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言 :
SWEWE 會員 :登錄 |註冊
搜索
百科社區 |百科問答 |提交問題 |詞彙知識 |上傳知識
上一頁 2 下一頁 選擇頁數

聊齋自志

(23)放縱之言:隨便說的話。 (24)概:一概,完全。以人廢:以人廢言。

(25)懸弧:《禮記·內則》:“子生,男子設弧於門左,女子設帨於門右。”弧,木弓。後以“懸弧”表男子誕生。

(26)先大人:死去的父親,指蒲盤。瞿曇:梵語,原為佛教始祖姓氏,後泛指僧人。

(27)偏袒:和尚身穿袈裟,袒露右肩,故稱。 《釋氏要覽·禮數》:“偏袒,天竺之儀也。”(28)墨志:黑痣。

(29)羸(léi):瘦。

(30)長命不猶:長大成人後命運不好。不猶,不如別人。 《詩經·召南·小星》:“實命不猶。”(31)筆墨之耕耘:猶謂賣文度日。

(32)蕭條似缽:像托缽和尚一樣清貧。缽,梵語“缽多羅”之省文,俗稱缽盂。

(33)面壁人:《五燈會元》卷一載,佛教禪宗祖師達摩來中國,面壁而坐九年。此處泛指佛僧。

(34)有漏根因:佛家語。 《景德傳燈錄》卷二載,梁武帝問達摩:“朕即位以來,造寺寫經,度僧不可勝記,有何功德?”師曰:“並無功德。”帝問何以無功德,師曰:“此但人天小果,有漏之因,如影隨形,雖有非實。”帝曰:“如何是真功德?”答曰:“淨智妙圓,體自空寂,如是功德,不可世求。”按,佛家謂三界之情,由眼、耳、鼻、舌、身、意六根洩漏。 “有漏根因”,謂未斷絕塵緣,歸於寂空。

(35)“未結”句:承上句而言,謂未得“證果”。人天,佛教語。六道輪迴中的人道和天道。人天之果,即行善者得到的果報。

(36)藩溷(hùn)之花:《梁書·范縝傳》:“縝在齊世嘗侍竟陵王子良。子良精信釋佛,而縝盛稱無佛。子良問曰: '君不信因果,世間何得有富貴?何得有貧賤?'縝答曰:'人之生譬如一樹花,同發一枝,俱開一蒂,隨風而墮,自有拂簾幌墜於茵席之上,自有關籬牆落於糞溷之側。貴賤雖復殊途,因果竟在何處?'”溷,糞坑。這裡是藉以自喻。

(37)六道:佛教語,謂天道、人道、阿修羅道、畜生道、餓鬼道、地獄道六樣輪迴去處。

(38)熒熒:燭光微弱貌。唐許渾《下第貽友人》:“夜寒歌苦燭熒熒。”

(39)蕊:指燈油將盡,燈芯結花。

(40)腋:指狐腋下毛皮。裘,皮袍。

(41)《幽冥》之錄:南朝劉義慶著《幽冥錄》,記神鬼怪異事。這裡泛指志怪小說。

(42)浮白:本義為罰滿飲一杯酒。浮,舊時行酒令罰酒之稱,後指滿飲。白,古代罰酒用的杯子。後以“浮白”泛指飲酒。

(43)孤憤之書:戰國韓非著有《孤憤》。 《史記·老子韓非列傳》索引雲:“孤憤,憤孤直不容於時也。”此指代《聊齋誌異》。

(44)吊月:望月哀傷。

(45)闌:欄干。

(46)青林黑塞:語本杜甫《夢李白二首》(其二):“魂來楓林青,魂返關塞黑。”比喻冥冥中。

(47)康熙己未:康熙十八(1679)年。

全文翻譯

身披香草的山鬼,引起屈原的感慨用騷體把他寫進詩篇;牛鬼蛇神,李賀卻嗜吟成癖。直抒胸臆,不迎合世俗,他們各有理由。我孤寂失意,猶如螢火,而魑魅爭此微光;追逐名利,隨世浮沉,反被魍魎譏笑。雖無干寶之才,卻痴迷於奇異之事;頗類當年的蘇軾,喜人妄談鬼怪。耳聞筆錄,彙編成書。久之,四方友人以書信相寄,加之喜好和蒐集,所積益多。甚至:人在中原,發生的事比竟荒蠻之地發生的更為奇異;眼前出現的怪事,竟比人頭會飛的國度更加離奇。逸興飛動,狂放不羈,在所難免;志托久遠,如痴如醉,不必諱言。誠實之人,能不因此見笑?然而在五父衢頭所聽到的,或許是些無稽之談。而三生石上的故事,頗悟因果之理。恣意放言,或可有理,不必因人廢言。

我生之時,先父夢見一個病瘦和尚,袒露右肩闖進屋中。銅錢大小的一塊膏藥粘在乳旁。父親醒後,正好自己生了下來,乳旁果有一塊黑痣。並且:小時體弱多病,長大命不如人。門庭冷落,如僧人淒清幽居;筆耕謀生,似和尚持缽化緣。每每搔頭自念,那和尚真是我的前身嗎?因果相報,不能成佛升天。而隨風飄蕩,轉生人間,身為貧賤。六道輪迴,豈無天理。半夜燈光,昏昏欲滅,書齋冷清,桌案似冰。集腋成裘,妄想寫成《幽冥錄》的續編;把酒命筆,僅成孤憤之書。寄託如此,實是可悲。唉!霜後寒雀,棲樹無溫;冷月秋蟲,依欄自暖。知我者,只有那些冥冥之中的魂魄了!

康熙己未春日

作者簡介

蒲松齡(1640∼1715)清代小說家,字留仙,一字劍臣,號柳泉居士,淄川(今山東淄博)人。出身於一個逐漸敗落的地主家庭,書香世家,但功名不顯。父蒲棄學經商,然廣讀經史,學識淵博。蒲松齡19歲時,以縣、府、道三個第一考取秀才,頗有文名,但以後屢試不中。 20歲時,與同鄉學友王鹿瞻、李希梅、張篤慶等人結“郢中詩社”。後家貧,應邀到李希梅家讀書。 31∼32歲時,應同邑進士新任寶應知縣、好友孫蕙邀請,到江蘇揚州府寶應縣做幕賓。這是他一生中唯一的一次離鄉南游,對其創作具有重要意義。南方的自然山水、風俗民情、官場的腐敗、人民的痛苦,他都深有體驗。還結交了一些南方下層歌女。北歸後,以到縉紳家設館為生,主人家藏書豐富,使他得以廣泛涉獵。 71歲撤帳歸家,過了一段飲酒作詩、閒暇自娛的生活。一生熱衷科舉,卻不得志,72歲時才補了一個歲貢生,因此對科舉制度的不合理深有體驗。加之自幼喜歡民間文學,廣泛蒐集精怪鬼魅的奇聞異事,吸取創作營養,熔鑄進自己的生活體驗,創作出傑出的文言短篇小說集《聊齋誌異》。以花妖狐魅的幻想故事,反映現實生活,寄託了作者的理想。除《聊齋誌異》外,還有文集4卷,詩集6卷;雜著《省身語錄》、《懷刑錄》等多種;戲曲3種,通俗俚曲14種。今人蒐集編定為《蒲松齡集》。

類別 :[中華美學]

上一頁 2 下一頁 選擇頁數
用戶 評論
還沒有評論
我要評論 [遊客 (18.116.*.*) | 登錄 ]

語言 :
| 校驗代碼 :


搜索

版权申明 | 隐私权政策 | 版權 @2018 世界百科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