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言 :
SWEWE 會員 :登錄 |註冊
搜索
百科社區 |百科問答 |提交問題 |詞彙知識 |上傳知識
合計 36 詞彙 上一頁 1 下一頁 選擇頁數

no image百病不生
圖書信息 作者:王彤 出版社:廣西科學技術出版社 出版時間:2009年12月 開本: 16開 定價:29.00元 編輯推薦 ●中國氣血養生第一人的“五臟氣血通補真法” ●百年孔氏中醫世家嫡系繼承人孔令謙強力推薦 ●2010年最值得關注的健康福音書 內容簡介 這是一本教人如何才能“百病不生”的五臟氣...
曹炳章曹炳章
曹炳章(1878—1956),字赤電,又名彬章、琳笙,浙江鄞縣人。 早年隨父研習藥業並在紹興經營藥品,後從醫師方曉安,通讀傷寒、內科、本草等名家醫書,自設診所行醫。並發奮購天下醫書,曾蒐集有達3 500餘種,又向北平、南京、上海、蘇州甚至到國外東瀛選購未藏之醫籍,藏書樓有“集古閣”。 1935年,上海大東書局將其蒐集...
巢元方巢元方
巢元方,隋代醫家。大業中(605年-616年)任太醫博士、太醫令。大業六年(610年),奉詔主持編撰《諸病源候論》五十卷,分67門,1720論,是中國第一部專論疾病病因和證候的專書。 人物簡​​介 隋代太醫博士。創“補養宣導”法。廣泛運用導引法於醫療。撰《養生方導引法》,論述一千七百二十七鐘病候,大都附“補養宣導”...
no image陳無擇
陳無擇(1131—1189),名言,以字行,原籍宋青田鶴溪(今景寧縣鶴溪鎮)人。長期居住溫州,行醫濟世。他精於方脈,醫德高尚,醫技精良,學術造詣深遽,除從事醫學理論研究之外,並多著書立說。因此,不但求醫者眾,而受業者更是紛至沓來。由於他的名著《三因方》為永嘉醫派奠定了學術基礎,因此,陳無擇也就成了永嘉醫派的創始人。 ...
no image傳統科學
哲學、社會科學和自然科學是傳統科學的三大組成部分。 一,哲學 如果把哲學理解為在最普遍和最廣泛的形式中對知識的追求,那麼,哲學顯然就可以被認為是全部科學之母。可是,科學的各個領域對那些研究哲學的學者們也發生了強烈的影響,此外,還強烈地影響著每一代的哲學思想 二,社會科學 社會科學是以社會現象為研究對象的科學。 ...
no image傳統醫學
傳統醫學是指在現代醫學之前,已經獨立發展起來的多種醫療知識體系。它有別於現代醫學的主流體係部分:對抗醫學。 簡介 世界衛生組織對此的定義是:利用基於植物、動物、礦物的藥物、精神療法、肢體療法,和實踐中的一種或者多種方法來進行治療、診斷和防止疾病或者維持健康的醫學。 很多文明古國都有自己的傳統醫學。 中國傳統醫學...
no image大補丸
【來源】《醫宗金鑑》卷四十五。 【組成】天冬(去心) 麥冬(去心) 菖蒲茯苓人參益智仁枸杞子地骨皮遠志肉 【用法】上為細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空腹時用酒送下30丸。 【主治】婦人瘦弱,血少不能受孕者。 (不孕) 大補丸 【來源】《丹溪心法》卷三。 【組成】黃柏(炒褐色)知母(酒浸,炒)各120克熟地黃(...
no image大黃牡蠣湯
大黃牡蠣湯 【藥物組成】大黃1兩,黃芩18銖,栝樓根18銖,甘草18銖,桂心半兩,滑石2兩,牡蠣半兩,人參半兩,龍骨半兩,凝水石半兩,白石脂半兩,消石半兩(1本加紫石英半兩)。 【處方來源】方出《千金》卷五,名見《醫部全錄》四二○。 【方劑主治】小兒連壯熱,實滯不去,寒熱往來、微驚悸。 【用法用量】以水4升,煮...
no image肝火
中醫名詞。指肝炎亢盛的病理現象。由於肝失疏泄,氣鬱化火或肝熱素盛所致。與情志激動過度也有一定關係。臨床表現多見目赤.易怒.頭痛.脅痛.口苦.吐血.咯血.脈弦數等症。 類型 肝火 病證 頭脹 主要症候常起於惱怒,頭脹且痛,昏沉悶熱,頭筋突起,口乾口苦,甚則兩耳失聰,舌苔薄黃,脈象弦或數。 肝火上炎 病證頭熱、...
古代哲學古代哲學
《古代哲學》集中了歐美學界的一批研究古代希臘哲學的專家學者,對從前蘇格拉底哲學一直到晚期希臘哲學長達一千年的哲學史上的重要思想流派和哲學家個人進行了專業性的系統而深入的論述。研究性和學術性是這部指南的主要特色。 版權信息 書 名: 古代哲學 作者:聶敏裡叢書主編:(美國)(Stevenm.cahn)斯蒂文·M·卡...
no image官竅
官竅 官與竅的概念不盡一致。官,是指機體有特定功能而又多與外界直接相通的器官,如耳、目、口、鼻、咽喉等。竅有孔穴、苗竅之意,是人體與外界相連通的門戶、窗口。需要指出的是,舌本非為竅,但在藏象學說五臟開竅理論中,舌也作為一竅,為心之苗竅。 官與竅的概念雖不盡相同,但兩者關係密切,官必為竅,竅多成官,故多官竅並稱。古有...
no image桂苓甘露散
【來源】《宜明論方》卷六。 【異名】桂苓白朮散(《宜明論方》卷六)。桂苓甘露飲(《傷寒直格》卷下)。 【組成】茯苓30克(去皮) 甘草60克(炙) 白朮15克澤瀉30克官桂15克(去皮) 石膏60克寒水石60克滑石120克豬苓15克 【用法】上藥研末。每服9克,溫湯調下,生薑湯尤良。小兒每服3克。 【功用】清暑...
寒涼派寒涼派
劉完素(公元1120-1200)認為傷寒的各處症狀多與“火熱”有關,十分強調“火熱”之邪治病的重大危害,因此治療上多用寒涼藥物,後世稱為“ 寒涼派” ,與張從正的“攻邪派”、李東垣的“補土派”、朱震享的“養陰派”並稱金元四大家。 來源 劉完素(公元1120-1200)認為傷寒的各處症狀多與“火熱”有關,十分強調“火...
no image和解劑
簡介 一、概念:凡具有和解少陽,調和肝脾,調和腸胃,截瘧等作用,治療少陽證、肝脾不和、腸胃不和、瘧疾的方劑,統稱和解劑(Mediative Formulae )。 二、立法依據: 《傷寒明理論》“和者,和其不和也;解者,解化之,使之不爭而協其平者也”。 三、 適應證: 邪在少陽 肝脾不和 寒熱錯雜 瘧疾...
no image金元四大家
中國金元時醫學產生了許多流派,在學術上爭鳴,最具代表性的有劉完素、張從正、李東垣和朱震亨,被稱為金元四家。金元四家的產生與長期戰亂,人民生活困苦,疫病流行有關,與宋代醫學理論和實踐的豐富與革新思想有關。 人物介紹 劉完素 (1120∼1200),字守真,號通玄處士。金代河北(今河北河間)人。他行醫民間,金章宗3次...
no image靈蘭秘典論
基本信息 ——《黃帝內經·素問》第八篇 簡介 靈蘭,即靈臺蘭室之簡稱,相傳是古代帝王藏書之所。室之所以名蘭,清·高士宗《素問直解》雲:“謂神靈相接,其氣如蘭。”秘典,珍重之辭,即秘藏之典籍。本文篇末有“藏靈蘭之室,以傳寶焉”之語,以強調所論內容的重要性,故篇名“靈蘭秘典”。正如明·馬蒔《素問注證發微》雲:“末有黃...
劉河間劉河間
劉河間(約1120∼1200),即劉完素。金代醫學家。字守真。河北河間人,故人稱劉河間,自號通玄居(處)士。金元四大家之首,寒涼派的創始人,溫病學的奠基人之一。金章宗(完顏璟)三次徵聘,皆不就,遂賜號高尚先生。劉完素自幼耽嗜醫書,對《素問》愛不釋手,造詣頗深。代表作有《素問要旨論》、《宣明論方》、《三消論》、《傷寒標本...
劉完素劉完素
劉完素(約1110∼1200年),字守真,河間人,世稱劉河間。他從25歲開始研究《內經·素問》,直到60歲從未中斷,學識淵博。他據《素問》病機19條,闡明六氣過甚皆能化火的理論。故治法上多用寒涼藥,並創制了不少治療傷寒病的方劑,對後世溫病學說有所啟發。為中醫學各學派的創立奠定了基礎。 簡介 金代著名醫學家,河間(今...
no image論治
lùn zhì ㄌㄨㄣˋ ㄓㄧˋ 論治 討論研究治國之道。 《說郛》卷九九引宋戴埴《鼠璞·封章》:“本朝於章奏,凡論治大體及有關於聖躬者,往往留中不出。”...
no image人文地理
...

合計 36 詞彙 上一頁 1 下一頁 選擇頁數
搜索

版权申明 | 隐私权政策 | 版權 @2018 世界百科知識