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言 :
SWEWE 會員 :登錄 |註冊
搜索
百科社區 |百科問答 |提交問題 |詞彙知識 |上傳知識
上一頁 1 下一頁 選擇頁數

外照射慢性放射病

外照射慢性放射病是指在較長時間內,連續或反复間斷地受到超劑量當量限值的全身外照射,達到一定累積劑量當量後引起的以造血組織損傷為主並伴有其他系統改變的全身性疾病,屬於職業病範疇。

疾病名稱

外照射慢性放射病[1]

疾病概述易感人群

外照射慢性放射病可發生在健康狀況較差,修復能力較弱,不遵守防護和操作規程的各類放射工作人員,如應用X射線或放射性核素進行診斷和治療的醫務人員,X射線或γ射線工業探傷、中子測井、核反應堆或加速器等的工作人員。

性狀區別

慢性照射的生物效應與急性照射不同。一般地說,對慢性照射可耐受較大劑量,因為每次照射的劑量小,損傷輕,機體有修復能力,形成一個損傷-修復-再損傷-再修復的連鎖過程,只有當積累劑量達到一定高度時,才產生臨床效應。

臨床特點

外照射慢性放射病的臨床特點是:發病慢、病程長、主觀症狀多、客觀體徵少。根據病情輕重程度可分為、、度。臨床表現有明顯的無力型神經衰弱綜合徵,如頭暈、疲倦、無力、失眠或嗜睡、多夢、記憶力減退、食慾不振等;並伴有植物神經功能紊亂現象。一般體格檢查基本正常、有些病人血壓可能在正常低值、束臂試驗陽性(可能由於毛細血管脆性增加),基礎代謝和甲狀腺吸(I功能偏低等。工齡較長的放射科醫務人員中,可見到手部皮膚乾燥、粗糙、脫屑、皸裂現象,也可能有指甲縱嵴易脆裂、 指紋變淺改變。比較肯定的客觀指標就是外周血白細胞總數有不同程度的減少,較長時間持續在4.0×10g/L以下;有些病人伴有血小板數減少,較少病人伴有血紅蛋白降低,個別嚴重者可發生全血細胞減少。白細胞除數量減少外,有時可能伴有質的變化,如核固縮、核溶解、空泡和中毒性顆粒等的出現。骨髓檢查可見增生活躍或低下。也可能有外周血淋巴細胞染色體畸變率和微核率增高。某些女病人可有月經不調,男病人精子減少或功能、形態不正常,甚至不育。並可伴有一項或多項不同器官或系統的功能異常,如免疫系統或內分泌系統等功能異常。度慢性放射病的症狀輕而不穩定,病變屬功能性,是可逆的;度慢性放射病的症狀增多且加重,從功能性不穩定的變化逐漸發展為器質性的穩定的病變,並累及更多的器官和系統;度的病情更加嚴重,病變為不可逆,全身狀況急劇惡化,並發感染、出血、多系統功能衰竭。

判斷原則

外照射慢性放射病無特異性診斷指標,所以診斷比較困難。要根據四項原則綜合判斷,即:首先要有明確的接觸放射的職業史,包括所受的照射劑量、工作量和工種、防護情況及同工作者的健康情況等;第二,臨床表現,包括主觀的和客觀的所見;第三,實驗室檢查結果,除外周血​​和骨髓檢查以外,還包括其他各器官系統的檢查結果,並參考染色體畸變率和微核率;最後還要除外其他的慢性疾病。

離放射線

凡診斷為外照射慢性放射病者,無論病情輕重,均應脫離放射線,接受治療。進行有針對性的中西醫結合綜合治療,加強營養和適當的體育鍛煉。度慢性放射病的預後良好,經過對症治療,可以完全恢復健康,並可恢復放射性工作。度慢性放射病經積極治療後,多數病人可恢復或減輕,少數病人可能殘留一些症狀,或白細胞較長時間持續在正常水平以下。根據體力恢復情況,可適當參加一些力所能及的非放射性工作。度的經積極合理治療後,可能獲得一些的近期療效,可轉入療養院繼續治療和休養,不應再接觸放射線。

疾病分類

腫瘤科

症狀體徵

a)體液免疫降低;

b)細胞免疫降低;

c)淋巴細胞轉化功能降低。

d)易於感染,全身抵抗力下降。

e)生殖功能降低

疾病病因

a)有長期連續或間斷超劑量當量限值照射史,法定個人劑量記錄顯示平均年劑量0.15Gy以上或最大年劑量0.25Gy,累積劑量當量達到或超過1.5Gy。

b)接觸射線以前身體健康,接觸數年後出現明顯的無力型神經衰弱症狀,其症狀消長與脫離及接觸射線有關。

c)可有出血傾向。

d)接觸射線以前造血功能正常,接觸數年後,血像經多次動態觀察證明造血功能異常(採血部位應固定,以便自身對照)。

診斷檢查

外照射慢性放射病目前尚無特異性診斷指標,必鬚根據照射史、個人劑量檔案、受照累積劑量當量、臨床表現和實驗室檢查、結合健康檔案進行綜合分析,排除其他因素和疾病方能作出診斷。

I度


上一頁 1 下一頁 選擇頁數
用戶 評論
還沒有評論
我要評論 [遊客 (18.221.*.*) | 登錄 ]

語言 :
| 校驗代碼 :


搜索

版权申明 | 隐私权政策 | 版權 @2018 世界百科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