斷。

(4)按常規方法製片,染色後在油鏡下可觀察到許多圓形,橢圓形,短桿狀藍色小體附著在,特別嚴重時可見紅細胞變成空泡狀.有報導採用革蘭氏染色法觀察,發現附紅體為革蘭氏陽性球體,但也有報導附紅體為革蘭氏陰性小體.

附紅體感染度

100個紅細胞中有30個以下紅細胞被寄生者定為輕度感染;有30∼60個紅細胞被寄生者定為中度感染;有60個以上紅細胞被寄生者定為重度感染。

疾病鑑別

檢查要與下面病原鑑別

(1)、附紅體屬與瘧原蟲一般較易鑑別。

(2)、附紅體屬與血巴通體屬兩者很難區分,只能憑血片中形態及在血漿中與紅細胞上存在比例加以鑑別,前者常呈環狀,在血漿及紅細胞上皆有分佈;後者罕見環狀,寄生在血漿中,極少在紅細胞上。

本病應與巴通體病、瘧疾等相鑑別

巴爾通體病由桿菌狀巴通體所致的感染一般稱為人巴通體病。臨床表現有兩個明顯不同的階段,即以急性發熱與溶血性貧血為主的奧羅亞熱(Oroya fever)及以皮膚病變為主的秘魯疣(verruga peruana)。

瘧疾(Malaria)經按蚊叮咬而感染瘧原蟲所引起的蟲媒傳染病。臨床以周期性寒戰、發熱、頭痛、出汗和貧血、脾腫大為特徵。兒童發病率高,大都於夏秋季節流行。瘧原蟲寄生於人體所引起的傳染病。經瘧蚊叮咬或輸入帶瘧原蟲者的血液而感染。不同的瘧原蟲分別引起間日瘧、三日瘧、惡性瘧及卵圓瘧。

疾病治療

選用抗原蟲藥貝尼爾(血蟲淨)、黃色素、長鋒九號、附紅A、附紅滅、附紅優,長效土黴素等。

疾病預防

1.加強飼養管理,定期使用使用菌毒諾安消毒,減少應激因素(悶熱、擁擠等)的刺激,並定期驅蟲。

2.可用土黴素粉0.1∼0.2 mg/kg,1次/天,連用1∼3週,阿散酸100∼150mg/kg,1次/天,連用一周,用於育肥豬長生豬的預防,配合中藥療法,取當歸100 g,常山100 g,地榆70 g,苦參70 g,青蒿70 g,甘草50 g,粉碎後按1%比例拌料飼餵,或30∼50 g灌服(50 kg豬用量)對已發病豬可用功夫或氟苯尼考粉按治療量拌料,用豬狀肥大素飲水。連用5-7天,可收到明顯療效。

3.清瘟敗毒散有一定防治作用,應定期使用。

4.慢性病用柏蘭卡耳霜卡耳,卡耳搭檔拌料。

驗方:鮮蘆根500g,茅草根250g,共煎湯加白糖100g,自飲或灌服,每日一次。


上一頁 2 下一頁 選擇頁數
用戶 評論
還沒有評論
我要評論 [遊客 (3.147.*.*) | 登錄 ]

語言 :
| 校驗代碼 :


搜索

版权申明 | 隐私权政策 | 版權 @2018 世界百科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