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言 :
SWEWE 會員 :登錄 |註冊
搜索
百科社區 |百科問答 |提交問題 |詞彙知識 |上傳知識
上一頁 2 下一頁 選擇頁數

外耳炎

危害

危害一、反復發生引起疾病

外耳道炎非常容易反復發作,會導致其他疾病的產生,如慢性化膿性中耳炎、貧血、缺少維生素、糖尿病等。因此,當外耳道出現灼熱、疼痛等不適感或癢感,並出現少量分泌物時,應立即去正規的耳鼻喉醫院進行就診,以免更大疾病的發生。

危害二、容易導致耳聾、耳鳴當外耳道炎會出現灼熱、發癢、疼痛、充血、腫脹等,接著變化為漿液性或膿性分泌物時,一般會使皮膚變腫,鼓膜被遮蔽,影響聽力,從而產生傳導性耳聾耳鳴,由於外耳道炎分泌無刺激,會使耳垂受累。嚴重者耳週淋巴結腫大、並出現全身發熱、不適等症狀。

危害三、急性轉為慢性

急性外耳道炎如果不及時治療或治療不得當則會轉為慢性。一旦轉化為為慢性外耳道炎,則耳部經常會產生不適感和癢感,並有少量分泌物,聽力將逐漸減退,導致外耳道的皮膚產生充血或增厚的症狀,外耳鼓膜會變得渾濁、標誌不清,或由於鼓膜上皮受損,其表面會出現少量的肉芽。

治療方法

泳者耳常可用1:1酒精和醋的合劑在游泳後立即沖洗耳道予以預防.酒精有助於除去耳道內的水分,而醋可改變耳道內的pH.除非有擴散的蜂窩織炎或其他感染向外耳道皮膚以外擴散的跡像外,很少必要行全身抗生素治療.

在瀰漫性外耳炎中,局部用抗生素及皮質類固醇有效.首先用吸引或乾的捲棉子輕巧地清潔外耳道內感染脫屑.含0.5%硫酸新黴素和硫酸多粘菌素B10000u/ml的溶液,能有效治療常見的革蘭氏陰性桿菌感染.局部加用皮質類固醇如1%氫化可的松可減輕腫脹和使抗生素滲入外耳道深層;每次5滴,1日3次,持續7天.對外耳炎局部滴用2%醋酸,每次5滴,1日3次,持續1天以改變外耳道酸鹼度的治療同樣有效.局部加用1%氫化可的松可減輕腫脹並增強醋酸的效用.在發病的24~48小時內,用止痛劑常有必要,如口服可待因30mg,每4小時1次.如果出現蜂窩織炎和有向耳道外擴散的趨勢,可應用口服青黴素V250mg,每6小時1次,持續7天.如果患者對青黴素過敏,可改用相同劑量的紅黴素.

外耳道癤應讓其自行潰破引流,因切開排膿可導致耳廓軟骨膜炎的發生.用口服抗鏈球菌的抗生素治療.局部使用抗生素常無效.為止痛,有必要應用止痛劑,如口服可待因30mg,每4小時1次.乾熱敷同樣有助於止痛和加速痊癒.

局限性外耳炎可能是由風熱邪毒外侵和肝膽濕熱上蒸導致。由風熱邪毒外侵引起的局限性外耳炎會有如下症狀:耳部灼熱疼痛,張口、咀嚼或牽拉耳殼壓迫耳屏時疼痛加劇。檢查見耳道局限性紅腫,隆起如椒目。

這是因為風熱邪毒侵犯耳竅,傷及肌膚,阻滯經脈,氣血凝聚,故耳道皮膚紅赤腫脹,如椒目或粟粒樣突起;耳部經脈,多連頭部,故耳部疼痛,張口、咀嚼或牽扯耳殼時疼痛加劇。

對此,可採用如下方法治療:

(1)內治:宜疏風清熱,解毒消腫,選用五味消毒飲合銀翹散加減。亦可選用金銀花藤、野菊花、苦地膽、羊蹄草各30g,水煎服,以清熱解毒、消腫止痛。

(2)外治:

①用內服中

藥渣再煎,取汁熱敷耳部,以清熱毒,行氣血,消癤腫。 ②用黃連膏、紫金錠塗敷。

③對耳前後腫大之痰核,可用金黃膏,或紫金錠外敷。

④癤腫已成膿者,可切開排膿,或用針挑破膿頭,放出膿血後敷黃連膏。

(3)針刺療法:

腫脹疼痛時,可針刺合谷、內關、少商等穴,以疏通經脈,泄熱止痛。

並發症狀

臨床上,外耳道檢查時常發現的病變有:

外耳道異物

多見於小兒,成人也可發生。多因挖耳或外傷遺留,及蟲類侵入而造成。異物可分為非生物類、植物類和動物類。若異物小而無刺激者,可久存而無症狀。異物大者可阻塞耳道引起聽力下降及發脹感。有時引起眩暈、耳鳴和耳痛,或造成皮膚破損。一般情況下,檢查較易發現異物。

耵聹栓塞

外耳道軟骨部的皮膚具有類似汗腺構造的耵聹腺可分泌耵聹,即人們常說的耳垢或耳屎,具有保護外耳道皮膚和粘附外物的作用。正常情況下,可藉咀嚼、張口等運動而排出耳外。但如果耵聹分泌過多或排出受阻就會逐漸積結成團而形成耵聹栓塞。引起的常見症狀是堵塞外耳道而導致聽力減退,並可能有耳痛;部位過深刺激鼓膜者可發生耳鳴、眩暈。檢查時可見外耳道內有黑色或棕褐色耵聹塊,質軟如蠟,或堅硬如石。

外耳道紅腫潰爛

常見病變為外耳道癤和瀰漫性外耳道炎,中醫分別稱之為耳癤和耳瘡。前者表現為局限性紅腫,疼痛明顯,突起如椒目或頂現膿點,後者則為瀰漫性紅腫、潰爛,黃白色分泌物較多。


上一頁 2 下一頁 選擇頁數
用戶 評論
還沒有評論
我要評論 [遊客 (18.224.*.*) | 登錄 ]

語言 :
| 校驗代碼 :


搜索

版权申明 | 隐私权政策 | 版權 @2018 世界百科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