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言 :
SWEWE 會員 :登錄 |註冊
搜索
百科社區 |百科問答 |提交問題 |詞彙知識 |上傳知識
上一頁 1 下一頁 選擇頁數

突厥人

突厥是中亞民族的主要成份之一。現在全球約有1.3億操突厥語族語言的人,他們大多自稱是突厥人或者突厥人的後裔。這些人的分佈在土耳其、阿塞拜疆、塞浦路斯、哈薩克斯坦、烏茲別克斯坦、土庫曼斯坦、吉爾吉斯斯坦等地,遍布十多個國家和地區。

簡介

“突厥”一詞分廣義和狹義。狹義足專指公元6-8世紀在中國北方和西北建立的突厥汗國;廣義則包括中亞、西亞地區所有操突厥語的民族,以及他們所建立的王朝、汗國、帝國。根據11世紀成書的《突厥語辭典》,意為“最成熟的興旺之時”。突厥人屬於中亞民族,其語言屬阿爾泰語系突厥語族,文字為西方的阿拉米字母拼寫。突厥人創造文字,開北方民族之先河,遺字散見於陰山和烏蘭察布草原的岩畫和蒙古國的碑刻上。突厥人在南北朝至唐朝時住在現今中亞和中國西北地區。公元6世紀游牧於金山(今阿爾泰山),初屬柔然族。西魏時首​​領土門連續敗鐵勃,破柔然,建立政權,東至遼海,西抵西海(鹹海),北越貝加爾湖,南接阿姆河南,建立了官制,有立法,有文字。 [1]

突厥語族

突厥語族是由關係密切的諸語言組成的語族,屬阿爾泰語系(另外還有蒙古語族、通古斯滿語族)。突

厥諸語言的顯著特點是結構一致,彼此相似,只有楚瓦什語和雅庫特語有較大歧異。它們若與8世紀突厥語碑銘相比時,變化不大(這是相對於印歐諸語言的情況來說),那些碑銘是在蒙古人民共和國鄂爾渾河谷及蘇聯葉尼塞河附近發現的。根據歷史地理原則,現代突厥諸語言可分類如下:

1.東南語支(察合台語支或維吾爾語支),包括烏茲別克語、維吾爾語、裕固語(又稱撒里畏兀爾語)、撒拉語。

2.西南語支(為古思語支或土庫曼語支),包括土耳其語(奧斯曼土耳其語)、加告茲語、土庫曼語、阿塞拜疆語以及伊朗境內與阿塞拜疆語相近的諸方言。

3.西北語支(基普查克語支),包括吉爾吉斯語、哈薩克語、卡拉卡爾帕克語、諾蓋語、庫梅克語、巴什基爾語、韃靼語、卡拉伊姆語、卡拉恰伊-巴爾卡爾語。

4.東北語支(阿爾泰語支),包括圖瓦語、哈卡斯語、阿爾泰語(衛拉特語)。

5.哈拉伊語,與其它突厥語歧異很大,通行於伊朗。

6.雅庫特語,有時也被劃入東北語支。

7.楚瓦什語,因與其它突厥語差別極大(有許多古老特徵),有時被看作阿爾泰諸語言的一個獨立語群。

歷史傳說

關於突厥族起源,有兩則歷史傳說,這兩則傳說都與狼有關。一說,突厥本是匈奴的一支,後被鄰國所滅,當時有一個10歲的小男孩,士兵見他年小,沒忍心殺死他,便將他砍去雙腳扔到荒草中。後來,小孩被一隻母狼救去,長大以後與狼結合;鄰國國王聽說這小孩已長大,怕有後患,便派人將他殺了,殺他的人,見他身旁有一條狼,也想一起殺掉,狼逃跑了,逃到高昌北邊的山洞裡。在那個山洞裡,狼生下lO個小男孩,他們逐漸長大成人,各自成家,繁衍後代。其中一支,生活在阿爾泰山一帶,阿爾泰山形似作戰時的頭盔,當地人稱其為突厥,所以他們就以突厥為族號了。

另一說,突厥原在匈奴之北,其部落首領有兄弟17人,其中一個叫伊質泥師都,為狼所生。泥師都娶二妻,一妻孕生了四個男孩。大兒子名納都六, 後來被推為部落首領,定國號突厥。納都六有10個妻子。納都六死後,10位妻子帶著自己的兒子來到大樹下,約定所有的孩子向樹跳躍,誰跳躍得最​​高,誰為首領。納都六小妻所生阿史那年幼敏捷,比所有的孩子跳躍得都高,遂被推為首領。這一說法,也說明突厥族為狼所傳。

圖騰習俗

突厥人以狼為圖騰,旗幟上繪製金狼頭。可汗徵發兵馬時,刻木為信,並附上一枚金箭,用蠟封印,以為信符。各部接到信符,立即應徵作戰,戰馬的裝備、給養皆由牧民自備。突厥人善戰,以戰死沙場為榮。實行火葬,死者集屍於帳內,子孫及親屬們殺羊馬祭奠,並走馬繞帳7週,其中一人至帳門前用刀割破自己的臉,血淚交流,連續7次。隨後,擇日取死者平生所乘之馬和經常服用之物,與屍體一同焚化,收其骨灰。春、夏死者,待秋時葬;秋、冬死者,待春季葬。埋葬之日,各地親友前來會祭,仍舉行設祭走馬和割面儀式。葬畢,於墓前立石樹標,依生平殺人之數立石,殺一人,立一石,並以供祭的羊、馬頭掛於石標上,石上刻有死者相貌及生前所經過的戰爭場面。在內蒙古北部草原上,常見此類石人墓。有單石圈、雙石圈以及多石圈等,石圈中間豎立一石人。石人有的刻得很簡單,用一天然石條刻出眉、眼、鼻、嘴,稍加工以顯出頭部。有的石人一手握劍,一手端一杯。這樣的石人墓在中國新疆以及今蒙古國境內、俄羅斯西伯利亞均有發現。

732年,突厥毗伽可汗為紀念其亡弟闕特勤的功勳而立闕特勤碑。毗伽可汗碑則立於735年。二碑分別記述後突厥汗國的建立者阿史那骨吐祿的長子毗伽可汗和次子闕特勤的生平事蹟和功績。二碑俱在今蒙古國後杭蓋省和碩柴達木,彼此相距約1公里,為大理石製成。闕特勤碑正文60行,毗伽可汗碑正文80行,分漢文和突厥文兩部分。闕特勤碑的漢文碑文為唐玄宗親書,而毗伽可汗的漢文碑文則是唐史官李融書寫的,突厥文部分則由兩人的外甥也里特勤撰寫。兩碑是研究突厥歷史和文字(文學)及其與唐朝關係的珍貴實物資料。

突厥約興起於公元五、六世紀以前。它原來是一個以“狼”為圖騰的部落。狼這種動物,外貌醜陋,生性貪婪、兇殘。奇怪的是,在某些古代民族的傳說中,狼卻被描述成熱心撫育人類幼兒的善良動物,甚至被視作他們的祖先而加以頂禮膜拜。突厥人以狼為圖騰就是一例。當時,還處於母系社會的階段,“所生子皆以母族為姓”,民族成員過著同姓共帳、沒有剝削、沒有壓迫的原始氏族社會生活。

突厥起源地在葉尼塞河上游,以狼為圖騰的一個部落,據《周書.突厥傳》中記載,傳說突厥人的祖先與狼​​結合後,生下十男,十男長大後,各娶妻生子,各自為一姓,阿史那就是其中之一。後來遷移到高昌(今新疆吐魯番)的北山(今博格多山)。公元五世紀中葉,突厥人成為柔然的種族奴隸,被迫遷居於金山(今阿爾泰山)南麓,為柔然奴隸主鍛鐵,被稱之為“鍛奴”。從五世紀後葉起,柔然被奴役的部落不斷進行逃亡和反抗,敕勒各部最為激烈。突厥人也逐步擺脫了被奴役的地位。

公元546年(南北朝後期,北方的北魏分裂為東魏和西魏),突厥首領阿史那土門率領部眾,打敗和合併了鐵勒各部五萬餘落,開始發展壯大起來。他們一方面與柔然斷絕關係,另一方面,向西魏求婚。公元551年,西魏把長樂公主嫁給土門首領。公元552年,土門發兵大敗柔然。土門遂以漠北為中心,建立起突厥政權--突厥汗國。此後不久,土門弟點密,統領大軍十萬人,攻占了西域各地,自立為可汗,建汗庭於鷹娑川(今新疆車縣西北的小裕勒都斯河)。後又在今中亞楚河西岸設立夏都。在突厥西部形成一個半獨立的勢力。

公元553年,土門死,土門弟木桿可汗即位。突厥滅柔然,東走契丹及奚,北並契骨,勢力日漸強盛。突厥政權轄境遼闊,東自遼水,西至里海,南達阿姆河,北抵貝加爾湖。汗庭設在於都斤山(今鄂爾渾河上游杭愛山之北山)。

突厥汗國成立之後,把中亞草原、西域諸城郭國家、蒙古草原統一了起來,並創造了文字--突厥文--這是前所未有的,以前強大的匈奴和柔然都沒有自己的文字,逐漸形成了一個共同的語言突厥語,這個突厥語系(也稱阿爾泰語系)橫貫整個亞洲,覆蓋了從東北亞--蒙古大草原--中亞腹地--小亞細亞的廣大地區,這包括了我國長城以北地區和整個新疆地區。

公元562年(南朝陳文帝天嘉三年) ,突厥人先與波斯薩珊王朝結盟,滅掉了突厥西部的勁敵噠王國並瓜分其地。但突厥人立即撕毀與波斯的議約,佔據了噠故地全部,與拜占庭帝國在西亞的邊境直接建立了連接,控制了絲綢之路。他們將在與中原王朝作戰時獲得的絲綢等財物轉手賣到西方市場,獲利甚豐。但面對強大的波斯帝國,他們必需有新的盟友。公元568年,一個突厥使團來到君士坦丁堡,與拜占庭皇帝查士丁尼二世結成同盟,於是爆發了雙方聯合進攻波斯的長達20年的戰爭。

突厥初起時,正逢內地五胡十六國和南北朝的分裂和動亂時期。強盛而驕橫的突厥人時時闖入內地劫掠財富人口。但當隋朝於公元581年建立後不久,突厥卻因內訌而分裂為東西兩部。這就使中原與突厥的戰略態勢發生了根本改變。西突厥在阿爾泰山以西,東突厥則控制著東起興安嶺西到阿爾泰山的廣大地區。

東突厥趁隋朝立足未穩,從甘肅一帶向隋朝發起大舉進攻,隋文帝不得不發兵抵禦。

公元618年,唐朝建立,不久重新統一全國。突厥統治者看到不可能像以往那樣從各個割據者手中勒索財物了,因此趁此時唐朝國力還不十分強大,連年進擾內地,掠奪人口和財富。東突厥頡利可汗曾親率大軍15萬入攻并州,擄男女5000餘口;又曾率騎兵10餘萬大掠朔州、進襲太原;更於公元626年唐太宗李世民剛剛即位之時率兵20萬直逼唐都長安城外渭水便橋之北,距長安城僅40裡,京師震動。唐太宗被迫設疑兵之計,親率臣下及將士隔渭水與頡利對話。頡利既見唐軍軍容威嚴,又見太宗許以金帛財物、與之結盟,乃領兵而退。 (“渭水之盟”)

貞觀三年(629年)秋,唐太宗命李靖率李世績、柴紹、薛萬徹,統兵10萬,分道出擊突厥。李靖出奇制勝,在定襄大敗突厥,頡利逃竄,李在白道截擊,降其部眾五萬餘人。兩將又督兵疾進,大破敵軍,頡利西逃吐谷渾,途中被俘。時值當年三月,東突厥滅亡。懾於大唐天威,“西北諸​​蕃,咸請上(太宗)尊號為天可汗”。


上一頁 1 下一頁 選擇頁數
用戶 評論
還沒有評論
我要評論 [遊客 (18.118.*.*) | 登錄 ]

語言 :
| 校驗代碼 :


搜索

版权申明 | 隐私权政策 | 版權 @2018 世界百科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