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言 :
SWEWE 會員 :登錄 |註冊
搜索
百科社區 |百科問答 |提交問題 |詞彙知識 |上傳知識
合計 800 詞彙 上一頁 18 下一頁 選擇頁數

迦太基迦太基
迦太基(QRT HDST,該詞源於腓尼基語,意為“新的城市”,英Carthage)坐落於非洲北海岸(今突尼斯),與羅馬隔海相望。最後因為在三次佈匿戰爭(Punic Wars)中均被羅馬打敗而滅亡。是到突尼斯旅遊的必遊之地。位於突尼斯城東北17公里處,瀕臨地中海,是奴隸制國家迦太基的首都。 簡介 今天看到的迦太基殘存...
斯巴達斯巴達
古代希臘城邦之一 是古代希臘城邦之一,斯巴達城位於中拉哥尼亞(Laconian)平原的南部,歐羅塔斯河(the Eurotas River)的西岸。斯巴達城是個戰略要塞,三面環山,扼守著泰格特斯山脈(Taygetus)。斯巴達以其嚴酷紀律、獨裁統治和軍國主義而聞名。斯巴達的政體是寡頭政治。在伯羅奔尼撒戰爭中,斯巴達及...
亞述亞述
亞述(Assyria)古代西亞奴隸制國家。位於底格里斯河中游。公元前三千年代中葉,屬於閃米特族的亞述人在此建立亞述爾城後逐漸形成貴族專制的奴隸制城邦。 基本信息 概述 公元前十九到前十八世紀發展成為王國。版圖南及阿卡德,西達地中海。不久遭外族入侵,國勢削弱。公元前十五世紀復興,建立君主專制,向外擴張,北進亞美尼亞...
孔雀王朝孔雀王朝
中文名:孔雀王朝 外文名:मौर्य राजवंश 首都:巴塔利普特拉(今巴特那) 常用語言:古印度語 主要宗教:印度教,佛教,耆那教 政體:君主專制 開創者:旃陀羅笈多 孔雀王朝是古代印度摩揭陀國最著名的奴隸制王朝。阿育王在位期間,南亞次大陸除極南端一部分外,全部囊括在孔雀王朝的版圖之內。首都為華氏城(...
笈多王朝笈多王朝
笈多王朝(Gupta Dynasty,約320∼540)。中世紀統一印度的第一個封建王朝。疆域包括印度北部、中部及西部部分地區。首都為華氏城(今巴特那)。 簡介 公元4世紀初北印度小國林立,摩揭陀國王旃陀羅·笈多一世(約320∼330在位)據華氏城為首都,建立笈多王朝。 沙摩陀羅·笈多(海護王,約330∼380在...
貴霜帝國貴霜帝國
中文名:貴霜帝國 外文名:कुषाण राजवंश 首都:白沙瓦,迦畢試,塔克西拉等 常用語言:巴利語,大夏語,梵語,希臘語 主要宗教:印度教,佛教,襖教,希臘式佛教 政體:君主專制 貴霜帝國(Kushan Empire)古國名。在其鼎盛時期(105年-250年)疆域從今日的塔吉克綿延至里海、阿富汗及印度河...
梭倫改革梭倫改革
梭倫改革是雅典城邦乃至整個古希臘歷史上最重要的社會政治改革之一,它為雅典城邦的振興與富強開闢了道路,奠定了城邦民主政治的基礎。梭倫改革一方面為雅典民主政治奠定了社會基礎,另一方面完善了國家製度,為普通公民參與國家政治活動提供了製度保證。梭倫的價值觀以及改革中創造的有利於公民行使職權的各種制度,對雅典民主政治具有重要的意...
波希戰爭波希戰爭
名稱:希波戰爭 地點:希臘大陸、色雷斯、愛琴海諸島、小亞細亞、塞浦路斯和埃及 時間:公元前499年至前449年 參戰方:希臘城邦,波斯帝國 結果:希臘最終取得勝利 主要指揮官:米爾泰德斯,阿塔佛涅斯 希臘指揮官:列奧尼達一世、客蒙、伯里克利 波斯指揮官:達提斯、薛西斯一世、馬多尼奧斯 領土變更:馬其頓、...
提洛同盟提洛同盟
英文:Delian League。公元前478年,雅典組織中希臘、愛琴諸島和小亞的一些城邦形成新的同盟,同盟金庫設在提洛島,故名“提洛同盟”。它的目的原是為繼續對付波斯聯合作戰,後成為雅典稱霸工具,又稱“雅典海上同盟”。前454年同盟金庫遷到雅典。公元前404年,由於在伯羅奔尼撒戰爭中戰敗,雅典被迫解散提洛同盟。 歷...
布匿戰爭布匿戰爭
名稱:布匿戰爭 地點:地中海 時間:公元前264 參戰方:古代羅馬,迦太基 結果:迦太基失敗 公元前264∼前146年古代羅馬與迦太基之間的3次戰爭。羅馬人稱迦太基人為“布匿”,故名。第一、二次佈匿戰爭是作戰雙方為爭奪西部地中海霸權而進行的擴張戰爭,第三次佈匿戰爭則是羅馬以強凌弱的侵略戰爭。 簡介 羅馬於...
羅馬帝國羅馬帝國
中文名稱:元老院與人民的羅馬 英文名稱:The Senate and People of Rome 簡稱:羅馬帝國 所屬洲:歐洲 首都:羅馬,拉文納,君士坦丁堡 主要城市:米蘭,迦太基,耶路撒冷 官方語言:拉丁語、希臘語 時區:UTC 1(首都) 政治體制:君主制 國家領袖:羅馬皇帝 人口數量:約5...
諾曼征服諾曼征服
諾曼征服加速英國封建化的進程。威廉一世建立起強大的王權統治,沒收反抗的盎格魯薩克遜貴族土地,分封給隨他而來的法國封建主。受封者要按照土地面積的大小,提供一定數目的騎兵,並親自率領他們為國王作戰。大封建主又把自己土地的一部分再分封給下級,也要求他們提供騎兵。威廉一世主要依靠法國貴族進行統治。在統治機構、法律上仍沿用英王舊...
羅馬教皇羅馬教皇
中文名稱:拉丁帝國 英文名稱:Latin Empire 簡稱:拉丁帝國 所屬洲:歐洲 首都:君士坦丁堡 官方語言:拉丁語 政治體制:君主制 公元1204年,十字軍第四次東征,攻陷拜占庭帝國君士坦丁堡後建立的羅馬天主教國家,其拉丁語正式名稱是羅馬尼亞或羅馬尼亞帝國。由鮑德溫一世出任首任君主“羅馬尼亞皇帝”。...
拉丁帝國拉丁帝國
介紹 大不列顛及北愛爾蘭聯合王國國會(The Parliament of the United Kingdom of Great Britain and Northern Ireland),中文簡稱英國國會,是英國和英國海外領地(獨自享有議會主權,Parliamentary sovereignty)的最高立法機關。英...
英國國會英國國會
名稱:玫瑰戰爭 地點:英格蘭 時間:1455年─1485年/1487年(存異) 參戰方:蘭開斯特家族;約克家族 結果:約克家族勝利 影響:都鐸王朝中央集權君主專制的發展 玫瑰戰爭(Wars of the Roses),或稱薔薇戰爭,通常指英國蘭開斯特王朝(House of Lancaster)和約克王朝(H...
玫瑰戰爭玫瑰戰爭
邪馬台國是《三國志》中《魏書·東夷傳》倭人條(通稱魏書倭人傳)記載的倭女王國名。 “邪馬台國”被認為是日本國家的起源。 簡介 後漢書中介紹 早在《後漢書》中就有關於光武帝劉秀賜予倭國使者金印的記載。在晉朝陳壽所著的《三國志·魏書·倭人傳》中用了約兩千字的篇幅介紹了三國時代倭國的情況。這篇文章裡提到了當時在日本有一...
邪馬台國邪馬台國
【詞語】:大和國家 【注音】:dà hé guó jiā 【釋義】:日本古代奴隸制國家。公元3世紀興起於本州中部大和(今奈良)地區。 5世紀統一日本。統治者初稱“大王”,後改稱“天皇”。實行部民制。後豪族專權,皇權衰落。 645年大化改新後,確立天皇統治,日本進入封建時代,大和時代結束。大和國家與中國積極發展關係,...
no image大和國家
國家名稱:大化改新 外文名稱:Taika Era reforms 性質:政治變革運動 發生時間:發生於646年 史稱:乙巳之變 意義:建立中央集權天皇制封建國家 645年6月19日,孝德天皇宣布模仿中國建立年號,定年號為“大化”。 645年,即為大化元年。大化二年(646年)正月初一,孝德天皇頒布《改新之詔...
大化改新大化改新
“吳哥”,詞源於梵語,意為“都市”。它是9~15世紀東南亞高棉王國的都城。吳哥王朝(公元802年~1431年)先後有25位國王統治著以中南半島南端為國土主體的大片土地,其勢力範圍遠遠超過今天柬埔寨的領土。從公元初至吳哥王朝的幾百年間,其實已有操高棉語的民族及國家存在,高棉本身對此沒有任何文字紀載,在中國的文獻中有提及。...
吳哥王朝吳哥王朝
...

合計 800 詞彙 上一頁 18 下一頁 選擇頁數
搜索

版权申明 | 隐私权政策 | 版權 @2018 世界百科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