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言 :
SWEWE 會員 :登錄 |註冊
搜索
百科社區 |百科問答 |提交問題 |詞彙知識 |上傳知識
上一頁 2 下一頁 選擇頁數

聖彼得堡

  聖彼得堡市區圖

所在時區:標準時區: 4時區UTC/GMT 4個小時

經緯度:緯度:北緯59°55' 經度:東經30°25'

電話區號:國家區號: 7(俄羅斯)地區區號:812氣候

聖彼得堡距海不遠,所以受海洋性影響大,屬於溫帶大陸性氣候。這裡的冬天十分的寒冷而且漫長,氣溫大約平均在零下五度,因為氣溫低,所以這裡的積雪期也很長。這裡的夏天雖然短單但是卻很涼爽,七月最熱的時候也不會超過二十五度,這裡的年降雨量大約在五六百毫米之間,一般來說夏季降雨相對多一些。從聖彼得堡的地理位置看,因為它臨近海洋,受到海洋暖流的影響,所以和同緯度的其他地區相比,聖彼得堡的冬季氣溫相對來說顯得還是比較溫暖。和莫斯科相比,聖彼得堡就相對暖和些。因為離著波羅地海很近,所以空氣相對潮濕不會很乾燥。所以這裡的最佳旅遊季節是在每年的六七月份。除此之外受到地形的影響,聖彼得堡的地勢較低,加上受到海洋的影響,雖然是大陸性氣候但氣溫也十分的溫和。這裡的年均溫在五度左右。這里夏季溫和多雨,冬季寒冷乾燥,所以在夏季的這幾個月裡雨水較多,遊客如果選擇這個時候去遊玩的話,需要帶把雨傘,以備不時之需。 [3]

歷史

始建

聖彼得堡始建於1703年,至今已有300多年的歷史,市名源自耶穌的弟子聖徒彼得。 1712年,聖彼得堡成為俄國首都。其後200餘年,它始終是俄羅斯帝國的心臟。聖彼得堡位於波羅的海芬蘭灣東岸,涅瓦河河口,是俄羅斯第二大城、重要的工業中心和交通樞紐。城市發端於1703年,彼得大帝在涅瓦河口的兔子島上建立彼得保羅要塞,後擴建為城,稱聖彼得堡。 1712年俄國首都從莫斯科遷到這裡,持續200餘年。 1914年改稱彼得格勒,1924年列寧逝世後又命名為列寧格勒,1991年蘇聯解體後恢復聖彼得堡舊名。涅瓦河三角洲上數十條縱橫交錯的水道和運河,把大地分割成近百個小島,靠400多座橋樑相連,使聖彼得堡具有獨特的“水城”和“橋城”景觀。中心城區在大涅瓦河南岸,全市最繁華的涅瓦大街橫貫城區,海港、河港和各類工廠分佈在外圍的瓦西里耶夫島區、彼得格勒區和維堡區,昔日帝都留下的俄羅斯古典建築群和名勝古蹟比比皆是,如彼得羅巴甫洛夫斯克要塞、冬宮與皇宮廣場、夏花園與夏宮、海軍總部大廈、聖伊薩克大教堂、十二月黨人廣場、斯莫爾尼宮、俄羅斯博物館、喋血教堂、駟馬橋、……涅瓦河哺育了燦爛輝煌的俄羅斯文化,使聖彼得堡成為著名的科學文化城,羅蒙諾索夫、門捷列夫、普希金、果戈里等許多傑出的科學家、文學家都在這裡生活和工作過,城內擁有數以百計的科研機構,數十所高等院校,以及眾多博物館和圖書館、影劇院等等。

名字得來

在1703年5月27日以聖三一之名,於兔子島上舉行了隆重的聖彼得堡奠基儀式;彼得大帝首先在涅瓦河三角洲的兔子島上修建了彼得保羅要塞,駐重兵把守,以防禦瑞典軍隊的進攻;至此,波羅的海出海口從此納入俄羅斯版圖,彼得大帝創建了波羅的海艦隊,使俄羅斯在歷史上第一次擁有了自己的海軍,而他也當之無愧的稱謂俄羅斯的海軍之父。

奠基年

  艾爾米塔什

1914年前稱聖彼得堡(Sankt Pitersburkh,Sankt Peterburg/Санкт-Петербург),1914-1924年稱彼得格勒(Petrograd/Петроград),1924-1991年名列寧格勒(Leningrad/Ленинград),1991年復稱聖彼得堡(Saint Petersburg/

Санкт-Петербург)。俄羅斯的第二大城市和重要港口。在聖彼得堡市內有世界第三大教堂—聖埃薩大教堂又稱伊薩基輔大教堂,這教堂始建於1858年,歷時40年之久才能竣工,內部以墨綠色大理石裝飾,天花壁畫是用十四種不同寶石鑲成,祭壇前之聖像全部用鍍金鑲成,是個不可多得的觀光勝地。

博物館花園

  夏宮

而世界三大博物館之一的艾爾米塔甚博物館亦是位於聖彼得堡,這也是以往的沙皇冬宮,現為俄羅斯國立博物館的一部分,內藏有世界珍貴的名畫和雕塑,如著名的達芬奇、畢加索、凡高等名家的油畫。名貴鐘錶器皿達二百七十萬件,集世界各地之大成。此外,市內之名勝如尼華河、皇宮大廣場、列寧紀念像等也是值得一遊的。

白夜城

  聖彼得堡的夜晚

聖彼得堡(Saint Petersburg)是俄羅斯第二大城市,位於波羅的海芬蘭灣東端的涅瓦河三角洲,現有人口約500萬(2006年7月)。聖彼得堡是座與威尼斯齊名的水城,整座城市由40多個島嶼組成,70多條天然河流和運河迂迴其間,粼粼碧水與典雅建築相映成趣,古風古韻的大小橋樑宛若長虹臥波。聖彼得堡是名副其實的橋樑博物館,除鐵路公路橋外,300多座橋樑將這座水城連成一片。

建築群

  聖彼得堡

1712年,俄羅斯將首都從莫斯科遷到這裡定都200多年,直到1914年,這一時期一直叫聖彼得堡。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當時俄羅斯同德國是敵對國,因為聖彼得堡的“堡”字是源自德語發音,當局決定把城市改名叫彼得格勒;1917年,隨著阿芙樂爾號巡洋艦的一聲炮響,列寧領導的十月革命在這裡獲得成功,從此開創了一個全新的蘇聯時代,1918年3月,首都從這裡又遷回莫斯科。 1924年列寧逝世後,人們深切懷念這位革命領袖,正如詩人馬雅可夫斯基所說:這裡每一塊石頭都記得列寧。為了紀念他,1924年城市改名為列寧格勒,“格勒”在俄語中為城市的意思。直到1992年1月,為了給城市重新命名,聖彼得堡市又舉行了一次全民投票。結果,大多數人讚同改回聖彼得堡老名。這樣做,一是為了紀念彼得大帝,同時,也標誌著蘇聯時代的結束!

二戰時期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聖彼得堡當時叫做列寧格勒。這裡曾上演了一段悲壯的歷史,德國法西斯軍隊將這座城市圍困了872天(從1941年9月8日到1944年1月27日),是二戰時期持續時間最長的圍困於反圍困作戰。希特勒揚言:“讓彼得堡這座城市在地球表面上消失。”俄羅斯人開始了艱難的列寧格勒保衛戰。城市的人們每天只能得到125克麵包,許多人被餓死,凍死。但蘇聯紅軍不屈不饒,拼死反抗,沒有讓敵人再前進一步。列寧格勒保衛戰終於取得了最終的勝利,但是也付出了慘痛的代價:據統計,列寧格勒城內共有642000人死於飢餓與嚴寒,兩萬多人死於德軍的空襲與砲擊,3200幢建築被摧毀,城市面目全非,街道變成了瓦礫堆。戰後人們重建家園,將被法西斯炮火毀壞的古蹟一一修復,經過藝術家和工匠們的艱苦勞動,這座城市又再現昔日風采。

名城

  動植物資源多種多樣

在俄羅斯歷史上,聖彼得堡也是一座英雄的城市。 1917年的二月革命和十月革命均在這裡爆發。炮轟冬宮的“阿芙樂爾”號巡洋艦如今還靠在涅瓦河邊,發出十月革命第一聲炮響的大砲還昂首指著冬宮。二戰期間,這座城市被德國法西斯軍隊圍困900天,寒冷和飢餓奪走了幾十萬人的生命。但英雄的聖彼得堡人民依靠自己的勇氣、意志和信心守護著自己的城市,直至取得了反圍困的勝利。衛國戰爭後,蘇聯政府授予聖彼得堡“英雄城”的榮譽稱號,聖彼得堡人的精神也成了俄羅斯民族精神的象徵。

聖彼得堡也是俄羅斯僅次於莫斯科的第二大工業中心和重要的海港和造船基地。


上一頁 2 下一頁 選擇頁數
用戶 評論
還沒有評論
我要評論 [遊客 (3.144.*.*) | 登錄 ]

語言 :
| 校驗代碼 :


搜索

版权申明 | 隐私权政策 | 版權 @2018 世界百科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