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言 :
SWEWE 會員 :登錄 |註冊
搜索
百科社區 |百科問答 |提交問題 |詞彙知識 |上傳知識
上一頁 1 下一頁 選擇頁數

炮製

藥材炮製係指將藥材通過淨制、切制、炮炙處理,製成一定規格的飲片,以適應醫療要求及調配、製劑的需要,保證用藥安全和有效。

釋義

詞目:炮製

拼音:páozhì基本解釋

詞義:照著做一個一模一樣的出來,原來指中醫,現廣泛引用.

1. [processing drugs]∶用烘、炮、炒、洗、泡、漂、蒸、煮等方法加工中草藥。目的是消除或減低藥物的毒性,加強療效,便於製劑和貯藏,使藥物純淨耘樵得甘芳,齕囓謝炮製。

2. [concoct;cook up]∶泛指編制;制定(貶義)炮製反動綱領

3. [do;make]∶做,製作如法炮製

詳細解釋

1. 用中草藥原料製成藥物的過程。有火制、水製或水火共制等加工方法。目的主要是加強藥物效用,減除毒性或副作用,便於貯藏和便於服用等。宋陸游《夢有餉地黃者味甘如蜜戲作數語記之》詩:“有客餉珍草,發匳驚絕奇,正爾取嚼齕,炮製不暇施。”《元典章·吏部六·儒吏》:“其性大熱有毒,依方炮製可以入藥。” 清趙雨村《被虜紀略·虎口馀生》:“我這藥皆是各省會上好藥舖揀選出來,加以炮製,真是黃金難買。”

2. 指烹調。王士美《鐵旋風》第一部第一章:“老支書又去親自掌勺……炮製美味可口的手扒肉。”3. 處理,辦理。沙汀《防空》:“對於這個驚人事變,若依老太太和太太的主張,是該同農會會長事件一樣炮製的。”

4. 制服;醫治。 《紅樓夢》第七九回:“﹝ 夏家小姐﹞見薛蟠氣質剛硬,舉止驕奢,若不趁熱灶一氣炮製,將來必不能自豎旗幟矣。”郭沫若《洪波曲》第七章五:“所謂'一個主義,一個政府,一個領袖'就跟三期梅毒上了腦的一樣,始終是無法炮製的。”

5. 泛指編造;制訂。如:這個介紹經驗的講話,是他在家裡冥思苦想炮製出來的。

炮製含義

中藥材在應用或製成劑型前,進行必要加工處理的過程。又稱炮炙、修事、修治等。其中炮炙也專指用火加工處理藥材的方法。由於中藥材大都是生藥,多附有泥土和其他異物,或有異味,或有毒性,或潮濕不宜於保存等,經過一定的砲制處理,可以達到使藥材純淨、矯味、降低毒性和乾燥而不變質的目的。另外,炮製還有增強藥物療效,改變藥物性能,便於調劑製劑等作用。中藥炮製方法通常分為修制、水製、火制、水火共制、其他制法5大類。

發展歷史

中國最早的醫方《五十二病方》首載炮、炙、燔、煅、細切、熬、酒漬等中藥炮製方法。 《內經》、《神農本草經》也有有關中藥炮製的記述。 《傷寒論》、《金匱要略》記載了近百種中藥炮製方法。如蒸、炒、炙、煅、炮、煉、煮、沸、火熬、燒、咀、斬折、研、銼、搗膏、酒洗、酒煎、苦酒煮、水浸、湯洗等,炮製技術已初具規模。南北朝劉宋時代雷偱撰成《雷公炮炙論》,是中國第一部炮製專著。書中記載了蒸、煮、炒、焙、炙、炮煅、飛等常用砲制方法,尤其對蒸、煮等法介紹詳盡,如蒸法分清蒸、酒浸蒸、藥汁蒸;煮法分鹽水煮、甘草水煮、烏豆汁煮等,集秦漢至南北朝歷代炮製經驗之大成,對炮製技術的發展產生了巨大影響。 《本草經集注》、《新修本草》、《證類本草》等綜合性本草代表作,也極大地豐富了中藥炮製的內容。宋代官方頒布的《和劑局方》將中藥炮製列為法定製藥技術,對推動炮製技術的發展和保證中藥質量起了很大作用,書中許多炮製方法一直沿用至今。

炮製經驗

明代陳嘉謨《本草蒙筌》全面闡述炮製方法、經驗及機理,對後世影響頗深。李時珍的《本草綱目》雖是綜合性本草著作,但其中多設有“修治”一項,先述前人記載,再記當時炮製經驗,最後談及個人見解,就炮製內容而言,遠遠超過以前的砲制專著,全面反映了明代炮製技術水平,至今仍為中藥炮製的重要參考資料。

明代繆希雍的《炮炙大法》是炮製專書,除介紹《雷公炮炙論》的主要內容外,重點記述了當時所用的具體炮製方法。清代趙學敏的《本草綱目拾遺》發展了中藥炮製的炒法,並提出炒炭應注意火候,強調炭化存性問題,為炮製技術的發展作出了貢獻。張叡的《修事指南》為清代炮製專著,介紹了232種炮製方法,並指出“吳萸汁制抑苦寒而扶胃氣,豬膽汁制瀉膽火而達木鬱”,補充闡發了輔料炮炙的機理。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在全面繼承歷代炮製經驗的基礎上,各省市分別制定了《中藥炮製規範》。

國家藥典收載了炮製內容,制定了“中藥炮製通則”,使中藥炮製技術朝規範化、標準化、科學化方向發展。此外,《中藥炮製經驗集成》、《中藥炮製學》、《歷代中藥炮製資料輯要》等著作的出現,促進了中藥炮製理論的整理與研究。現代中藥的砲制加工生產日趨機械化。對炮製機理、炮製方法、工藝改革及炮製品規格質量的研究不斷深入,促進了傳統炮製方法的規範化、現代化和科學化。

炮製方法

清代醫家張叡的《修事指南》是中藥炮製的第三部專著,書中論述各種炮製方法的功能,“煅者去堅性,煨者取燥性,炒者取芳香之性,泡者去辛辣之性,蒸者取味足。”在中藥炮製理論方面多有發揮。 [1]

制法分類

修制:對藥物進行純淨、粉碎和切制的處理方法。純淨是採用手工或機械挑、篩、簸、刷、刮等方法,去掉泥土雜質和非藥用部分,以達到清潔藥物的目的。粉碎是採用搗、碾、研、磨、銼等方法,改變藥物外形,使其符合調劑、製劑和其他炮製法的要求。切制是採用手工或機械切、鍘的方法,把藥物切成片、段、絲、塊等各種形狀,以便於藥物有效成分的溶出和藥物的調劑使用。

水製:用水或其他液體輔料處理藥材的方法。常用的水製法有漂洗、浸泡、悶潤等,目的是清潔藥物,軟化藥物,調整藥性。漂洗是將藥物置於寬水或長流水中,反复換水,以去掉腥味或鹽分。浸泡是將藥物置於水中浸濕立即取出,或將藥物置於清水或輔料藥液中,使水分滲入,藥材軟化,除去藥物毒性。悶潤是根據藥材質地的軟硬,用淋浸、洗潤、浸潤等方法,使藥物軟化,便於切制飲片。水飛是將研細的礦石類藥物,放入水中,提取上清部分再沉澱,如水飛硃砂、珍珠、爐甘石等,其目的是內服時更易吸收,外用時可以減少刺激性。火制:將藥物經火加熱處理的方法。主要有炒、炙、煅、煨等方法。炒是將藥物置鍋中不斷翻動,炒至一定程度。有炒黃、炒焦、炒炭的不同。有便於粉碎加工,並緩和藥性的作用。炙是用液體輔料拌炒藥物,能改變藥性,增強療效,減少副作用。煅是將藥物用猛火直接或間接煅燒,使藥物易於粉碎,充分發揮療效。煨是用濕麵粉或濕紙包裹藥物,置熱火炭中加熱的方法,可減少烈性和副作用。

水火共制用水又用火的砲制方法。主要有蒸、煮等。蒸是利用水蒸汽和隔水加熱藥物,有增強療效,緩和藥性的作用。煮是將水或液體輔料同藥物共同加熱,可增強療效,減低副作用。是將藥物快速放入沸水中,立即取出,目的是在保存有效成分的前提下除去非藥用部分。

淨选和加工和其目的

藥材在切制、炮炙、調配或製劑前,應選取規定的藥用部位,去除非藥用部位和雜質。常用挑選、篩選、風選、洗、漂等方法,去除附著混雜在藥材中的泥土、砂石、異物及黴敗物,以達到清潔藥物的目的,並可將大小不等的藥材篩選分開,以便分別進行炮製加工。通過去毛、去蘆、去心、去核、去頭足翅等加工處理,以達到去除非藥用部分的目的,如石韋刷去毛、人參去蘆、巴戟天去心、烏梅去核、斑蝥去頭足翅等。一些礦物、介殼、果實種子藥材如磁石、石決明、女貞子、蘇子等需要碾搗粉碎。某些質地鬆軟而呈絲條狀的藥物如竹茹、谷精草等須揉搓成團。有些藥物碾成絨狀,如麻黃碾絨、艾葉制絨等。有些藥物潤濕後,加輔料粘附於上,可加強治療作用,如硃砂拌茯神、青黛拌燈心草等。


上一頁 1 下一頁 選擇頁數
用戶 評論
還沒有評論
我要評論 [遊客 (18.222.*.*) | 登錄 ]

語言 :
| 校驗代碼 :


搜索

版权申明 | 隐私权政策 | 版權 @2018 世界百科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