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言 :
SWEWE 會員 :登錄 |註冊
搜索
百科社區 |百科問答 |提交問題 |詞彙知識 |上傳知識
上一頁 2 下一頁 選擇頁數

畢摩

在涼山,每戶彝族每年都要舉行三次以上的中小型作畢儀式。畢摩出去作畢時穿上法衣、戴上法笠、手持法扇或法鈴、看上去顯得比平時高大而威武。 (見圖:畢摩作畢)畢摩作畢時的說唱更是一種以彝族民間特有的文學與音樂相結合的藝術體裁,具有古樸、純真、恐懼、高亢或低沉等變化無窮的腔調,令人聽之感到殊屬而神秘。彝族畢摩的作畢儀式種類繁多,小型的作畢儀式只需要幾小時,中大型的要幾天幾夜,特大的作畢儀式可達九天九夜。由於篇幅的關係,下面簡要介紹五個大型作畢儀式現場。在這個大型作畢儀式中基本上是包括了大、中、小型的作畢儀式。通過介紹,讀者就可以大概了解到彝族畢摩作畢儀式的部份內容,下面,讓我們一起走進彝族民間神秘而精彩大型作畢儀式--林木撮畢現場,領略彝族畢摩文化的神秘所在。

繞祭棚遊行

祭祀棚遊行,彝語稱“紅炯”,是彝族民間祭祖靈儀式活動中宴飲祖妣亡靈儀式上供奉亡靈和畢摩主持祭祭祀儀式活動的場所。宴飲祖妣亡靈儀式結束即刻毀去。舉行活動的主要目的,一是告慰祖妣亡靈,不必為其兒孫們擔憂;二是向祖妣亡靈們祈福,希望子孫興旺發達、五穀豐登;三是主、輔祭雙方以男丁之多少、牲畜的肥壯作為藉機炫耀實力,​​輔祭方以拋灑的碎銀多少作榮耀。

遊行以先主祭方後輔祭方,先長後幼的順序分別舉行。所有參加遊行的壯年男性都裝扮成古代武士,背負弓箭,腰佩寶劍,肩扛刀槍,領頭者手持屬於該戶的紙幡,趕著祭牲舉行繞棚遊行活動。

主祭方趕著祭祀羊、抬著賜福豬,邊鳴槍邊按照逆時針方向繞祭棚轉三圈後,把賜福豬放回墊席上,把祭牲交給管理者,把各戶的紙幡插在祭祀棚欄畜席上即可暫時退出場地。

輔祭方由戶主帶領各自的男性成員分戶進行,領頭者手持屬於自己的紙幡,趕著祭牲邊鳴槍邊按照順時針方向繞祭祀棚轉遊三圈。在遊行過程中不斷地報告姓氏名號後,將牲畜交給管理者,將紙幡插在主祭方最後一戶後邊的欄畜席上即可退出場外。

主、輔祭方完成遊行活動時,再由全副武裝的主祭方男性青壯年帶領祭祖畢摩隊伍按逆時針方向圍繞祭祀棚緩緩地轉遊三圈。由兩位資深畢摩頭戴法笠,手持法扇背誦《入棚經》。當眾畢摩進入祭祀棚就坐於祭棚內時,繞棚遊行全部結束。主祭方的武士們卸下武器裝備掛在祭祀棚左前方,待供奉祭祖妣亡靈後離開場地。

遊行儀式結束後,將作祭棚的十二根松樹杆送往東方靠放於一棵果樹上,收起篾簾和圈席等用具,繞棚儀式結束。

卸痢神座儀式

卸痢神座彝語稱“克莫”,是彝族宗教儀式神座中場面宏大,內容豐富,神位名稱繁雜,結構複雜的大型神座之一,包括許多天文地理等知識。在具體運用時可根據儀式內容進行增減神位。

卸痢神座主要用於詛咒。如:詛咒仇人、返咒、招請神兵神將降災於仇人的轄域,除黑污、卸痢葬痢、驅逐兇鬼等大型活動。

儀式的目的是通過畢摩與天地兩界各類神靈溝通並請來協助畢摩施法助陣,以收到預期的效果。現根據卸痢葬痢儀式中栽插的神座簡要地介紹如下。

卸痢神座的結構分為天界部份和地界部份。在儀式活動中要進行大面積的地面栽插招兵神座、大小畢摩們分工念誦《請神經》和有關的經書。

卸孽神座儀式

卸孽神座彝語稱“吉爾古”,這是一種在卸除糾纏並為孽禍儀式活動上所插的神座,卸孽儀式分“卸除祖孽”、“卸除癆孽”和“卸除兇孽”三種。

儀式目的是為被祭送的亡靈和他們的子孫後代卸除孽債和孽禍,讓亡靈輕鬆地回歸祖界,讓子孫後代安居樂業。

舉行卸孽儀式的原由是(以卸除祖孽為例):在被祭送的祖妣亡靈中在世時曾是有權勢的人、武士、狩獵者、祭師、工匠等有生望的社會人士,他們生前在為人處事中因自身或外部的原因,有意無意地造成各種不同程度的失誤而禍害自身和子孫後代,加上因他們是有影響的社會活動人士,故受到人們的議論、褒貶、詛咒,這些社會輿論久而久之也會成為孽債為禍子孫後代。因此,在祭祖送靈儀式活動時,只要主人家有此要求,都要舉行此項儀式。在活動中有挑孽除穢和投矛刺孽等動作。

祭祖豬胛卜神座儀式

祭祖豬胛卜神座彝語稱“里木偎皮”,豬胛卜儀式是彝族宗教儀式中層次最高的活動。可分為“祭祖豬卜”和“卸癆豬卜”。前一種在祭祖送靈儀式中穿插舉行;後一種在卸除猴瘟癆疾等慢性疾病時作為專場儀式舉行。

儀式目的是為因為凶性事件或慢性疾病等死亡的祖妣亡靈及因受此類疾病、事件等糾纏的子孫後代卸除病魔,讓祖妣亡靈輕鬆地歸祖而去,讓子孫後代擺脫病魔而過上幸福的生活。 儀式之前要舉行豬卜祛穢儀式。豬卜儀式和祈福儀式上所需的牲畜和用具以及畢摩、主人、幫手都要經此儀式祛除污穢後才能參加後面兩項儀式。

豬胛卜儀式內容龐大,程序複雜,需要念誦的經書和背誦和口碑經很多,因儀式難度很大,故法術精湛的老畢摩才能主持此儀式,當儀式接近尾聲時驗看抽出的豬肩胛骨判斷吉凶。畢摩手持豬胛骨的骨節以骨突為分界線,左面為主方判斷吉凶,右面為輔祭方判斷吉凶。

祈福神座

祈福神座儀式彝語稱“甘古”,是彝族宗教儀式活動中層次最高,內容龐大,程序複雜,神枝佔地面積達一畝地以上,也是運用經典和口碑經書最多的儀式活動。可分為“祭祖祈福”、“卸癆祈福”和“卸兇祈福”三種。第一種在舉行祭祖送靈儀式時穿插進行,第二種在專門舉行卸除癆痢儀式即將結束時舉行,第三種在專門舉行驅逐兇鬼儀式即將結束時舉行。

儀式目的是把無形的祖妣亡靈送往遠祖發祥地的上空--祖神界,把有形的祖妣亡靈筒送入菁洞。通過畢摩與祖靈和天地神靈溝通,向潔淨無穢的祖神和生育繁殖神、福祿長壽神、人畜興旺神和五穀豐登等神祈求,賞賜給子孫後代幸福安寧,繁榮昌盛的生活。

神座現場分為天界、山區和平原三大部份,四十八處除穢祈福點。開始除穢祈福儀式時,領頭的主人手持祖靈筒帥領主祭方所有的男性成員,在畢摩的指點下沿著神路往返於神座間,幫手們牽著馬匹跟著祭祀隊伍踩毀神枝棄於原地。

文化價值

——畢摩文化申報世界文化遺產

有彝族就有了畢摩,有居住彝族人民的地方就有畢摩的作畢活動。美姑作為中國典型的彝族聚居縣,是一代畢摩宗師阿蘇拉則的故鄉,有“索諾畢源頭”(即畢源頭在美姑縣黃茅埂)之稱,是全國彝族畢摩文化最濃厚的地區,以彝族文化聚寶盆而聞名海內外。畢摩文化,被專家學者們譽為“鑲嵌在彝族文化中的一顆璀璨的明珠”,時刻貫穿著彝族人民生產生活的始終。美姑是彝族畢摩最多(據不完​​全統計,全縣18萬人口中畢摩就有8600多人),典籍內容最為豐富,經書收藏最為完整的地方。

1996年,美姑成立了全國第一家彝族畢摩文化研究中心,先後成功召開了三屆彝族畢摩文化學術研討會。 2003年美姑成功舉辦了首屆中國彝族畢摩文化節,期間,國內外知名彝學專家學者建議啟動彝族畢摩文化申報世界文化遺產。 2004年3月24日,美姑縣向涼山州委、州政府提交了關於成立“彝族畢摩文化申報世界文化遺產工作委員會”的請示;4月,中國彝族畢摩文化博覽園在美姑縣破土動工,為文化資源轉變為文化資本奠定了良好的基礎;7月12日,涼山州正式成立“涼山州申報世界遺產工作委員會”; 8月,涼山彝族自治州文化局授予“畢摩文化之鄉”;9月起,來自涼山州美姑、雷波、鹽源、州語委、州民研所的20位德高望重的畢摩,開始著手翻譯、整理、修訂經典畢摩文獻,供“申遺”之用,與此同時,涼山州文化局積極與文化廳、中國藝術研究院溝通、聯繫,努力尋求關心、支持和幫助並聘請我國知名專家學者前來指導工作。 2003年以來,在四川省檔案局和涼山州政府、美姑縣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涼山州檔案局、州語委、美姑縣檔案局(館)、中國彝族畢摩文化研究中心通力合作,歷經多年的努力,由美姑縣檔案館、中國彝族畢摩文化研究中心在規定時間內將《涼山畢摩文獻》向中國檔案文獻遺產工程國家諮詢委員會申報。 2010年3月11日,國家檔案局權威公佈第三批國家檔案文獻遺產名錄,將畢摩文獻等30件珍貴檔案列入國家級名錄。


上一頁 2 下一頁 選擇頁數
用戶 評論
還沒有評論
我要評論 [遊客 (3.17.*.*) | 登錄 ]

語言 :
| 校驗代碼 :


搜索

版权申明 | 隐私权政策 | 版權 @2018 世界百科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